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税局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时间:2022-05-20 03:10:00

市国税局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税收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为适应“十二五”时期税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作风纪律好的高素质国税干部队伍,根据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总局《“十二五”时期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规划》、《省国税系统“十二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十二五”时期国税工作发展需要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践行“两个表率”,用心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按照领导干部、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和基层人员“三支队伍”分类培训的格局,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业务本领、提高能力素质为目标,以专业化培训为主线,以人才库建设为重点,突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加大税收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力度,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完善保障体系,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为国税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适应国税事业发展需要,围绕国税工作大局,谋划和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突出干部、职工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遵循干部、职工学习、工作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

----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大力推进国税文化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在着力抓好领导干部、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和基层一线人员培训的基础上,突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大幅度提升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切实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更好地胜任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和机制建设,实现培训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税收工作实际和干部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支撑作用,注重提升干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稳中求进,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国税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构建系统化、科学化、可持续的人才结构,推动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年实现以下目标:

----新一轮领导干部培训任务全面落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按照省局部署5年内参加集中脱产培训累计不少于90天;科级领导干部5年内参加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80天;全面落实任职培训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进一步提升,把握大局、依法治税、科学管理和带好队伍的本领显著增强。

----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人才库后备力量培训,稳步推进“四级三类”(即:总局、省局、市局、县级局四级;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三类)人才库建设工作,大力实施“1134”专业人才培训工程(即:通过强化培训和培养,使全系统至少拥有总局级人才10人、省局级人才70人、市局级人才170人、县局级人才270人),造就和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特别是税收工作紧缺急需的骨干人才。力争到年底,各类人才库人员总量约为520人,占全系统在岗干部总数(按照截至2011年底1331人统计)的39%,其中,纳入总局、省局、市局、县级局人才库的人员数量与全系统在岗干部总数之比分别为7‰、5.2%、12.7%、20.2%。40岁以下年轻人进入各类人才库的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税收工作急需人才紧缺状况明显缓解,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能够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发挥攻坚克难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骨干人才队伍基本形成。

----基层一线干部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适应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方法,规范脱产培训管理,完善自学引导机制,使基层干部税收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明显提升。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参加省局统一组织的规范集中脱产培训;在职科级以下干部、职工培训以市、区县局为主重点组织,5年内人均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低于60天,个人自学按照学分制管理办法至少完成年度基本学分。至年,基层国税干部通过财会、税收、法律、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90%以上的基层国税干部能够熟练掌握岗位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干部队伍的学历、专业、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干部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优化。有计划开展学历(位)和职称教育,采取在岗自学和院校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学历(位)人员的培养,争取到年全系统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位)层次人员达到6%以上,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达到65%以上。鼓励税务干部积极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具有会计师、经济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二级证书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当水平人员达到20%以上,具有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审计师、计算机三级以上证书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相当水平人员达到9%以上。

----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更加科学完善。按照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完善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培训保障体系建设,构建省、市、县、分局四级联动、相互协调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建立更趋完善的学习培训质量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全面普及应用远程教育等新型培训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年,全系统市局级兼职教师队伍(含国税工作所有岗位,下同)达到20人以上,区县局兼职教师队伍达到60人以上。

(二)基本任务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国税系统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围绕“三支队伍”分类培训的格局展开,主要完成“三大工程”培训任务。

----以增强政治素养、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实施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培训工程。

1、根据“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要求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状况,按照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领导干部,重点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以把握全局、依法行政、带好队伍为核心,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综合协调及驾驭全局的能力;以科学管理、纳税服务、开拓创新为重点,突出税务特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熟悉工作特点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领导干部,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忧患意识,用心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科学安排、分级落实领导干部培训任务。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及个人培训需求,完成上级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政治理论和税收业务培训、任职培训及部分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等调训任务。按照要求配合省局完成处科级以下领导干部培训,科级基层“一把手”培训。规范科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根据需要确保新晋升科级领导职务人员及时完成任职培训,提高其履行领导职务的胜任能力。每年组织1-2期领导干部读书班。每年有计划地组织1-2期科级领导干部专门业务及更新知识培训,五年内对全部科级领导干部轮训一遍。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参加地方党政干部培训或高校、培训基地脱产学习。参加省局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市局根据工作重点,不但及时组织科级干部参加更新知识培训,而且每年组织100人左右的更新知识培训班。

