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7 12:20:00

国土局年度工作计划

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事关国计民生,责任重大。20*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党的**精神为指引,以更宽广的眼界和更高的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忧患意识;以务实、改革、创新为抓手,以民生、效率、服务、依法、科学为目标,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坚定、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更好地保障和服务国计民生,争当全国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工作的排头兵。

(一)按照保障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土地供应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依法、科学、合理供应土地的水平

1.抓紧建立健全土地供应政策。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分类标准,制定具体、详细的各类用地指引目录。改变目前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先到先得”的传统做法,建立健全依用地指引目录确定土地供应先后顺序的新机制。

2.依法、科学、合理地做好各类建设用地供应工作。进一步提高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建设用地供应年度预申报制度,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规模等,提前介入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核定等工作,并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统筹确定全市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时间和顺序,引导建设项目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尽量向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业产业园区集聚。

加强与发改、规划等部门的合作沟通,完善用地指标分配统筹决策制度,全面、准确、规范地完成年度建设项目甄选、用地指标分配和批次用地报批等各项工作;采取畅通绿色通道、优化整合业务流程、主动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用地报批和供应效率,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等重要民生用地的供应。

3.创新土地储备机制。在坚持政府主导进行土地储备工作的前提下,继续积极探索和试点适合*实际情况的土地储备市场化操作的具体办法,引入社会资金和力量进行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储备;抓紧完成土地储备立法工作,合理确定土地储备市、区工作职能和分工,激励各区政府参与土地储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土地储备的速度和规模,满足土地供应的需要。

4.加强和改进土地一级市场建设。抓紧研究制定防范土地市场风险的政策和办法,引导理性投资。进一步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准入制度,改进经营性土地公开出让办法,预防和惩处囤积土地、闲置土地和垄断土地市场的行为。结合《物权法》的施行,抓紧完善土地出让金计收政策,调整基准地价标准,研究制定划拨土地改经营的土地收益金制度,堵塞政府土地收益的漏洞;制定地上、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政策,做到土地出让收益“应收尽收”。

5.进一步规范土地二级市场,坚决杜绝低价转让土地、转让闲置土地、擅自转让划拨用地等违规行为。开发建设面积未超过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的1/3或已投资额未超过总投资额25%的土地,不得进行土地转让;严格执行土地转让价格评估审查制度,低于市场评估价转让土地的,政府行使优先收购权;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土地受让方不得以转让为由申请变更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预售、竣工时限,严格约束土地受让方按政府原确定的时限进行开发建设;严禁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单位通过协议方式转让土地;严格限制原划拨用地通过补交地价方式进行转让,建立健全将拟转让的原划拨用地纳入政府储备的新机制。

6.加快土地租赁市场建设。抓紧研究制定土地租赁管理办法,试点开展采取土地租赁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建立与项目年产出挂钩的土地年租金收益制度。针对利用原划拨用地进行经营性活动的情况,建立健全土地收益金制度。

7.严肃查处各类违法用地,维护土地供应计划管理的权威性。提高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展土地执法监察的水平,加快组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健全国土、纪检、规划、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充实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量,提高执法装备的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四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网络,努力实现违法用地发现率100%,将违法用地发现和消除在萌芽状态。

继续坚持“查人”与“查案”并重的原则,更加严格、严肃、严厉地查处以租、未批先用等违法用地,实现违法用地立案率和查处率均达到100%。杜绝“重罚轻拆”的现象,违法用地能拆除的坚决拆除,能复垦的坚决复垦。坚决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责任制,改变以往“重处理事、轻处理人”的做法,严肃追究违法用地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摘帽子、拆房子”,强力扭转错误的发展观念,切实解决依法用地成本高、违法用地成本低的问题,遏止区域违法用地行为。

8.加强基础调查和安全管理工作,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抓紧完成《*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专题(项)调查成果,建立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加快组织实施矿产资源专项调查,摸清家底,评估开发利用潜力,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在已初步建立的以市场机制配置矿产资源制度的基础上,抓紧矿山用地政策、程序的调研,积极开展采矿权公开出让试点工作。继续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和采石场整治复绿成果,努力营建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矿产资源市场体系。

(二)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以转变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模式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政策和措施,提高节约、集约、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水平

