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07 04:17:00

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县为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质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相对均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合理规划布局,实现教育设施均衡

1.统筹优化学校布局。本着规模化办学的原则,确保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在城区,结合城市建设规划搞好中小学设点布局。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新建居民小区的前置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确保小区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教育行政部门使用和管理。在农村,着力推进办学标准化,每个乡镇设1处中心小学,并附设3-5处分校,边远的农村聚居区可设必要的教学点。原则上每2-3个乡镇设1处初中,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可与城区中学联合办学,实行名校带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和场地标准化建设工程,2013年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2015年,实现所有中小学校舍达标。加快体育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实施教学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3年,50%的中小学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室、音体美等教学设施达到省定标准,到2015年,实现所有中小学达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2012年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的目标,2012年全市中小学具有信息接入点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绿色班班通”普及率达到50%,2013年达到95%,2015年全面实现“班班通”。实施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到2013年,热水、热饭、取暖、改厕项目覆盖农村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到2015年实现全覆盖。

(二)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1.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根据需要建设农村寄宿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健全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2.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服务等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到2015年,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均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3.健全辍学防控机制。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控辍责任。加强对用工市场和企业用工的管理,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市场。

(三)加强教师管理,实现师资力量均衡

1.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实现市县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2.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实施教师配备标准化建设工程,2012年年底以前,各县(市、区)配齐英语、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确保每年补充教师人数不低于自然减员人数。加强县域内教师的调配与交流,城区学校教师按照每两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骨干教师按照每两年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与农村学校教师交流。

3.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2012年前,依托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各县市区要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建设一处高标准的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加强教师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到2013年,在全市形成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市级培训基地为龙头,以县级培训基地为主体,以学校培训为基点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严格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制度。

4.提高教师待遇水平。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教师工资。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和国家、省关于农村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从2011年起,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落实教师健康体检制度,每年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四)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1.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德育课程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读书、演讲、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规范办学长效机制,逐步缩小班额,推行小班教学,规范作息时间,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模式和教育重点。推广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经验,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推行低重心教学,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活动”、“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3.注重健康教育。把学生健康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加强体艺教学,大力推进“4312”体艺普及活动。普及“四操一跑”与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普及“三球”与体育课、课外活动和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结合,两项艺术活动与学校的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开展多种比赛联赛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设立心理咨询室,配齐心理咨询教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心理问题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4.丰富实践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社区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沟通与配合,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根据区域内中小学生数量,建设规模适当、满足正常实践活动需要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任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对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的力度。

(二)保障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2012年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严格执行中小学经费集中支付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全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三)实施教育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督政和督学职能,定期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监测体系。全面落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坚持发展性评价,综合学校的课程实施、规范办学、育人情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定期监测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