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7:49:33

民政局工作计划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1

一、2008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救灾救济工作

1、救灾工作:今年来,我市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12起(其中:火灾6起),受灾8692户,受灾人口21698人;损坏房屋3636间;特别是年初的雪灾,给我市经济作物造成较大的损失,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6.004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04.5万元(按民政自然灾害统计口径),每当灾情发生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深入到各灾区抗灾救灾.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并发动群众积极投入生产自救工作之中。

一年来,我局共下拨各类救灾款127.7万元,用于灾民生产生活;发放救济棉被445床,棉服150件。妥善解决灾民的吃、穿、住等问题。

今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局与市文明办积极向社会发出“情系灾区、众志成城”的倡议,为灾区捐款捐物,共接受全市各单位、个人和社会为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446.27万元(不含红十字会),入冬来又接受捐赠衣被款15万元。我局向灾区紧急调运帐篷250顶。

2、农村敬老院和五保供养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的管理工作,不断促进敬老院事业的健康发展,使五保工作不断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15所(其中村办8所,乡镇办7所),集中供养56人,每月人均供养金基本达到203元。二是全市现有农村五保户763人,并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使五保人员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安度好晚年。确保了《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的贯彻实施。三是按照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今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我市新建农村敬老院一所(麻沙镇),该敬老院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已进入装修阶段,即可投入使用。

3、临时救济工作:一年来,我局认真做好临时救济和救助工作,共临时救助42人,救助款7050元,为社会困难救济补助276人补助金15200元。

4、60年代精减人员:全市130人60年代40%精减人员根据《省财政厅关于调整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标准的通知》精神,从2008年7月1日起每人每月生活费在原来2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现在的300元。

5、慈善工作:我市每年都有20多名孤儿得到省慈善总会的援助每人每年500元。认真协助南平慈善总会做好2008年“助学工程”资金发放工作。认真做好对低保对象家庭中08年考取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摸底工作,使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我市共有51名学生受益,发放“助学工程”资金9万元。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工作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严格复核审核,全市建立了城市低保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了在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形成了城市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水平有高有低的良性运转机制,目前我市城市低保对象1834户3586人,占非农业人口的2.95%,月发放低保金45.54万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529万元(含粮油副食品补贴114.57万元,边缘人员补贴7.89万元),人均月补差127元,比上年增加58元。全市低保资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并实行社会化发放。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目前我市农村五保对象763人,其他低保对象9351人,共有享受农村低保1011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732.86万元(含粮油副食品补贴60.71万元),从5月份提高了农村五保对象的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40元,其他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60元,比上年增加10元。全市农村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在城乡低保工作中,我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有关规定实施,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工作:2008年支助农村低保对象1067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助金额13.62万元,到目前为止,累计救助469人次,累计支出救助金额20.7万元。

4、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我市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于2007年9月份全面展开,2008年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总额144.32万元,目前累计救助30人次,支出救助金额3.65万元。

5、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根据南平市政府南政综(2008)21号文第三章第五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缴纳的费用由政府全额资助”,目前,我市共资助城市低保对象1268人参加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资助金额14.24万元。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和城市特困家庭(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优抚安置双拥工作

1、优抚工作:一是全市享受定期抚恤的重点优抚对象有1153人,按省上文件精神提高定期补助和抚恤的同时,增加自然增长机制3%,并及时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此外,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纳入低保,确保了抚恤定补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二是根据省、南平市有关文件精神,在元旦、春节期间,走访重点优抚对象特困户,两节期间慰问全市重点优抚对象202人,慰问金35800元。并送上省厅和建阳市政府两级的春节慰问年画,让重点优抚对象、复退军人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全年发放慰问年画8000张。三是做好2008年度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评定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五十四条、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拥军优属工作若干意见》及《建阳市市委议军会议纪要》等精神,建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调整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下拨方式的通知》(潭政综[2008]172号)文件,从2008年开始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由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0%提高到100%,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由上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提高到30%。今年,全市义务兵家属284户,其中,农村义务兵家属241户,户均优待金5094元;城镇义务兵家属43户,户均优待金3510元,实行全市统一标准,年底前兑现,今年需发放优待金137.86万元。四是按照省、南平市的文件精神,建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转发南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修订南平市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医疗补助暂行规定的通知》(潭政综[2008]9号)文件,对原有的医疗补助政策进行了修订,将未参加医保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部分参战退役人员纳入医疗补助范围,取消起付线,调整了支付比例和最高补助标准,进一步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医疗补助待遇,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关怀,缓解他们医疗难问题。全市市、乡两级有17所医院均为优抚对象定点就医医院,为医疗补助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并完成3所优抚医院挂牌工作。一年中,重点优抚对象住院的有81人次,农村合作医疗报销74876元,农村医疗救助34100元,医疗补助17637元,三项合计达126613元;重点优抚对象门诊补助费每人每年180元,计107280元已按时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并对2007年度94位患有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一次性大病补助,补助金额83630元;全年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共计208547元。五是根据南平市双拥办关于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的文件精神,我市转发了南平市双拥办《关于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的通知》(潭拥[2008]02号)文件,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全市1153名重点优抚对象中有生活困难户75人,医疗困难户79人,住房困难户25人,对符合最低保障政策的32名重点优抚对象给予参加低保;对一些常年患慢性病的医疗难对象,在年终进行一次性的大病补助;对住房难的对象尽量最好子女的工作,将老人安置到子女家中,对少数孤老安置进市光荣院,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六是落实16名四到六级精神病退伍军人的医疗待遇。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彭安元等十六名四至六级精神病退伍军人享受原二乙残疾军人待遇,在医保规定的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内实报实销,确保一至六级残疾军人现有的医疗待遇不降低。并对2007年12月漳墩镇退伍残疾军人黄信贵的伤残证件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填表上报上级民政部门,2008年6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同意接收。七是对登高山烈士陵园需要修缮的部分进行预算,由于经费有限,计划在近一两年中分期进行维修。第一期,对陵园陈列室、花坛、绿化进行修缮,通过市招投标交易中心以邀标的方式进行招标,由福建省龙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工程总造价为49000元,于2008年9月26日完工并验收合格。八是对102名53年底前入伍后复员到企业工作的退休人员,按政策落实生活困难补助,每人每月100元。九是根据建阳市人事局关于提高遗属的生活补助费的通知精神,分别从2007年12月1日和2008年7月1日提高32名代管遗属的生活补助费,并足额补发增资部分。十是坚持政府优待与群众优待相结合,鼓励和发动各部门、行业及社会各界为优抚对象提供更多优惠和帮助,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安置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国家、省上的退伍安置改革政策精神,鼓励退伍军人自谋职业。重新修订《建阳市城镇复退军人安置若干规定》,将复退军人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每人相应提高4000元。2008年度我市共接收复退军人118人(农村91人、城镇27人)。其中自谋职业24人,共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30万元,并为他们办理《自谋职业证书》。安置就业3人,(1人安排在教育部门,2人安排在电力部门)。二是认真做好复退军人维稳工作。在全国“两会”、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维稳工作政策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的原则,强化责任,定期不定期保持与公安、信访等部门及乡镇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复退军人的动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管理教育到位、稳控措施到位。市、乡镇、村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复退军人稳控工作,有效地防止大规模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8名军休人员、3名无军籍职工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得到较好的落实,使他们安度晚年。迂永茂参加南平市第六届军休干部运动会,获得中国象棋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3、双拥工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表彰大会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双拥工作合格县(市、区)”和“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活动,3月份通过南平市“双拥合格县(市、区)”的考评。广泛宣传军地在服从、服务大局的共同基础上,宣传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的重要意义,军地同心协力,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推动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的同步提高。积极筹办妇女拥军协会和企业拥军协会的成立工作,继续推动双拥工作进企业、乡村、社区、学校、机关;动员“两新组织”(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积极参加双拥和国防教育协会,自觉承担双拥和国防教育义务,在科技拥军、退役安置、优待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结合重要时节,开展筹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两节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五套班子前往驻军部队慰问座谈;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基地和历史遗址;城乡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电影放映活动;积极组织上举办“八·一”军地篮球赛。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关爱功臣”活动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随军家属就业优待规定,发放随军家属生活保障金12人43200元;认真落实社会双拥优待,解决部队子女就近入学6人。同时积极为驻军办实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调挤184.06万元支持驻军战备训练生活设施建设;培训军地两用人才52人次。

