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就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27 03:56:00

上半年就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我处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两条主线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是优化就业环境,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深入基层调研,破解用工难题,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就业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保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目标按序时进度超额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目标实现“双过半”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失业保险基金征收(含清欠)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就业再就业培训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创业培训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技术工人轮训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农村劳动力在岗培训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充分培训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盐城%)。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以“情系家乡、振兴**”为主题,开展系列服务活动促进就业。一是开展就业服务月活动。年初,当媒体大量报道沿海省市企业出现严重“招工荒”现象时,我处预见到这一现象迟早影响到我市,于是在1月份,在全市开展“情系家乡、振兴**”为主题的就业服务月活动,目的是通过宣传本市企业状况,召开返乡民工座谈会,将返乡民工、技工留在**就业,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活动期间为返乡民工和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登记返乡民工1200多人。二是加大招聘对接频率。先后举办了以服务返乡民工为主要对象的“情系家乡、振兴**”暨服务企业用工大型招聘会;从元月初至三月底,以“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的宗旨,按照全面对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牵手行动;以服务市内“三区十园”企业为对象的“迎五一、春满园区”专场招聘会;以服务招商引资企业为主的“**大润发超市”专场招聘会等4次规模较大的招聘会,近150家企业进场设点,约万人次进场洽谈,4500多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受到很好效果。上半年,新增就业达6894人。

(二)深入基层调研,剖析用工难题,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一是春节前,我们在大桥、草堰两镇召开了50多名返乡民工座谈会,了解民工在外生活、工作、工资待遇等情况,宣传我市的经济形势,介绍本市三区企业的发展情景,引导民工留在家乡就业,为家乡企业服务,效果很好。二是3月份,我们在市经济开发区、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召开了用工调研会,对区内21家企业进行了用工情况调查,到用工多、招工困难的一生朋友服饰公司和新特企业彤辉磁电以及柯莱斯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众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提出了解决用工问题的建议,为企业制定解决用工问题的措施。三是开展农民就业创业百村调查。为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能够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选择西团、南阳两镇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市面上推开,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并在全省率先通过验收。四是外省建基地,为缺工企业招人纳才。为满足市内企业用工需求,我们开展了用工招聘西部行活动,5月份,我们组织专人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安徽省定远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湖北省枝江县、秭归县、仙桃市进行考察洽谈,最终与潜山县和仙桃县签定了劳务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劳务基地。仙桃市近期将组织专门人员来我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目前,我市在外省建立劳务基地4个,每年可输入劳动力2000人。6月份,潜山县将召开一次劳务输出与创业成果推介大型会议,届时我市将组织祥鸿泰和、兄弟维生素、炜华集团等企业企业赴会参加现场招聘洽谈。

(三)落实政策,重点援助,打造“就业110”服务品牌。一是继续执行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意见》(大政发[2009]99号)文件精神,落实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对市内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继续享受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上半年,全市有2897人,“4050”灵活就业人员可领取到社会保险补贴,支付社保补贴资金672万元;二是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大中镇21个社区有16个社区通过省充分就业社区验收,今年,在老街、新团、新德、新城、滨河五个社区继续开展创建工作,达到零就业家庭和双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要求。三是积极做好春节解困工作。春节解困是市委市政府在两节期间一项重点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的关心。节日期间发放解困资金200余万元,解决了部分困难企业和全市4155户困难职工节日期间的生产生活问题,并为特别困难的127名失业职工发放了《特困职工优待证》,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四是完善“就业110”服务措施。。。。。

五是做好小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年初,与市财政局、市妇联等四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扩大贷款范围和数额,上半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6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坚持严把“贷前、贷时、贷后”三道关,防范贷款风险,贷款偿还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确保了“贷得出、收得回”,到期还款率保持100%。