1.按照统筹、优化、协调的观念,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抓紧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规划修编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等重大基础性课题研究。加快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各类数据全面收集、准确统计和科学分析工作,打好规划修编的基础。

加强规划修编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做好4个研究专题的评审工作,建立科学、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为规划修编的开展提供基本准则。

坚持把城市建设发展方向、统筹城乡用地、产业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发展目标,合理预测*未来的建设用地规模,切实做好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和功能控制指标。

2.加强城市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结合全国第2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市低效利用存量土地数量、分布情况,并统筹规划好存量土地盘活再利用的方案。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工作,进一步完善“退二进三”土地政策,统筹做好“退二”企业置换新址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利益分配办法,通过利益激励机制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重组,充分发挥“退二进三”政策的综合性战略作用;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盘活存量土地的运作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提高存量土地盘活再利用的工作效率,通过充分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加快盘活再利用烂尾地、已收回的闲置土地、批而未用土地。

3.进一步提高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针对集体建设用地分散利用、低效利用、粗放利用的问题,着手研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管理办法,试点和推广由政府主导,将各村集体的建设用地集中起来,在充分保障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基础上,建立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统一策划、统一招商、统一开发经营的新模式。

4.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公开出让,抓紧制定出台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办法,完善工业用地地价评估政策,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价出让制度,适当提高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严格执行《*市产业用地指南》,控制工业用地的绿地率、配套设施比例,提高容积率、投资强度等用地指标,提高工业项目的节地标准,避免低效用地、闲置用地和重复建设用地,引导企业建设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工业项目。探索制定根据工业项目经济产出和生态效益,以出让合同约定方式确定工业用地供应方向和出让年限的新政策,约束用地单位不断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5.建立健全各类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密切围绕生态(自然)方面实现良性循环,经济方面具有获利能力,资源利用方面提高节约集约水平,社会方面具有公平和公正性等目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系统、量化的各类建设用地评价标准。

6.继续坚持“应查尽查、应收尽收”的原则,坚决打击区域内闲置土地、囤积土地的行为。重点推进居住类闲置土地的清查工作,力争在20*年底前完成已清查出来的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继续运用卫星图片和航拍图片等高科技实时监测技术,加强土地供应后续监管工作。加快构建对建设项目开发建设情况全程监管的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公开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开发建设情况,建立健全闲置土地、囤积土地的预警预报机制,将闲置土地、囤积土地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3号),修改完善我市闲置土地处置法规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针对闲置土地、囤积土地产生的利益根源,通过征收增值地价、土地一级市场禁入、二级市场禁止流转等措施,切实增大闲置土地、囤积土地的风险和成本,建立健全更加严格、严密、严厉的处置措施。

(三)按照改善民生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以民生优先为取向的各项惠民、利民措施和政策,提高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的水平

1.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新机制。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权行使,推行区别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的新型征地制度,建立健全征地听证制度和征地问责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比较规范的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土地征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公平、合理、便捷的征地补偿协商和裁决机制,保障农民在征地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实施征地补偿款实名支付制度,征地补偿款直接支付给被征地农民。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公平、合理地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城乡统筹管理的原则,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提高被征地农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全面落实为被征地农民购买社会保障、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等制度,妥善解决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扩展安置渠道,创新安置方式,使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有长效保证。

2.进一步完善公平共享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按照“惠民66条”和“穗7条”的要求,在2007年已全部解决2005年统计在册的5643户双特困家庭住房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双特困家庭当年发现,当年解决住房困难。

抓紧完成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调查工作,并以调查情况为基础建立全市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按照“以需定供”的原则,科学确定保障型住房的建设规模、资金预算和结构比例。

严格执行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实施办法,实现保障型住房阳光建设、公平分配、限制牟利和有序退出,确保政府公共福利资源真正惠及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先行开展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探索建立以廉租住房为重、为主的住房保障新制度。

加快推进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创新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在商品住房中配建保障型住房工作,致力营建更加和谐、融洽的人文社区。20*年要在抓紧推进2007年开工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再动工建设建筑面积100万~180万平方米的政府保障型住房。

建立健全保障型住房建设用地优先供应机制,实现保障型住房用地优先储备、优先安排,农转用指标优先下达。

会同财政、发改部门制定保障型住房财政投入政策,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规定。

继续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完善住房货币分配配套政策,妥善解决房改和住房货币补贴工作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