各驻军也积极开展了拥政爱民活动:预备役营的官兵多次参加城市卫生整治活动,保持每月25日到建阳火车站打扫卫生。并派出60多人次参加建阳市整治非法买卖土地、违法占用土地抢建住房活动。

(四)积极做好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1、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一是积极宣传贯彻《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行政,婚姻登记窗口服务规范、热情、高效。今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469对,离婚登记530对,出具无婚姻登记史证明500份。二是根据省厅要求,2009年1月1日之前全省各县级以上登记机关必须实现“婚姻在线登记”。我婚姻登记处根据省厅的部署,在局领导的重视下,婚姻登记处安装了宽带,新配置了电脑,利用周未时间培训婚登人员学习如何上网登记,在2008年10月1日我市婚姻登记处实现了“婚姻在线登记”。

三是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有关规定和《建阳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8]5号)的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我市的结婚登记对象免费婚检率达100%。

2、收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收养法》,规范收养登记程序,认真审核收养登记条件,严格把好收养关,今年共办理国内居民收养登记16件,涉外收养登记1件。

3、殡葬改革工作:一是火化率明显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一年来,全市火化区内遗体全部实行火化,今年共火化尸体1720具,火化率为91%,比去年同期的90%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没有出现遗体土葬的现象。殡葬改革工作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二是专项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市对殡改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年初我市组织全市民政办主任对全市殡改工作进行了历时两天的全面检查,并召开了殡改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南平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分管领导林贻彬副市长对我市2007年的殡改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并对2008年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达了《建阳市2008年殡改工作目标责任状》;对殡改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化的要求;特别是乡镇公益性公墓建成后,我市火化区内的骨灰全部进入公墓,全市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三沿五区”的乱埋滥葬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公益性公墓建设见成效。我市高度重视乡镇的公益性公墓建设,我市11个乡镇有公益性公墓建设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其中莒口镇的公益性公墓作为我市2008年度的示范规范点,各公墓的入墓率达到100%。界首村、将口村、回龙村的三个村级公墓也已建成投入使用。殡改工作全面完成了南平市民政局下达的任务。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4、福彩工作:今年我市在5月底前完成福利布点任务7个。截止11月底完成福彩销售量319.6642万元。(其中电脑彩销售264.3642万元刮刮彩销售55.3万元)。

5、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一年来,社会福利院光荣院主要是抓好服务性的工作,关心老人们的生活,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责任感,不断地从生活上关心院民,工作人员与老人结对子,一帮一,为院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长年为生病的老人送茶、送药、做病号饭,做到随叫随到,为院民提供优质服务。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6、社会养老工作:不断探索有偿服务社会化养老的新路子。我市现有社会民办养老机构(老人公寓)三所,吸纳养老人员200多人。我市认真计划和积极申报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

7、福利企业工作:我市现有福利企业5家,年创产值9123万元,安排残疾人128人就业。我局对有人员变动的企业及时上门为它们核实残疾就业人员,对未变动的企业每季度核实一次,每年上门进行年检,年检率达100%。同时积极与税务部门钩通,尽量按政策给企业及时退税。

(五)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

1、基层政权建设工作: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积极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和户派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和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村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民自治依法开展,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社区建设工作:①以增强素质为手段,优化社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提高社区干部驾驭社区、治理社区、经营社区、服务社区的能力,是推进社区建设的要害所在,也是我市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公开招聘,选拔优秀干部。为提高社区队伍的素质,我市采取“选、派、聘、兼”等形式,着力配强社区“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社区干部年龄、文化结构。今年初采取公开向社会招聘录用的办法,通过笔试、面试、考核后新充实社区工作人员13人,其中社区主任2名。新招考、聘用人员文化素质教高,年龄较轻,明显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二是落实待遇,解除后顾之忧。随着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财政性补贴也作相应的调整。从2008年1月份起,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主任月工资提高为720元,社区委员的月工资提高为624元。较好地解除了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保证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组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制定鼓励措施,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今年又有16个社区工作者参加南平市组织的“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学历教育。目前社区工作者的文化平高中以上文化占95%,为社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保证。②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和主线,是联系社区居民的纽带。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中,各社区以“育民、乐民、健民、安民、便民、富民”六民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社区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一是劳动保障服务。各社区均成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共20期,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岗前培训,为新增就业人员提供了1300个岗位。二是助残互助服务。各社区充分发挥助残互助服务工作,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特殊社会群体提供康复和就业服务。推荐残疾人就业104人次。为有能力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积极向市残联申请“残疾人小额贷款”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并为急需轮椅而又无力购置的残疾人申请到76辆轮椅。年末岁首社区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一些作为慰问残疾人的专项费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适时送到残疾人家庭中。三是便民利民服务。今年我市在西门社区开展了“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前办事效率不高,办事程序烦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水平。同时社区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做好事2000余件。在今年支援四川灾区捐助活动中,我市城区16个社区捐款近9万元,其中由社区党员带头并发动捐款的就占75%以上。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潭城街道的桥南等五个社区配合南平二院建立“一户一卡”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咨询服务。童游街道各社区都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信息表,并组织他们体检。五是政策法律服务。社区成立调委会、治保会、经常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居民安居乐业、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③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凝聚社区成员的重要力量,我市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全力打造特色文化社区,不断推动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打造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培育精品社区—西门、黄花山、宝山等社区规划建设投资总占地400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按照“一网”、“二栏”、“三站”、“四校”“五室”“六有”等要求筹建。南阳、兴建、北门社区在露天积极开展文化广场。极大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二是打造社区特色文艺团队。我市二十二个社区都组建了自己的特色文艺团队。成立了“夕阳红百人合唱团”、“金秋舞蹈队”、“柔力球队”、“秧歌队”、“腰鼓队”“太极拳队”“木兰剑”“功夫扇队”等50余支文体队伍。积极参与市里举办的元宵踩街活动、老年人柔力球比赛、“迎奥运、庆新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各社区组织了各种大型文艺活动30多场次,为辖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受到群众的好评。④发挥示范作用,推进和谐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我市认真开展了和谐社区示范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了全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认真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搞好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成立了城关村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内设党员管理、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社会事物等服务窗口。实现了“一门式”集中受理。同时,制作了《社区便民服务手册》300多册,方便了群众办事。并建立了4支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10余次。

(六)区划地名、勘界工作

1、门楼牌设置工作:为了规范我市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开展了门楼牌设置工作,南平市物价局、南平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核定建阳市门楼牌收费标准的批复》(南政价【2008】48号)文件,市政府也下发了《建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门(楼)牌设置的通知》(潭政综【2008】41号)及《建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门(楼)牌设置工作的通知》(潭政综【2008】106号)文件。在全市社区及民政办主任工作会议上对门楼牌设置工作进行了培训部署,该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小湖、黄坑、书坊、将口、回龙、崇雒、莒口、徐市、麻沙、漳墩、水吉等11个乡镇及童游村、城区的部分小区完成了门楼牌设置的摸底造册工作,目前城区“鹏宇花苑”已完成了门牌的安装。

2、勘界工作:为维护边界地区和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我局完成了与浦城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任务,并与武夷山市、松溪县民政局完成了三县市交汇点界桩的联合检查。至此,建阳市民政局全面完成了08年与浦城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任务。同时,还完成了建阳市13个乡镇的乡级界线联检,并与浦城、松溪、光泽、顺昌、政和、武夷山、邵武、建瓯等8个县市民政局签订了平安边界共建协议。