----以人才库建设为依托,实施高素质专业化骨干人才培训工程。

1、确定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规模。根据“四级三类”人才库建设目标要求,以税收工作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为重点,按照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使用的要求,从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和特长、分析创新能力、政策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外语水平等方面,大力实施“1134”专业人才培训工程,深入开展高素质专业化骨干人才培训。合理确定专业骨干5年培训规模,统筹安排,分年度按类别逐步实施。积极参加省局按照省局人才库入库人数的3倍左右安排的相关专业骨干培训,并且参照省局,力争到年底,使全系统拥有一支10人左右,能够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拥有先进管理理念,在税收工作某一方面具备专长的领军人才。参照省局,市局及各区县局可以按照本单位人才库总人数3至5倍左右确定“十二五”时期的专业骨干培训规模。

2、科学设计、精心实施专业骨干培训。以人才库建设为依托,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并结合目前系统人才队伍现状,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按岗位系列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高素质专业骨干培训积极参与省局组织并以市局为主重点组织。行政执法类骨干人才培训,以提高执法水平和征管能力为核心,以税收政策法规、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大企业风险管理、国际税收和反避税、税收经济分析等岗位系列为主;综合管理类骨干人才培训,以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文秘、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督察内审、人事管理、教育培训、涉税中介服务管理、纪检监察、党务和后勤保障等岗位系列为主;专业技术类骨干人才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税收科研、职称资格和培训教学等岗位系列为主。上述三类骨干培训对象原则上从市局相对应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和专业技术等三大类公务员人才库中选拔。市局及各区县局要根据人才库建设进度、人员数量、相关条件等综合考虑,分类别、按专业、有步骤地安排相关培训。在骨干人才培训上,要把新培养目标与以往开展的岗位能手、标兵选拔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原骨干、能手、标兵的继续培养深造,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选拔、补充新的业务骨干。

要根据三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以递进式集中脱产学习、关键岗位跟班实践、专题调研、实战案例研讨、会计(税务)师事务所实习等全方位、多途径培训,着重优化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发挥高素质专业化骨干人才在课题攻关、业务培训等方面的作用,选聘部分高素质专业化骨干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全系统业务培训能力。

----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载体,实施基层一线干部队伍能力提高培训工程。

1、推进分岗位专业化递进培训。基层人员集中培训,由市局及区县局为主负责组织。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按照岗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精细设计并组织实施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项目,进一步提升基层一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基层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税收专业素养和岗位履职能力全面提高,熟练掌握岗位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人员达到90%以上。配合人才库人员选拔,探索开展税收业务知识能力水平达标测试工作,按照合格水平占60%、中级水平占30%、高级水平占10%的比例,建立基层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机制。对新录用人员,严格落实总局税务执法资格考试与初任培训相结合制度,实现初任培训和税务执法资格考试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初任培训按照“四统一”(统一培训目标、内容、组织管理模式、考核)原则,以突出岗位适应性为重点,参加省局集中组织实施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具备上岗工作的资格和能力,未经初任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2、抓好一线干部日常在岗学习。基层人员各类岗位培训由市局及区县局重点负责组织实施。要综合运用团队学习、岗位练兵、业务比武、知识竞赛和每日一题、每周一课、开办业余学校、网络培训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确保基层人员培训和学习制度化、经常化。每三年内组织一次全系统“六员”等岗位业务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培养一批岗位能手。不定期组织相应岗位人员基础知识及业务技能达标考试(或抽考)。重点针对40岁以下人员,大力组织实施“40业务竞赛工程”,推动青年国税干部尽快成长成才。

3、加强培训管理者和专、兼职教师培训。坚持培训者优先培训,建设一支通教育、懂税收、善管理的教育培训队伍,不断提升培训服务保障水平。大力开展基层兼职教师培训,有效缓解基层培训师资欠缺的矛盾。按照基层急需的专业和岗位,积极参加省局每年重点从业务能手和标兵中选拔的有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后备人员集中培训。市局及各区县局兼职教师每年参加各类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天。

三、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方法与途径

按照“十二五”时期教育培训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国税干部的素质状况,拓展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促进教育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重点内容

1、全员共性培训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组织开展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形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优良传统教育等。

----反腐倡廉教育。构建国税系统廉政建设“大宣教”格局,深入开展廉洁自律、政纪法纪和预防职务犯罪等教育,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准则》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总局、省局关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廉洁勤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提高干部的科学素养;开展文化、历史、哲学等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人文精神养成;开展身心健康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开展加强自身修养,崇尚社会公德和提升职业道德教育,使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用心做好自己应做的每一件事。