3.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和“穗7条”,加大加快商品住房供应,科学构建多层次梯级住房供应和消费体系。进一步强化落实“惠民66条”、“穗7条”目标考核责任制度,根据居民住房需求和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科学编制20*年住房建设计划,以及2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按照适度、适量、适时的原则确定20*年经营性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和时序。

运用土地调控手段,优先发展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进一步优化以满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消费需求为主的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引导树立经济、适用、节约、理性的住房消费理念。根据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和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合理确定限价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应规模。继续探索和完善限价商品住房政策,抓紧制定限价商品住房公开出让办法和开发建设监管办法,压缩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空间,约束开发建设企业及时开发,保证限价商品住房的质量和品质。

继续加强对房地产交易、中介、评估、测绘、租赁等市场的执法监督,重点打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黑市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本着优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妥善处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房地产市场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抓紧完成房屋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严格执行全市房地产信息的统一统计和,充实和丰富信息披露的内容,提高信息披露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进一步消除信息不对称。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研究,完善分类、分层的市场监测、统计、分析和应对机制,区分投机性需求、投资性需求和有效需求,统筹研究制订一手住房、二手住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调控政策,科学合理地编制覆盖整个区域的基准房价、租金参考价,完善针对不同消费需求和不同消费类别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消费指导政策。

加强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在土地公开出让环节附加生态环保条件的做法,鼓励和约束开发建设企业创新和运用节能、节材、环保、省地的生态技术,建设绿色建筑和生态社区;激励开发建设企业合理优化90平方米以下住房户型设计,探索调整、优化户型结构的新方法,实现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与树立经济、节约住房消费理念的协调统一。

4.按照“惠民66条”要求,推进旧城改造。结合实施“中调”战略,按照“先安置、后改造”的思路推进旧城改造,确保老城区居民的居住安全,进一步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解决好制约老城区再发展的各种问题,确保在2009年前完成全市2004年在册的91.1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村为主体、利益归村、一村一策”的方针,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协助编制“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规划和方案。

抓紧研究、完善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和拆迁补偿安置政策,适当提高拆迁补偿安置标准,利用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妥善做好改造区域内居民的补偿安置工作,保障改造区域内居民的根本利益。

5.扎实做好房屋和地质安全工作。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开展全市房屋安全鉴定普查工作,确保安全普查不留死角、不存隐患,安全保障措施切实到位。继续加强房屋应急抢险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抢险协调指挥机制,提高队伍的应急抢险能力。加快房屋安全管理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房屋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直管房管理,实现产权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一致,确保直管房收益最大化。

继续深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完善市、区两级地质灾害管理职能、机构、人员经费到位和抢险队伍建设,举行地质灾害抢险演习,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

6.按照“惠民66条”的要求,规范房地产权属管理,妥善解决好“办证难”等问题。坚持对人民利益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根据市政府批准的破解“办证难”的实施政策,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实事求是地加快解决,确保在2009年前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办证难问题。

结合《物权法》和《*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的施行,进一步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公示和查询制度,改进和规范产权登记工作,提高利民、便民和惠民的程度,建立健全防止出现新的办证难问题的措施和制度。

7.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农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健全开发整理项目的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未利用土地、低产耕地的开发整理工作,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解决好土地管理体制城乡割裂的问题,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收益公平分配机制,研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维护和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中心镇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中心镇服务城市、农村的综合承载能力。

8.营建和谐拆迁市场,妥善解决拆迁遗留问题。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及时调整我市城市房屋拆迁最低补偿标准,并建立以基准房价为依据开展拆迁补偿评估的动态更新机制。

继续运用经济、司法和行政手段,加快落实我市在册141宗“烂尾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争取在20*年初基本解决剩余27宗“烂尾地”问题。

根据新修订即将出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结合*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贯彻意见,做好政策的衔接工作。

继续探索建立公平、合理、便捷的拆迁补偿协商和裁决机制,完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拆迁评估机制,理顺城市拆迁法律关系。

9.妥善解决突出矛盾,加强和改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加快物业管理立法工作,通过建章立制解决当前存在的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物业管理权移交难、维修资金归集难等突出问题。