(七)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1、在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中,我市认真贯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依照法律法规对申请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依法登记和管理。至2008年12月中旬,我市现有社会团体117个(其中行业性社团46个,联合性社团30个,专业性社团21个、学术性社团20个)。2008年新批社团9个(其中行业性社团3个,联合性社团6个)。在民间组织登记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登记,我市现有民非企业15个(其中:教育8个、劳动3个、文化1个、卫生1个、民政2个。)同时将社会团体登记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各项法规和登记表格程序在市政府的政务网上公开,做到方便群众和热情接待,因此,我市从未发现因登记管理而造成群众上访。

2、2008年我市应参加年检的社团111个,注销社团3个,实际应参加年检的社团108个,社团100%参加年检。

民非2008年应参加年检数为13个,注销1个,实际应检的民非单位为12个,至2008年7月30日止已年检12个,民非单位100%参加年检。

3、未发现民间组织违法活动和非法民间组织活动。

4、根据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纠风办《关于规范社会团体收费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7】167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贯彻,成立了建阳市解决行业协会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问题协调小组,积极开展工作,下发了《建阳市解决行业协会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问题实施方案》,并于9月3日召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建阳市解决行业协会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全体业务主管单位和全市各行业都能积极配合,认真对待清理工作,做到百分百地开展自查和清理工作。

5、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我市早在2003年就已开展民间组织登记程序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的条件和所需提交的材料分类打印在一张纸上,为前来申请筹备成立社团的同志提供详细的程序服务,深受他们的好评。并转发《民政部关于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活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潭民综[2008]38号),要求全市各民非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6、认真做好民间组织的档案归档工作和按时向南平市社团办上报全年、半年的年报工作。

(八)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认真按照《南平市民政系统2008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方案》(南民[2008]67号)文件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六好”(即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基层组织建设好、机关作风形象好、单位履职业绩好、工作机制运行好)目标,深入开展以“育一流作风、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作一流贡献,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不断地加强了支部的自建设。同时,积极开展“牵手联创、互动发展”活动,在活动中我局从经济等各方面支持结对子村(崇雒乡右巨村、徐市镇圳头村等),并对种烟挂点村(莒口镇后山村、回龙乡回龙村等)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扶持。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支部在抓好党员的各项学习教育的同时,坚持“”制度,根据上级的部署,在今年8月26日局长秦龙飞为全局工作人员上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把手”廉政党课。并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市直党工委组织的“谈改革、谋发展、当先锋”的“烟草杯”演讲比赛活动,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来,我局支部班子健全,支部一班人能够较好地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支部的建设。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廉政准则》和省委、南平市委、建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不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全面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不断推进我市民政工作的开展。年初,我局主要领导就与各乡镇民政办主任、局分管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下属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把廉政建设与各项民政工作融为一体,使其不断深入有效扎实的开展。在婚姻登记、优抚金发放、复退军人的安置、社会救济、救灾款的下拨、城乡低保、社会性团登记、殡仪服务收费等各项工作中,收费项目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标准实行。没有出现“三乱的现象”。在民政系统内没有发现收受红包和吃、拿、卡、要等违法和不廉洁的行为。在公务接待中尽量做到热情简朴,克服过去那种“一个观音十八罗汉”的现象。我局明确规定,凡是村级有困难事都要通过乡镇民政办的同志来局里向科室的经办人反映和办理,或者通过科室的负责人向局领导汇报后办理,村级干部或当事人请局领导或局工作人员吃、喝一律不准参加,防止搞不正当的关系,避免腐败的现象滋生。

(九)政风行风评议工作

今年来,我局认真按照南平市民政局和建阳市行风办的文件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以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作为党风、政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目标管理,常抓不懈。一是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两位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实际制定了《建阳市民政系统2008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案》,下发到局机关各科室,民政系统各单位和乡镇民政办。三是选聘行风评议代表和监督员。根据工作需要,我局聘请了七名人大、政协、纪检、效能、审计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和离休干部担任政风行风评议代表和监督员,请他们帮助我局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抓好整改工作。四是召开了代表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议,发放了调查问卷,测评满意率达到90.3%,基本满意率占9.7%。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扎扎实实地搞好民政的各项工作。

(十)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

我局按市效能办的要求,在民政系统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思想,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公仆意识,把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制定了《建阳市民政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全面建立健全政务公开五项制度工作计划》,设置了对内和对外两个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农村五保户供养情况、救灾款的下拨情况、退伍安置情况等按市效能办要求每季度在市政府门口的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十一)精神文明建设和创业竞赛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建阳市民政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6—2008年民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每年都召开1-2次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扎实推进文明行业,努力营造廉洁高效、民主公正、公平诚信、安全稳定、舒适便利、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我市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和发展环境。

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根据市政府与民政局签订的《争取上级资金考核目标责任状》的有关条款规定“市民政局每年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中可机动安排资金60万元,用于补充市本级预算安排,年终达到考核目标的视同完成市政府创业竞赛任务”,已全面完成任务。今年还引进了“福建森海木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投资6000万元,已落户我市海西林场工贸城,全面今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民政工作即做到全面兼顾又突出工作重点,即抓工作落实,又有不断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局在充分肯定成绩和对照绩效评估考核指标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是信息调研工作数量和质量都没有达到要求和不够规范;二是寺庙非法焚化问题没有得到彻底制止,影响殡葬改革工作的发展。三是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还有待增强。一些驻区部门和单位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社区建设整体合力不够。上述问题的存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要点

在2009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民政工作大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开展绩效考评和创业竞赛活动,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生及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并根据民政工作特点,努力做好“三农”工作,解决好民生问题,按照“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和“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一要继续做好救灾、计灾、核灾、报灾和救灾款物的接收与发放工作,合理调配好灾款、灾物,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救灾区款物能及时、准确地发放到灾民手中;二要积极抓好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工作,2009年我市已申报将口镇、小湖镇、两所新建敬老院;三要认真贯彻五保供养精神,努力按照规定标准,做好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工作。四要积极搞好社会救助工作。

(二)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一要继续抓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工作;并按上级要求及时调整好补助标准,解决好贫困居民的生活问题。二要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认真做好农村低保“一年一定”的审定工作,严格申请程序,把好标准关,杜绝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村低保公开、公正、公平,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三要认真抓好城市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

(三)落实优抚安置工作。一要进一步落实抚恤优待制度,做好抚恤补助标准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标准工作;二要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发放工作,确保优待金落实到位;三要认真贯彻落实《建阳市城镇复退军人安置若干规定》,继续推行“自谋职业一次性发给经济补助”的安置办法,努力完成年度的退伍安置任务;四要做好双拥的各项工作和军休干部的管理工作,确保军休干部“两项待遇”的落实。

(四)加大力度,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福建省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继续强化殡葬管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火化率,巩固我市殡改成果;二要继续严格控制寺庙非法焚化;三要积极抓好各乡镇的公益性公墓建设和完善工作,继续抓好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四要继续抓好“三沿五区”的专项治理工作,努力完成南平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殡改目标任务。

(五)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一要认真贯彻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扶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工作,使社团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作用更能发挥,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要加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搞好民办非企业的登记管理、监督工作,不断推动我市非公有经济不断发展。三要继续抓好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的年度审检工作。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2

一、认真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1、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时、及时发放2019年城乡低保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全面落实2019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提标工作,补贴标准由2018年的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0元,并按时、及时发放补贴金。

3、建立完善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确保病困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4、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二、全面落实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1、落实2019年元旦、春节重点优抚对象慰问工作。

2、切实开展2019年清明期间祭扫活动及“八·一”建军节相关活动和“9·30”烈士纪念日活动。

3、认真做好2019年度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发放工作。

4、有序推进2019年度退役士兵的接收和安置工作。

5、认真组织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双拥模范县创建名额,二是按双拥创建要求规范和完善2015年——2018年工作计划、总结及规划等。三是督促各部门、乡镇完善四年来的双拥工作文件及材料。四是成立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人武部、民政及其它部门、乡镇抽调工作人员,解决创建所需经费及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五是协调财政、编制部门对经费、人员编制的问题如何解决拿出具体办法。六是筹备好全县双拥创建工作动员会。