----基础知识培训。组织开展以财务会计、税收业务、法律法规、计算机机操作、公文写作为基本内容的基础知识培训。在财务会计方面,按照中级会计实务培训大纲组织开展培训。税收业务方面,重点培训税收基础知识和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进出口税收管理、国际税收与反避税基本政策法规。在法律法规方面,重点培训《宪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刑法》涉税部分、《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基础知识。在计算机机操作方面,重点培训windows操作系统、word应用、excel制表及常用计算、局域网基础知识及网络常用配置、internet互联网知识、计算机信息安全以及综合征管软件、公文处理等基础应用软件操作。在公文写作方面,重点培训常用应用文基础知识及公文写作技巧。

2、分类侧重培训内容

----领导干部。加强政策理论培训,提高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加强领导艺术、管理科学知识培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能力。加强思维方式、创新意识的培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加强践行“两个表率”,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好队伍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高素质专业化骨干人才。在税收政策法规方面,主要学习和培训各税种最新政策法规、纳税申报表的审核与分析、征管难点分析、纳税评估及税务稽查技巧、典型案例分析等。在财务会计方面,主要学习和培训企业会计实务,包括一般企业、金融企业和小企业会计实务等;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包括常用财务软件的功能、操作,会计电子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分析,ERP系统应用等;会计和税法差异,包括会计制度和税法的系统比较,要求能对照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调整,完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理工作等。在计算机操作应用方面,主要学习和培训excel高级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计算、查询、统计和分析等)、计算机日常管理与维护、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辅助查帐软件操作应用、综合征管软件操作应用等。

----基层人员。突出基层干部、职工,重点是“六员”岗位技能培训。对办税服务厅人员,重点加强纳税申报审核、综合纳税服务、发票管理、文明礼仪等知识的培训。对税收管理员,重点加强税源管理方法、征管工作流程、纳税评估方法、税收经济分析、税款核定等内容的培训,使其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依据政策认真处理。对税务稽查人员,重点加强税收政策法规、财务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信息化企业稽查、查账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对出口退税管理人员,重点加强出口退税政策、受理审核审批出口退税等内容的培训。对税收分析人员,重点加强计会统知识、数理统计理论、税收分析方法、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等内容的培训。对大企业管理人员,重点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会计电算化、纳税评估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对国际税收和反避税人员,重点加强国际税法、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国际税收协定、走出去企业服务与管理、转让定价和预约定价、反避税方式和方法等内容的培训。

(二)方法与途径

1、有计划的组织脱产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发挥省税校的职能和作用,促进年度培训计划落实。发掘社会资源,进行联合办学,着眼于夯实基础理论、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岗位技能,组织干部脱产培训。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广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遵循成人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改进讲授式教学方法,推广研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广泛运用案例式教学,突出应用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力开展岗位练兵。采取以师带徒、以考促学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岗位技能练兵和业务能手竞赛等活动,提高干部岗位技能。发挥兼职教师的团队优势,组织送教上门活动。发挥业务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搞好传帮带,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积极引导业余自学。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更新学习理念,定期组织读书会、研讨交流、学习论坛等活动,引导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通过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推行教育培训学分制、完善自学奖励机制等措施,鼓励干部报考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等,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4、全面推行在线教育。升级《国税文化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在线教育系统功能,构建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培训平台,实现干部在线学习、网上考试、培训管理、业务交流、考核评估,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率,有效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

5、不断强化实践锻炼。继续坚持利用预警评估系统真实数据开展业务竞赛,选择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建立培训实践基地,组织干部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学习成本费用核算知识,变“纸上谈兵”为“实战演习”,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岗位技能。注意收集整理业务方面的疑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地对本单位业务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随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四、保障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保障措施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完成“十二五”时期教育培训目标的关键。全系统要在基础、制度、机制等方面,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一)健全基础保障措施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各单位要在充分发挥省税校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开展联合办学。全系统要因地制宜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并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提升教育培训保障能力。坚持为我所用、注重实效的方针,依托企业等开辟各类培训实践基地,为干部提供丰富、直观、生动的实践课堂。通过内外结合、税企互动,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干部培训基地体系。

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税务系统内外资源,选聘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和教学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兼职教师授课水平。努力改善兼职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更高的待遇,在全系统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3、推进教材体系建设。坚持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工作与个人需求、提供适应国税干部、职工岗位培训需要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利用案例式活页教材、网上课件、电子化教材和配套读物,丰富教材形式,特别要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系统,制作、挂接优秀视频课件,方便干部共享学习资源;利用省税校纳税服务、稽查、纳税评估3个通用培训模拟平台,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涵盖主要工作流程,配备主要操作应用软件和相应资料,使培训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业务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同步提高;借鉴和推广各单位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方法、经验,把基层的典型经验和案例研发成为指导性的培训课程。实施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工程,逐步建立贴近实际、方便实用的教材和课程体系。