加快推进旧城区物业管理工作,全力推广以基本社区服务和治安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营造物业管理诚信市场。继续加强专项维修资金追收和管理工作,争取在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开发建设企业拖欠专项维修资金的追收工作。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指导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工作,充分发挥业主自我管理、维护权益、反映诉求、约束企业服务行为的作用。抓紧建立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纠纷调解机制,完善物业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有效开展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维护小区和谐稳定。

(四)按照建设服务型机关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以扩大民主为重点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水平

1.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良性竞争大胆将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会共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完善干部交流、轮岗制度,用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切实加强党员的政治纪律教育,确保政令畅通。

继续发挥好驻局纪检组的作用,坚持不懈反腐倡廉。按照胡总书记“注意把握和体现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构筑惩防体系,扎实推进源头治腐工作。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使干部党员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加强以落实民主集中原则为重点的廉政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加强事前、事中监督,重点针对行政审批权和自由裁量权比较集中,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制度,进一步落实好集体决策、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谈话和诫勉等党内监督制度,发挥各方面监督的积极作用,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确保制度有效地规范权力正确行使。

2.扩大公众决策参与,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按照党的**提出的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行决策公开公示制度,在起草管理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前应当采取举行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公众的意见,切实做到民生决策通过民主方式决定。建立健全决策磋商和监督机制,充分利用社会专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参与决策,尽量消除决策过程的部门利益影响,妥善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按照“打基础、利长远”的要求,切实加强基础理论调研工作。通过调整机构设置,集中力量开展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研究,统筹做好统计和分析工作,运用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理念,以实践调查为基本方法,着力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进一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从20*年起,局系统副处以上干部结合国土房管业务工作,每年至少完成1篇综合性调研文章。

3.理顺内部职能关系,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按照减少职能交叉和内部流转环节的原则,抓紧改革我局内设机构的职能配置和市房改办住建办机构改革,改变以往一项业务由多个内设机构管理、相互间职责和分工不清的局面,形成权责一致、事权集中、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行政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加快理顺市、区国土房管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按照立足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充分协调各区委、区政府的基础上,改革各区国土房管部门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加快、加大事权下发,建立健全业务指导和监督责任机制,构建各区具体实施、市局服务指导,整体推进协同运作的新格局。

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机关处室与局属单位之间职能和分工;按照理顺职能、充实职能的原则,推进局属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将机关处室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进行宏观指导和政策制定。

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效能监察制度,进一步改进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争取20*年将所有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效能监察范围。

4.加强法规政策制定工作,完善制度体系。结合实际抓紧制定与上位法相衔接的配套政策;针对现行法规、政策和制度的空白、缺陷和冲突,全面加强土地规划、土地供应、测绘管理、不动产登记、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房屋安全、物业管理、拆迁管理、矿政管理、地质管理等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尽快构建科学、规范、相互衔接配套的*市国土房管政策法规体系。

5.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加快我市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规范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我市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按照我市基础测绘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基础测绘设施建设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工作,力争在“**”期间基本建立我市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覆盖率,实现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争取在20*年底前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测绘行业管理,理顺测绘管理职能,强化测绘全过程管理,构建测绘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管理与政策环境。

6.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在建设和完善“地-楼-房”数据中心和房地产档案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统一的土地、房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房地产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全市土地基础空间数据和房屋空间数据基础上实现各项房地数据合一、管理信息共享,以及政务和业务事项网上流转和协同运行,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积极支持构建国土房管、规划、建设等部门间行政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实现城建系统各项业务网上流转和协同办理。

7.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建设服务型、务实型机关。继续营建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软硬件建设,全面建立统一的市局、区(县级市)分局窗口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办事、咨询和监督。

进一步内强队伍素质、外塑服务形象,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从严肃查处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不积极履行职责以及不廉政履行职责的问题入手,加强错案责任追究,坚决杜绝简单敷衍、推诿塞责、不文明接待等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继续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充实和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政务信息的及时、多渠道、多方式公开。

8.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协商沟通平台,完善局长信箱、建议信箱、咨询信箱、信访信箱和网上调查信箱,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进一步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认真做好社会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工作,严格执行局、处级领导接访和主动带案“下访”制度,建立重点案件每日一报和24小时跟踪制度,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阶段。进一步强化基层信访咨询、查询工作,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历史上的重复信访案件,要分门别类全面梳理,区分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情况沟通,协调解决群众多次反映却又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