三、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工作

1、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为重点,继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目标,进一步落实广大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依法保障他们的民主权益。

2、认真做好2019年在任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离任村(社区)干部生活补助等资金的发放工作。

3、认真做好2019年第十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启动工作。

4、继续推进“州依法治村示范村”、“州村民自治模范村”创建工作,全年计划创建26个“州依法治村示范村”和26个“州村民自治模范村”,有力推进“乡村善治工程”工作的全面落实。

5、加快基层法治创建,全面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推进“依法治县”、“以德治县”。以夹壁乡二古溪村为试点,以点带面指导全县88个村(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与“孝、善、和、俭”相结合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到2019年年底,实现全县54个村(居)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6、加大法律进村(社区)工作力度,做好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等人员的法律政策知识培训。

7、拟定2019年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考试工作,加大本土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四、切实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1、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强化社会组织年检,加强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

2、加强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婚姻登记工作规范运作,确保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不出现一例违法办理婚姻登记。

3、依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

五、有序进行区划地名工作

1、进一步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做好第四轮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界线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应急体系,加强对边界地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协调处理,深化工作措施,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2、在做好边界联检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配合,促进边界地区平安稳定、和谐发展。

3、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完善地名和区划信息资源库,推进地名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4、协助、指导朴头镇完成撤乡设镇后续各项工作。

六、扎实开展养老服务工作

1、建立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长效机制,让符合条件的高龄老人及时享受高龄津贴,按季度足额发放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津贴。

2、切实加强与颐和居健康有限公司的合作,全力为困难家庭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3、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3

一、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村位于县乡,距县城59公里,距乡场镇12公里,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09人,农村居民262户,(其中贫困人口57户,215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村干部团结协作。现有党员24名。在外务工人员600多人,在外送小孩读书200多人,在村留守老、弱、病、残人员120余人,全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农村农业收入仅能养家糊口,2014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00元。

村平均海拔1060米,耕地面积868亩,土壤有夹沙土、黄泥土两种,村有7口堰塘,均无法正常蓄水灌溉。

村现有村社公路40公里,已硬化10公里,户道路30公里未硬化,2户未通公路,大多数仍处于贫困线上。

村地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无主导产业,无龙头企业入驻,靠传统种养品种自给自足。

(二)经济发展情况。种植业: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银花、腊虫、核桃、苗圃为主。

养殖业: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外出务工。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田和土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田梗、丘岭地种植银花、腊虫、核桃、苗圃等经济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二、指导思想

以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国家和全省连片扶贫开发重大发展机遇,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六大扶贫工程”,有力促进全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村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风进一步文明,发展后劲切实增强,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三、帮扶计划

使全村经济有新增长,环境有新变化,形象有新提升,干群关系有新改变,“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有新增强,党风民风有新转变。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衔接,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和困难。2016年减贫率达到30%以上,实现70人以上脱贫。

(一)争取改善基础设施。争取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争取解决4、5、7社人畜饮水问题的项目,争取1、2、4、7社的渠堰整治与维修工程项目,争取0.6公里联社路的路基建设工程项目。力争年内项目落地。(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二)着力发展富民产业。把发展农村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驻帮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和中心任务。在帮扶中,努力培育出一批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据自然优势新植银花300亩;培育规模养殖黄羊大户1户,培育养牛大户1户,以大户带动农户分散养殖。同时大力发展土鸡养殖,争取年内出栏1000只。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骨干项目持续发展壮大,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大幅上升。(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三)努力培育致富骨干。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整合农村科技致富资源,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努力在种养殖业上培育出一批创新致富能手。使帮扶村户平有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四)进一步促进村风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载体功能,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确保村内无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及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挂联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挂联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

2、扎实开展帮扶活动。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参与挂联工作的热情,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到帮扶村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增强群众感情,提高服务意识,真真切切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整个机关作风的转变。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4

一、村基本情况

(一)村情概况。村位于县乡,距县城59公里,距乡场镇12公里,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09人,农村居民262户,(其中贫困人口57户,215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村干部团结协作。现有党员24名。在外务工人员600多人,在外送小孩读书200多人,在村留守老、弱、病、残人员120余人,全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农村农业收入仅能养家糊口,2014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00元。

村平均海拔1060米,耕地面积868亩,土壤有夹沙土、黄泥土两种,村有7口堰塘,均无法正常蓄水灌溉。

村现有村社公路40公里,已硬化10公里,户道路30公里未硬化,2户未通公路,大多数仍处于贫困线上。

村地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无主导产业,无龙头企业入驻,靠传统种养品种自给自足。

(二)经济发展情况。种植业:粮食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银花、腊虫、核桃、苗圃为主。

养殖业: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外出务工。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田和土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田梗、丘岭地种植银花、腊虫、核桃、苗圃等经济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二、指导思想

以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抓住国家和全省连片扶贫开发重大发展机遇,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六大扶贫工程”,有力促进全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村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有效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风进一步文明,发展后劲切实增强,社会氛围更加和谐。

三、帮扶计划

使全村经济有新增长,环境有新变化,形象有新提升,干群关系有新改变,“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有新增强,党风民风有新转变。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衔接,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和困难。2016年减贫率达到30%以上,实现70人以上脱贫。

(一)争取改善基础设施。争取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争取解决4、5、7社人畜饮水问题的项目,争取1、2、4、7社的渠堰整治与维修工程项目,争取0.6公里联社路的路基建设工程项目。力争年内项目落地。(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二)着力发展富民产业。把发展农村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驻帮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和中心任务。在帮扶中,努力培育出一批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据自然优势新植银花300亩;培育规模养殖黄羊大户1户,培育养牛大户1户,以大户带动农户分散养殖。同时大力发展土鸡养殖,争取年内出栏1000只。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骨干项目持续发展壮大,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大幅上升。(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三)努力培育致富骨干。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整合农村科技致富资源,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努力在种养殖业上培育出一批创新致富能手。使帮扶村户平有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的新型农民。(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四)进一步促进村风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载体功能,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确保村内无重大事故、刑事案件及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完成时限:2016年11月以前,责任人:黄显文,蔡红梅,袁碧先)。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挂联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由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挂联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

2、扎实开展帮扶活动。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参与挂联工作的热情,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到帮扶村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增强群众感情,提高服务意识,真真切切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整个机关作风的转变。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5

1、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工作,把改善民生、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动态管理和监督机制,严把审批关,并认真做好低保资金的监管工作,督促各乡(镇)按时足额将保障金发放到低保户手中。

2、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农村敬老院的管理,改善在院老人生活,不断提高集中供养水平。

3、切实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积极帮助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缓解看病难问题。

(二)救灾救助

1、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确保重大灾害来临时能迅速、高效地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对滑坡隐患排查工作,及时组织受滑坡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搬迁,并做好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3、认真抓好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及时帮助灾民和困难群众解决粮荒和冬令期间缺粮、缺衣、缺被等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

4、积极抓好2008年“9·27”洪灾后的民房恢复重建工作,“9·27”洪灾全县共造成320户民房受损,计划在2009年6月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三)优抚安置工作

1、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法规政策,按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全面执行《云南省军人抚恤优待规定》,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兑现工作。

2、按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2008年冬季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及时兑现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费和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费。

3、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切实做好春节和建军节的拥军优属活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使军休干部安度晚年。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进一步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让群众真正参与管理和监督,推进村民自治和和谐建设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居务公开、民主议事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发展社区服务,支持社区居委会依法从事自治事务,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把建设和谐社区引向深入。

(五)其它工作

1、做好行政界线管理工作,按时完成与邻县边界的联检任务,积极调处界线纠纷,维护边界稳定。做好县城新增街道地名的命名、报批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另外,我县的行政区划几经变动,至今仍沿用原来的老地图,为广大群众提供准确的地名标志,计划重新绘制全县新版地图。