(四)狠抓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充分发挥“减震器”作用。一是继续发挥五险合一优势抓清欠。并对各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保障业务实施监控,上半年清欠收入290万元,占保费收入1312万元的22%。二是继续实行主管部门代扣代缴。各镇中小学的失业保险费由教育局统一代扣代缴,征收失业保险费120万元。三是把握重点,加强稽核,力争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以规模大,参保人数多及缴费不正常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稽核重点,主要检查用人单位失业保险的申报缴费情况,努力营造“诚信申报,依法缴费”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失业保险预警调控制度。每个月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和失业人员的增加、就业情况进行趋势预测和测算,确保失业人员的失业金按月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备付能力不低于24个月。五是加强内控体制建设,保证基金安全。我们严格按照财务要求,实行财政专户存款、收支两条线和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支出笔笔有帐,帐簿相符,每一笔支出都有凭有据,同时将发放工作分解成多个操作流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保证基金安全。六是实行失业保险待遇与缴费基数挂钩制度。今年元月,根据上级统一要求,我市及时调整失业保险待遇计发办法,即以失业人员失业前12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0%计发,待遇水平在454-770元之间变动,目前月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48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同时随着今后缴费基数的调整,失业保险待遇也将形成定期增长机制,以增强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能力。七是及时审核发放失业金。认真做好失业登记、待遇申报审核工作。上半年新接收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1147名,发放失业保险金11344人次,发放金额807万元。市新盛百货公司一次性办理失业人员118名,时间紧,任务重,股室人员加班加点,礼拜日不休息,突击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企业和失业职工都非常满意。

(五)以就业转移为目标,扎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一是与镇、村联手,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今年我们加强了与各镇政府的合作,一方面在培训中心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为方便农民进城培训,在办班形式上采取了白天班,晚班一起开的形式,同时采取了随到随学滚动式培训的方式。在各镇方便农民,采取了到村办班或到企业办班的方式。为企业做好定向培训工作,针对企业需新招的对象,进行培训后再上岗。上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电脑、电动缝纫等培训班,共培训人。二是多管齐下,做好外省劳动力培训工作。针对外省劳动力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当地组织培训的特殊情况,通过派出所在外省劳动力进行暂住人口登记时,就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就业引导性培训,向他们介绍**的人文地理,企业概况。介绍一些择业方法、步骤。并在外省劳动力就业的热门行业中组织培训。上半年,对保健按摩行业,美容美发行业中组织了四期培训班共人。为进一步拓展外省劳动力培训,我们还在外省劳动力较集中的镇、企业,将外省劳动集中起来进行劳动安全、职业道德及有关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上半年在祥鸿印染、宝龙集团、方强镇等处分别组织了三期外省劳动力培训班。三是四个结合,搞好失业职工培训工作。即:面上宣传发动与个别动员相结合。通过**电视台、《**日报》等市级媒体上进行宣传的同时,将培训中心的培训信息分发到每位新登记的失业职工手中。与此我们对家庭较困难的失业职工进行走访,个别动员,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培训专业,走向劳动力市场;免费培训与落实优惠政策相结合。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实现减免费培训。对成本较高的专业,如数控车床、电焊、电工、钳工等实行部分免费。对成本较低的专业如电动缝纫、纺织、电脑操作等实行全额免费;就业指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对我市所有新登记的失业职工全部组织起来分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与创业意识的培训,及向他们推荐目前劳动力市的热门行业,征询他们的培训意向,实行专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项目推介、小额贷款政策咨询服务。四是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搞好培训工作。培训后为每一位培训学员推荐一个就业岗位,保证每位培训学员都能充分就业问题。

三、存在问题

1、少数企业招工难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是在资源总量减少。新成长劳动力比利时10年前减少一半;加之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扩招,大多数初高中毕业生选择升学,两后生所剩不多,每年不到1000人,后备劳动力总量不足。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回乡就业,就连我市职教中心培养的每年近千名的毕业生,也大多数前往了外地。加之本市地域优势不明显,对外地劳动力吸引不大。二是企业方面用工存在误区。少数企业主认为我市属苏北地区,劳动力应该十分低廉。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有的企业工资福利低,企业文化缺失,工人难招难留;基础设施与三区建设不配套,厂区离市区较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不通公交、没有医院、超市和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工作、生活很不方便,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招工难度。