4、保证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各单位要树立干部教育培训投入是最有效益投入的理念,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使教育培训经费随着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完善制度,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培训项目审核,保证专款专用,并做到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二)强化制度保障措施

1、规范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各单位教育培训项目由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按照立项与审批、执行与控制、评估与总结不同阶段的要求,严格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工作需要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加强培训专业化建设。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着重从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和论证、课程研发、培训实施、教学督查、学员评教、项目评估等环节,进一步规范培训教学管理。

2、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互相配合,不断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管理。培训机构要大力加强学风学纪管理,完善学员考勤、请销假及外出管理等措施,完善学员学习培训考核鉴定办法和培训证书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考核,并把学员的学风、学纪作为考核鉴定的重要内容。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实行培训班跟班制度,由组织单位派出联络员跟踪了解培训进展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完善班委会制度,每个培训班都要建立班委会,加强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党团和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培训信息库)化管理制度,如实记载、全面反映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和学习结果,为干部培训和使用提供参考。改革考试制度,对基础业务达标及相关级别的考试,试行开卷考试的方式,将考试由注重知识掌握程度测试,向突出操作能力测试转变。

3、完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制度。普遍推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干部教育培训主管(或培训项目主办)部门要会同培训机构,根据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于每次培训结束前及时开展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作为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重要依据。继续推行“教考分离”管理模式,承办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培训项目主办部门负责组织考试。根据“谁主办谁评估”的原则,适时组织学员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培训机构根据评价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培训项目主办部门要及时组织跟踪问效,深入考察学员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及工作水平提高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4、探索推行学习培训学分积分制。制定“学分积分制”管理办法,根据国税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兼顾干部成长的个人需求,设置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和学分分配体系,坚持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鼓励自愿参训、自主选学,干部可以通过在岗自学或脱产培训完成规定学分,并将学分完成情况纳入干部培训档案管理。教育培训部门及时公布培训计划,干部依据培训计划、岗位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制定个人学习培训计划,自主选择脱产培训项目,单位对个人学习计划的实施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持。

(三)完善机制保障措施

1、完善需求导向型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各单位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把培训需求作为培训计划生成的必经环节。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计划协调会商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以此为依据设计培训项目,提出培训计划。要严格按照培训项目和计划安排组织调训,加强培训对象的资格审核,确保训需一致。科学合理分配和使用培训资源,组织调训应切实注重需求,严格资格审查,按照工作需要和培养目标确定培训对象,既保障干部参加培训的权利,又合理有效地利用宝贵的培训资源,实现教育培训由传统的行政推动型向需求引导型转变。

2、完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各单位要按照客观公正、突出重点、重在激励、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教育培训的考核评价。加强对各单位教育培训部门工作进行考核,着重检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培训任务落实情况、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各类人才培养成果及人才库建设等情况。结合干部年度考核,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将教育培训情况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选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

3、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各单位要深入研究调动干部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措施,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尊贤尚功,激发干部学习积极性。一是对获得“三师”、计算机三级以上证书等资格的人员,获得更高学历(位)的人员,在各级业务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人员,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并在执法类公务员职级评定及评先表彰中优先考虑;兼职教师授课、人才库人员参与课题研究等,根据有关制度规定给予相应报酬或奖励。二是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要脱岗学习,待考核合格后再上岗。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要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三是建立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培训与使用、培训与考核、培训与奖惩紧密结合,引导国税干部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激发干部自觉学习、积极参训的内在动力。

五、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和领导

在“十二五”时期,国税系统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相互协调配合,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二五”时期教育培训规划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认识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教育培训工作统筹部署,全面负责,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具体指导、协调各职能部门,精心谋划,科学部署,切实抓紧抓好。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好相关任务和要求,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国税机关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切实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创造的成功经验,及时转化为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提出推动教育培训的指导意见。

(二)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资源,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分级管理,市局主要负责本系统科级及中层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所属各类骨干人才培训。区县局主要负责本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六员”的在岗培训。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和落实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提出培训需求,提供培训内容,积极参与培训项目的筹划,配合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搞好培训项目的实施,并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

教育培训管理者事关教育培训事业的长远发展。各单位要关心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加强对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快培养一批敬业、精业、勤业的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教育培训管理者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开展以学习、研究、锻炼、成长为主题的“练内功”活动,努力提高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的本领。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努力在政策指导、沟通协调、信息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向培训对象和培训机构了解情况,多与有关部门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每年逐级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获奖单位与个人给予应有奖励,推动教育培训管理队伍素质与绩效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