2、进一步强化殡葬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努力遏制乱埋乱葬行为,抓好殡仪馆的行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提高遗体火化率。

3、继续加大老年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着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年内各乡(镇)均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并完成3个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兴办助老工程,向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老年人文体活动,积极争取资金,在年内开展一次老龄人口动态调查,为今后更好地做好老龄工作打下基础。

4、切实加强对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对孤儿学生、孤寡老人的养育教育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6

2008年上海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重点围绕“三类群体”解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保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既适度普惠又可持续发展的民生保障。二是更加注重能力建设。重点围绕“三社互动”,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社工队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民政部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多元共存的和谐能力。三是更加注重平台建设。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民政工作“五大平台”,在救助帮困、社区建设、双拥工作、老龄工作、民间组织管理方面强化服务功能,更好地为部门决策服务,为基层和社会服务,形成推动民政工作的合力。

一、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通过细分困难人群、细化救助政策,深化“分类施保”,完善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刚柔相济”的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人群的托底性保障,做到“应保确保、应业尽业、应帮即帮”。

1、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根据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相应调整特殊救济对象补助等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进一步降低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就学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和职校阶段的费用减免等措施;配合居民医保制度出台,提高医疗救助的力度和受益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高低保家庭就业人员的收入豁免标准,健全救助与就业联动机制。

2、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拓展互助帮困工作的参与面,加大对社区综合帮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培育慈善意识,研究扶持政策,营造慈善氛围。

3、加快救助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救助人员的能力素质。

4、提高救灾应急能力。细化本市救灾应急预案,年内完成闵行备灾仓储的改造工程,在部分区县开展“社区减灾”试点,完成20个居民减灾示范小区。

5、继续建设“市民收入核对系统”,在全市城市化地区的126个街镇全面铺开。

6、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进社区,年内实现全市街镇全覆盖。

二、以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为重点,不断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和老龄工作

根据老年人照料的现实民生需求,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从“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变,完善“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建立家庭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探索多层次、多品种、可组合、可选择的养老新模式。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采取更有效的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发展养老事业。

1、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从13万人增加到17万人,其中享受养老服务补贴人数从7万人增加到10万人。新建1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设立2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2、加强为老设施建设和老龄工作。以郊区薄弱村为重点,资助养老机构改造,建设30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以高龄、病残、独居老人为重点,为1万名有需求的纯老家庭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继续落实独居老人结对关爱活动。鼓励、推动社会各行业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优待项目和措施。推进“银发无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试行养老机构意外责任保险,让更多老年人受益。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研究。组织开展第六期“银龄行动”,探索本地区开展“银龄行动”的有效途径。

3、发展福利事业。2008年销售额力争突破23亿元。此外,根据民政部要求,完成全市孤残儿童福利证的发放工作。

三、深化双拥共建,巩固提高优抚安置工作水平,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从国家利益和国防大局出发,积极为驻沪部队和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实事,在物质帮助、精神褒扬等方面加大力度,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优待。

1、筹备召开本市双拥命名表彰大会,规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双拥工作。

2、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提高部分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军嫂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

3、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完善退役士兵的教育培训和服务体系,扶持退役士兵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4、认真做好军休安置管理工作。完成军休安置年度交接任务,落实好第四批无军籍退休职工接收安置计划,稳妥推进军休干部住房改革工作。

四、推动社区服务,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以提升功能和完善机制为重点,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1、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市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联动机制,全市标准件的配送率达到70%以上;抓紧研究制定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标准,使各类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扩大“一口”受理的比例和“一头”管理的试点,开展“全年无休”和“全市通办”的研究。会同市农委推进村级社区事务点建设。

2、加强居(村)委会能力建设。研究完善居委会运作机制和设置模式,进一步改善居(村)委会工作条件,组织开展街镇负责人和居(村)委会主任的业务培训。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和“三会制度”,进一步探索推进社区共治。深化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400个、示范镇30个,争创全国模范区。

3、推进社区服务热线联动。以市社区服务热线“962200”为统一受理调度平台,指导区和街镇社区服务热线的运行,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4、指导推进社区建设。跟踪了解和总结推广街道财力保障体制改革成果,推进街镇职能转变。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活动。推进建立社区综合保险等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建立社区注册志愿者制度,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五、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监管,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以促进社会组织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着力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发挥它们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社会诉求、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

1、推进社会组织的分类发展。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性行业协会。扶持和培育非公募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积极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

2、完善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政策。继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进一步落实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的政策。落实社会组织年金制度,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养老保障水平。探索成立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基金,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

3、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活动,扩大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试点范围,探索推行社会组织财务收支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研究制定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行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制定本市社区群众活动团队备案管理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涉外社会组织的登记试点工作,研究涉外社会组织和国内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组织网上年检工作,对部分社会组织资金募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动执法机制。

六、全面推进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会管理专业水平

研究全市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社会工作职业认证工作,增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进一步加大民政系统社工队伍建设步伐,形成示范效应。

1、推动多领域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人才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社工职业水平评价考试相关工作,研究制定社工岗位设置、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扩大社会工作试点,探索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

2、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实务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工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社工本土化实务能力。推行社工见习计划,推进机构、社工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提高社工的工作实效。

七、加强规范,进一步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1、完善行政区划管理工作。总结、梳理和完善本市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方面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本地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巩固完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制度。继续做好无居民岛屿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全市村(居)委会核界工作。

2、规范婚姻与收养管理工作。积极推进预约结婚登记颁证仪式。开展有关婚姻家庭和谐的咨询服务。加强收养登记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做好收养登记的调查、评估和事实收养的源头防范,配合修订《上海婚介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婚介机构规范管理。

3、提升殡葬管理工作水平。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清明节市民祭扫的接待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帮困济丧工作,完善低价丧葬用品套餐服务,在全市殡仪馆推进节俭型殡殓服务。促进节地葬式改革,扩大海葬社会影响力。制定殡葬中介服务标准,促进殡葬市场健康发展。

4、做好社会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全面实施福利企业税收新政策,推进新型示范福利企业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推进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一步就业。加强本市康复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继续抓好本市城镇重残人员纳入医保相关复核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民政自身建设,提升民政工作水平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党风、政风、行风“三风联动”,推进民政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提高民政工作的透明度、便捷度和亲和度。

1、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和政风行风建设。2008年是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的评审年,要及时整改测评中存在的问题,抓好民政服务窗口的标准化建设,培育民政优质服务品牌。建立“政风行风热线”反映问题的协调处理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对窗口单位的民主评议。

2、提高民政队伍专业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曹道云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弘扬民政孺子牛精神,塑造民政核心价值观,培养民政职业操守,推进民政文化建设。完善民政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细化专业分类,优化专业结构,研发品牌课程,加强专业培训。

3、加强民政法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家庭收入核对、五保和养老机构等方面的立法调研。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职责,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建立市民政局集中实施行政执法的体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市和区县民政行政机关内部依法行政的监督制度。

4、推进民政业务的标准化建设。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建设为先导,认真开展和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婚姻介绍、公墓服务、殡葬服务等标准化建设。积极组织推进社区服务中心、福利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可行性调研。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7

一、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㈠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工作以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争创全国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求助,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公平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扎实推进分类施保,对重点保障对象实行重点保障。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标准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提高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助。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水电、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救助政策。组织低保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不断创新救助机制,完善救助政策,规范救助行为,形成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其它社会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方式,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㈡提高五保供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五保供养配套政策,严格审批条件和程序,落实供养责任和待遇。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强化服务理念,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和制度。大力开展模范福利院创建和提档升级活动,提高农村福利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㈢优化医疗救助制度。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则,改进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与定额救助相结合,事后救助与事前、事中救助相结合,大病住院救助与慢性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确保参合率和参保率达到100%。加大城乡贫困群体大病医疗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取消病种限制,提高救助标准。

㈣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㈤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细化救灾应急预案,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灾情速报网络,明确灾情速报职责;制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案,按救灾卡发放救济款物,确保因灾倒房当年恢复。