2、结构性失业现象加剧,困难人员就业更难。从宏观上讲,我市劳动力总体状况仍是供大于求,结构性失业矛盾依然存在,有人没事做和有事没人做现象并存。由于用工企业需要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特别是三区企业,新兴企业的入驻,需要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和产业工人,而我市又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有大量的失业人员要求就业,而得不到就业;另一方面,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又招不到工人,形成“用工荒”的假象。据调查这样的岗位近3000个,在工种上,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纺织缝纫、化工生产操作、餐饮服务等工种;在年龄要求上,主要集中有18-35岁,这种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加剧趋势。经调查,上半年全市仅“4050”灵活就业人数达2897人,这部分人员就业岗位不固定,收入不稳定,无合同无保险,一旦优惠政策到期,由于年龄和技能等原因就业和生活将更加困难。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我处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盐城市就业再就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以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困难人员就业难为重点,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加大用工对接频率,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

(一)以“三区十园”企业为重点,搞好用工对接服务。按照“天天有岗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市场”的要求,扎实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不断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根据今年我市企业用工需求量大,返乡农民工多的特点,增加大型招聘会次数,为各类企业和失业人员服务。7月举办以帮助大中专毕业就业的“成就2010,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9月举办“迎国庆,惠民生”定报企业用工招聘会;12月举办以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迎新年就业援助困难群体招聘会”;定期在每周一或周五举办劳务集市,根据企业需要,随时为企业提供招聘用工服务。

(二)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法。一是制作专版招聘信息,通过互联网(**省公共就业信息网)上招聘信息。为了更好的为市内重点规模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有针对性的用工服务。继续实行会员制服务的,加大对重点规模企业招聘信息的宣传力度,主要是通过制作、播放专版招聘信息、在互联网(**省公共就业信息网)上制作招聘信息。二是不定期举办小规模的新特产业专场洽谈会。通过举办专场招聘的方式协助企业招工、招聘。拟为**利电电子(**)公司、**金维卡纤维有限公司、**慈一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祥鸿印染有限公司、**纺织集团**棉纺有限公司、**海嘉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用人单位举办小规模的专场招聘活动,以满足这些企业的用工需求。三是定期开展定报企业用工调查,及时了解全市定报企业的用工需求。从7月份开始对488家定报企业用工需求再次展开调查。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将迅速增长,劳动力供求在原有的结构性矛盾基础上,供需总量性矛盾将有所增加,从而争对性的采取措施。

(三)加强失业保险管理,加快扩面征缴进度。一是继续做好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充分利用“五险合一”系统督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缴纳失业保险费。组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个险种统一开展扩面稽核工作,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加大失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失业保险的认知度。三是继续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待遇发放率达到100%。四是做好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为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决策提供可靠的就业失业数据。

(四)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实现较高的培训后创业成功率。拟在全市创建2个以上创业孵化基地,推进创业实训。建设5个创业安置基地。通过提供创业场地、落实税费减免、优化后续服务,培植一批创业能人,扶优一批创业项目,打造一批创业典型,安置一批就业困难人员。聘请专家学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创业咨询志愿团,为参加创业培训和有创业愿望、创业激情的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为创业人员收集项目信息、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办事指引等提供一条龙服务。

(五)坚持城乡统筹,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抓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和转移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大力宣传市内企业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发展前景,引导城乡求职者留在本地就业,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正常开展“岗位三进”活动,适时开展招聘岗位进家庭、进社区、进镇村活动,实现岗位对接零距离。每季度组织一次送岗位信息、送就业服务、送技能培训、送技能鉴定“四送下乡”活动,力争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其中参加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