㈥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服务“四城联创”活动,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㈦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筹集资金、扶持200户以上住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兴建住房。

二、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

㈠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对新一届村委会成员进行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相关制度,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镇(村)”创建活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创新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究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㈡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营造和谐社区创建氛围。加强对乡镇集镇社区建设的指导,逐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开展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试点。规范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和人员管理。实行“费随事转”,坚持社区工作经费与社区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㈢深化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为基本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重点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继续探索“一村多社区”或“跨村建社区”的建设模式和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军休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㈠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资助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大病医疗救助体系。选送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到上级优抚医院集中治疗,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对优抚对象就医予以优先和照顾。认真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工作。贯彻落实湖北省优抚事业单位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市军休所、烈士陵园建设。大力开展“关爱老功臣”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住房难和生活难问题。

㈡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全面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确保按期完成年度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把退役土兵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或社会再就业培训体系,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全面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在就业、养老、医疗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军休干部、无军藉职工的接收安置和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活动,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

㈢大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充实双拥活动内容,丰富双拥活动形式。落实对驻宜部队和官兵、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的社会优待,协助人事、劳动部门安置好驻宜部队随军家属,落实好待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费,解决好随军子女入学入托问题。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互惠互利,军地共谋发展。认真调查研究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生活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教育,落实政策,解决困难,依法维权,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军队退役人员群体的稳定。

四、加快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社会特殊群众的福利服务需求

㈠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都发[2007]20号),针对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全市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服务政策,加强维护老年人权益网络建设,注重解决有赡养人且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问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活动。加强老年人协会组织建设,重视发挥老年人作用,不断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㈡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对市福利院进行扩建,逐步实现城市“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全部集中供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和网点,建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福利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的作用,继续扶助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星光老年之家”。做好社会福利企业审批和年检工作,鼓励企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残疾职工和福利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实施残疾孤儿手术矫正和康复“明天计划”。做好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

㈢加大福利发行工作力度。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努力扩大福利发行量。加强福彩管理分站建设,搞好服务,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及时的工作格局。推进多票种协调发展,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全年发行量达到1500万元。

㈣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慈善事业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富裕阶层助弱扶困、回报社会平台,进一步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力争全年募集善款100万元以上。开展扶贫、助残、助医、助学等慈善捐助活动,为实现贫有所济、困有所帮、残有所助目标贡献力量。

五、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㈠推动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促进各类民间组织的规范发展。以增强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能力为目标,引导和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抓好行业协会的规范整顿工作,规范组织形式和活动行为。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服务新农村建设。扶持发展公益慈善类、基层服务类民间组织。探索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分类指导新机制。建立与业务主管单位定期办公、联席会议制度。督促业务主管单位加强对民间组织工作的领导,指导民间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民间组织公信力和活动的透明度。推行民间组织网上年检,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对非法和违法违规民间组织的查处力度。

㈡提高区划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工作。设置陆城城区新建道路路牌,协调公安部门完善陆城城区门牌号码设置工作。完成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地名数据库建设,推动地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工作。做好猇亭**线的联合检查工作,确保边界安定。

㈢加强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系统,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争创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单位。依法做好收养登记工作。

㈣加强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搬迁兴建市殡仪馆,实行“一条龙”服务。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仪服务市场,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民政工作效能

㈠加强队伍建设。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和谐、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领导集体。深入开展“五规范、两争创”活动,促进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适应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按照新要求,抓好民政干部职工、社会工作人才、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把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优秀团队,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成为初具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群体,让社区志愿者队伍成为扶贫助困、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8

一.组织共建

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组通字[2011]33号文件要求,在充分征求市民政局和高潮村党组织、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报市直机关工委批准,于2011年12月21日成立了市民政局舒城县万佛湖镇高潮村联合委员会,2012年1月5日联合党委挂牌,工作正式运行。

二.健全机制

1.联合党委制定了会议和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每个月召开一次联合党委会,主要任务: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及有关结队共建文件精神;组织理论学习、研究安排下个月工作计划。

2.每个季度确定一天为结对共建党组织集体活动日。主要任务:党员交流学习及工作体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3.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授课人由党委书记(副书记)或请专家讲授。

4.制定完善党员学习制度、反腐倡廉工作制度。

三.村级经济共谋。

根据村情民意,为村级发展“理思路、找出路、定项目、增收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潮村实际,制定高潮村新农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4年)》,制定贯彻落实《三年发展规划》的2012年工作计划,为后期科学谋划发展理清思路。

四.产业发展共育。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目标,统筹城乡共建资源,结合高潮村实际,2012年拟兴办一个实体、两个养殖场。一个实体:招引本村在外创业有成人士投资500万元,兴办新型环保节能墙体保温材料厂,建成后解决本村80-100名劳动力就业。两个养殖场:一个年存栏千头、年出栏3000头的养猪场;投资70万元,兴办一个土鸡生态养殖场,年饲养9000只土鸡,推动村级经济快速发展。

五.基础设施共建

根据高潮村《三年发展计划》目标。2012年基础建设方面:

1.村组道路共建三条:(1)油洼路“四级”砂石路0.8公里;(2)汤院路“四级”砂石路0.5公里;(3)北环路1.3公里砼路;总投资46万元,受益人口280人。

2.水利建设:扩挖清淤当家塘10口,增加灌溉土地面积180亩,收益人口200人。

六.城乡资源共享。

为加强与结对村的沟通和联动,及时宣传、传递给结对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和国家惠农、支农政策、法规以及农业科技、市场贸易、劳务用工等方面的知识信息。积极推动城市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今年拟从局直机关抽调部分年轻干部.到结对村组进行定期调研和实践锻炼,主要开展民情调研、产业发展研究,向农民交流学习,利用农村资源,培养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增长知识才干,增强服务意识。

七.困难群众共帮。

结合市民政局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和党员承诺践诺要求,今年机关党委安排6个党小组33名党员干部与高潮村33户特困户结对帮扶(帮扶计划另行安排),开展对外务工的农民技术培训,2012年争取培训50人次。按结对群众所需,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通过开展帮扶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信息,帮技术、找路子、扶志气,不断增强扶持对象自身发展能力。

八.难点共排,矛盾共解。

为摸清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机关党委于2012年2月11日,从局机关党员干部中抽派六人组成三个小组,深入到高潮村开展走访调研,采取每家每户走访,调研每户人口结构、经济收入、(享受国家各种补助等)当前困难、对村领导意见、对村发展计划、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建议与要求等。这一次共走访调研六个村民组50户,上半年适当时间再安排走访调研,争取把全村22个村民组450户走访调研结束,摸清存在困难和难点、热点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帮助解决农村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务公开、医疗保险、五包低保、惠民政策落实问题。积极帮助结对村摸排矛盾纠纷,协助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和疏导工作。对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做深入细致地思想工作,协助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结合实际,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九.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把结对共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局成立了结对共建工作领导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9

(一)精心组织,应急避险移民安置任务顺利完成。

*年8月,台风“云娜”给我市带来了一场罕见的灾害。龙西、仙溪和福溪爆发了特大泥石流。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成立安置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决定在大荆镇下干村建造应急避险移民住房。在移民建房上,加强质量监督,确保移民住房高质量的完成,严把移民资格关,在审核移民资格时确保移民资格符合要求。2月份,236户应急移民顺利入住“温暖家园”A区,7月份,286户避险移民入住“温暖家园”B区,至此,应急避险移民任务圆满完成,由于各项组织工作严密,使整个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任务出色,不仅受到了灾区人民的称赞,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群众的好评。

(二)健全保障机制,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

1、继续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暂行)》要求,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的程序,严格执行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动态管理,狠抓低保资金的落实,切实维护低保对象的合法权益。一年来,共二次对全市的困难户进行摸底调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户及时纳入低保,对已经脱贫的低保户及时取消低保。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937户1191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2%,其中居民低保对象227户394人,占居民总人口的0.35%,村民低保对象6710户11523人,占村民总人口的1.1%,年发放低保金822.42万元,其中市财政支出574.66万元,乡镇财政支出247.76万元。

2、加强灾后救助,完善救灾信息系统,全面推动救灾救济工作。今年我市分别遭遇第5号台风“海棠”、第9号台风“麦莎”和第15号台风“卡努”等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116万人受灾,死亡4人,倒塌民房2378间,损坏民房27014间,直接经济损失27.94亿元。面对灾情,严格按照《*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试行)》,及时准确完成计灾、报灾和核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恢复重建、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工作,共安排救灾款525.4万元,重建民房1391间,发放春夏荒和冬令救济款共150万元,冬令救济棉被2500条,救济粮6.2万斤,油236箱,另外,火灾救济183户670人,救济款18.75万元,救济棉被48条;发放临时救济款29.7万元,救济988户,有效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加强对定期定量救济对象的管理,切实解决救济对象的困难,共有精减退职职工、40%精减退职职工、在乡“三老”人员、社会定救、百岁老人等定期定量补助对象2794人,年发放补助金425.6392万元,40%精减职工补助药费82192元。

3、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6号),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加大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敬老院管理,改善敬老院生活条件,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784名,已集中供养640人,集中供养率82%,城镇“三无”人员23人,已集中供养23人,集中供养率100%,城北、白石、四都等敬老院在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扩建,其他敬老院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600万元。

4、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我们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探索医疗救助新路子。并于9月份出台了《*市社会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乐政发[*]33号),《办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8号)精神,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救助制度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救助水平与筹资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总体要求,确定医疗救助的范围和对象、救助方式、救助标准等。现《办法》正在实施中。

5、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建立了*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和乡镇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所。*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人员编制5名,乡镇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所人员50名,目前人员已基本到位。

6、积极筹备慈善总会。为使慈善事业深入人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慈善宣传,深入宣传慈善宗旨、慈善观念、慈善捐赠等,并于2月18日正式成立*市慈善总会,进一步完善了慈善机构,在慈善总会成立期间,全市掀起了一股慈善捐赠高潮,共捐得善款2170.5228万元,大大提高了我市的社会救助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新生力量。

(三)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切实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于1月下旬开始,对全市910个行政村的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这次选举严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大原则,从强领导、严规范、重创新、强宣传、抓后续入手,以切实解决换届选举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基本完成。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907个村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占总数的99.67%。换届选举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我们立即着手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上岗培训。针对以往村干部上岗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资料缺乏、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今年我们对村干部上岗培训进行了改进。从6月份开始,我们与组织、司法、党校、农办等有关部门人员一起,成立编写小组,编写《*市农村干部岗位培训读本》,作为培训资料下发给村干部。并进行了11期2000多人次的集中培训,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强指导,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和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乐成镇民丰社区、乐怡社区、丹霞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另外,我局被中央文明办等四家单位评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民丰社区被评为“全国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社区。积极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全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报批任务。

(四)完善助老措施,老龄事业进一步深化。

一是加强老龄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老年活动中心,从市福利基金中安排了30万元,用于全市受灾乡镇、贫困乡镇老年事业基础设施的修复和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加强基层老协组织建设。目前,全市3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老年协会,910个行政村已有900个建立了老年协会,达98.9%。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2326人,参加老年协会的有111826人,入会率达84.51%。三是做好宣传慰问活动。在老人节期间,充分利用*电视台、*日报等新闻媒体从各个方面报道和刊登我市老年事业的发展和感人的先进事例,弘扬敬老、爱老的新风尚。同时,市委副书记、市老龄工委主任陈进达带领市民政局、老龄工委办等相关领导对新增的十二位百岁老人进行了慰问;副市长陈向东带领市民政局、老龄工委办等领导慰问了二十位特困老人,给他们送去慰问金;温州市慈善总会和*市老龄委、慈善总会为我市的一百名特困老了发放慰问金。四是开展义诊、体育等活动。在老人节期间,联合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各乡镇老年协会会长进行免费体检。联合有关部门老年人门球、气排球、象围棋比赛,极大地促进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大拥军力度,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成效。

1、努力创建双拥模范城。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决定精神,根据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方面六十条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并于10月份迎接了省双拥考察组的考察。一是提高双拥意识。双拥是密切军政民关系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军地建设的需要。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因换届等因素,人员变动频繁,我们及时调整市双拥领导小组、安置领导小组成员,充实各基层拥军优属机构和市双拥办、安置办人员。三是加强国防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中小学国防教育条例》为依据,以雁荡山烈士陵园、学校为阵地,把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四是做好双拥日常工作。第一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安排有条理,并收集、整理、归类各项双拥资料;第二是经常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军地双方经常互走、互访、互助,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市财政每年为改善驻乐部队官兵的生活,为他们解决每人每天1元的伙食补贴,全年共下拨8万元。第五搞好元旦、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的慰问活动。在春节向驻乐部队送去了9.4万元春节慰问金,并送去了海鲜等慰问品,并改变单纯送线送物的办法切实开展了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活动。

2、优抚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建立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市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将在乡复员军人的定期补助标准从原来的230-280元/月提高到440-500元/月,同时提高了伤残抚恤和三属人员抚恤金,市财政全年增加600多万元资金。二是做好优抚对象的管理服务工作。全年为2020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1000多万元;补助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20多万元;为600多名优抚对象发放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近29万元;解决6名重点优抚对象住房困难资金2.5万元;为430人次1954年补充兵发放临时补助21.5万元;为130人次1960-1962年抗美援越兵发放临时补助6.5万元。同时,按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残疾军人换证工作,又为我市重点优抚对象更换新证。

3、退伍安置工作如期完成。今年我市共接收*年冬季退伍兵554人,其中应安置退役士兵156人,除重点安置对象外,全部实行自谋职业,自谋职业率达100%。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安置对象全部发放安置补助金,推行货币安置,实行自谋职业后,我市拿出27个全民事业指标采取分类组织考试和部队表现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取。

(六)加强殡葬管理力度,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一是开展青山白化整治行动。按照“见绿不见坟、见坟就拆平”的原则,我们对2001年政策火化实施后特别是近段时间翻新、修复、刷白和新建的私坟以及在限期内拒绝植树绿化的私坟,组织力量予以拆除,10月10日前我们已经拆除了104国道、高速公路沿线的一批私坟。到年底,各乡镇的青山白化治理率将达到70%,其中104国道、高速公路沿线治理率将达到100%。二是抓好坟山绿化基础性工作。我们对2001年火化政策实施前建造的坟墓,与坟主签订坟山绿化责任书,并组织专门力量,做好绿化前坟墓的清基、挖坑等基础性工作,为冬令后植树绿化做准备。三是生态墓区选址和建设。民政、计划发展、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按照“工作从快、手续从简、收费从低、监督从严”的原则,已审批了13处墓区,目前,各墓区正在抓紧开工建设,最近,又确定了6处墓区选址。通过努力,到年底,我市生态墓区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五是做好私建、乱建坟墓的管理和监督。一年中查处公益性墓地违章违规案件6件,其中已立案的4件、已结案的2件;查处村集体以老协名义建造小型墓地3件,其中已拆除2处;对个别私建坟墓、旧坟翻新等,我们一经发现即配合有关乡镇及时拆除,今年达80多起。六是加强出大殡管理。一年来,通过事前教育更改违章违规出殡达200多例;事中监督处理违章出殡180多例;处理参与丧事吹奏活动的乐队、腰鼓队、圣乐团等共100多例;拆除喇叭、音箱、电子礼炮300多个。全面清理了丧葬用品、土葬用品、封建迷信用品的市场,共没收棺材、冥币、纸钱、蜡烛、鞭炮等100多车,查处非法生产、制造、销售丧葬用品、土葬用品和封建迷信用品店达100多户,联合各职能部门集中整顿行动达20多次。七是火化工作顺利完成,火化率继续保持100%。截止11月份,累计火化遗体数5625具。八是加大殡仪馆二期附属工程建设力度。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年底前完成附属工程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发挥省一流殡仪馆的作用。

(七)认真履行职责,各项社会事务工作进一步规范。

1、认真贯彻救助管理条例,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探索,一是在乐成镇、柳市虹桥镇的车站设置救助引导牌,在主要街道向流浪乞讨人员发放救助指引卡。二是设立二十四小时救助热线。三是建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全省各救助站联网,实施网上登记、网上统计。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截止11月底,实施救助316人次,购买车票资助返乡278人次,提供医疗救助5人次。

2、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年初我们有效加大了对民间组织的执法力度,撤销了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给予20家民间组织限期整改。认真开展年度社团和民间组织的年检年审工作,社团年检合格率为98%,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合格率继续保持前列.还组织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班;进一步加快了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步伐,年内共完成社团登记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家。

3、认真贯彻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年初以来,继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条例的知晓度;按照市局要求,对所有婚姻登记员全部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至11月10日止,共办理结婚登记10312对,离婚登记590对,收养登记80例。

4、加强地名管理工作。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分级录入本辖区内的10个类别的地名信息,建立了地名数据库,使我市的地名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加强地名规范化建设,全年共命名小区8个,命名道路791条。按照国家城乡地名标准,发放门牌证48000个,同时,对因灾造成损坏的27个行政村村牌进行了更换,制作县道村牌11个。

(八)坚持严密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市民政局党组十分重视,组织有力,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制定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从*年2月开始至6月底结束,组织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在学习阶段,全体党员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明确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党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党员宗旨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局机关制定了学习活动计划和学习签到制度,编发活动简报,坚持领导带头做表率、党员全员覆盖、方式灵活、内容广泛的原则,加强思想教育,在学习中提高,在教育中见效,广大党员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分析评议阶段,党员干部职工查找自身不足,深刻剖析原因,局领导班子成员坦诚相见,揭摆问题,解决问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相互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局机关认真抓了七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召开6次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100多份,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二是坦诚相见,深入开展了谈心活动;三是广大党员坚持与局先进性标准相对照,从党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局领导撰写了4000字以上、普通党员撰写了2000字以上的党性分析材料。四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五是局支部公正客观地提出评议意见;六是实事求是反馈评议意见。七是通报评议情况。

在整改提高阶段,落实整改责任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困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局领导班子、局支部、党员个人制定了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制,认真加以整改。一是针对理论学习及民政业务学习不够的问题。局机关补充完善了《学习制度》,坚持周一“学习夜”、周五下午学习制度,灵活掌握。二是针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求局领导、科长(主任)年内每人撰写1-2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指导工作。三是学习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制定了《市民政局公开信访接访制度》,及时解答、解决、转办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进一步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顺利进行。

(九)抓文明机关创建,民政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民政局党组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年初认真制定创建计划,建立创建制度,完善创建措施,同时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较好营造了文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在创建过程中,认真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通过努力,获得*市文明机关称号,通过抓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民政自身建设的加强和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

*年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和**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加速推进全市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市民政系统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切实肩负起“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群众解愁”的重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民政工作新水平。

一、继续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是继续夯实低保的基础性地位。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标准,真正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建立健全低保档案,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优惠扶持政策,根据我市实际,适时调整低保标准,维护低保对象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集中供养长效机制。加快集中供养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明年我市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低保人员集中供养率争取达到100%。三是认真贯彻执行《*市社会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今年9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市社会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于*年10月份开始施行,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我们要认真做好社会医疗救助工作的协调及组织实施,并做好调查核实、审批等事项。四是进一步深化全市救助工作。目前我市已建立市级救助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各乡镇都已成立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所,逐步探索救助工作新办法、新措施,提高社会救助的科学性、公正性的高度,努力将生活水平略高于低保对象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视野,构建纵横交错的二级救助网络,使救助政策帮助确实困难、确需帮助的群众身上,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五是继续完善应急救灾工作预案建设。今年我市在抗台救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继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做到及时报灾、及时救灾。

二、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继续完善民间组织管理建设。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我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已基本完成,据统计,全市910个村,已完成907村,占总数的99.67%。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办发[2204]17号文件精神,努力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广大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同时,会同市委组织部做好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稳步推进社区自治,完成乐成镇11个社区居委会的换届工作。积极开展争创全国社区服务示范社区活动,通过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社区建设,扩大、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继续加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我市民间组织面广量大,种类齐全,功能较强,管理引导得好,是推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今年要继续坚持培育发展、监督管理、发挥作用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商会、公益性和社区民间组织,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诚信建设,探索引导民间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逐步形成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机制。

三、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努力开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新局面。

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标准,富有成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力争在*年初使我市跨入省级双拥模范城的行列,为驻*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我们将深入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双拥宣传教育和拥军优属活动,探索双拥工作新途径、新办法,提高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军地之间的支持合作,增进军民的鱼水之情,推动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良性互动。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提高依法优抚工作水平。全面落实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继续深化以自谋职业为导向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成果,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圆满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四、以“青山白化”治理为重点,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走向深入

狠抓治理“青山白化”工作,继续推进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按照《*市公益性生态骨灰墓地总体布局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广生态墓区建设,把好审批和管理关。*年要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加强出大殡管理工作,切实加强“三沿五区”私坟治理。完善后续管理,实现私坟治理率90%,生态墓区建设覆盖70%以上行政村。推行丧葬礼俗改革,加强丧事大操大办和出大殡的管理。同时要加快火化殡仪馆二期附属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发挥省一流殡仪馆的作用。

五、努力实现“老有所为”,全面发展老龄事业

积极投身创建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全面提升老龄工作水平;大力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在社区搞好老协试点,增加农村老年服务设施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兴办养老福利设施,重点抓好市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老龄工作环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全面宣传中央精神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认真贯彻好《老年法》和《浙江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增强老年人法制意识;结合开展文明社区、文明百村、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树立和表彰敬老、养老、助老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

六、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一是做好婚姻集中登记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成立全市婚姻的集中登记管理中心;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争取与全省其他县市联网,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的规范管理和地名规划,推进地名管理向农村延伸。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继续做好门牌证的推广和发放工作,同时,争取出版新的*市交通旅游图。三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一步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推进福利企业制度改革,促进福利生产长足发展,保障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年,我们要尽快制定民政福利中心建设规划,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征用土地及工程建设资金等问题,力争年内动工。加快推进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统揽民政工作。五是加快“数字民政”建设步伐。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抓好民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民政局域网建设,积极推广民政业务计算机管理软件的运用,提高民政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全面强化民政队伍自身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大力弘扬新时期“孺子牛”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民政机关,塑造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打造奉献型、学习型、专家型、务实型的干部队伍。重视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民政的许多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满意是一个最根本、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全市民政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机关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自觉行动深化“效能革命”,转变机关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规范机关行政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教育管理入手,加强事前防范工作,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加强文明机关创建工作。

民政局工作计划范文篇10

2007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健全一个体系,完善两个机制,推进四项工作,实现三个目标。

一、健全一个体系,即健全全员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6元提高180元,扩大城市低保的覆盖面;取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建立以财政供养为主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切实加强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建立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定额救助;进一步规范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民生活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认真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抓好慈善资金募集和项目实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会互助形式。通过以上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确保在全市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建立起全员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完善两个机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社区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莱芜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措施,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开”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各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构的作用,落实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带动活动,培养一批典型示范单位,促进全市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入;加强调度检查,狠抓制度落实,确保全市村务公开率达到100%,落实比较好的村达到90%以上。二是着力完善以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社区管理机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规范、调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将社区基础设施纳入“城中村”开发规划,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统一”,争取三年内全部落实“城中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对其他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采取新建、购买、租赁等形式,逐步进行解决。认真落实社区干部工资,充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费随事转的原则,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居民户口、计划生育、城市低保和劳动保障等各项社区事务的属地化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办、民间力量参与”的方针,制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