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工作安排

时间:2022-11-27 03:33:00

的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实现"*计划的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外贸出口增长8%-1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8亿美元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今年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稳定粮食生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900万吨以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要继续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有效形式,择优扶持一批能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要根据市场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经营自主权。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今年要扶持发展一批大型乡镇企业、建设一批乡镇示范工业园区和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务工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以闽台农业合作为重点,加快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推广,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今年要注意解决好一些地方的山体滑坡问题,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实施水利建设"三千"工程、低产田改造项目和"沃土工程"。今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电网改造。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全省先在部分县进行改革,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开。认真做好清理乡镇编外人员工作,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要抓紧制订实施新世纪的扶贫开发计划,继续采取实施"造福工程"、"小额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强对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进一步搞好农村"五通"建设,改善老少边岛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宽裕型小康建设的指导,提高小康建设水平。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轻纺、建筑、建材、冶金、造纸、食品、烟草等传统产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械、石化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进一步抓好总量控制,继续压缩淘汰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限制长线产品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一批拥有名优新特产品、技术先进、管理良好、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今年要引导一批企业,通过互相参股、联合投资、联合改造等,力争在实现低成本扩张、规模经济、优化存量上取得突破。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增强闽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编制和实施"数字福建"建设规划,重点抓好有线电视双向改造、电信骨干网扩容、电子政府、电子商务和空间信息基础工程等建设。

(三)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扭转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偏低的局面,保持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加强对国债项目的管理,对各种挤占、挪用和贪污、浪费国债资金的现象,必须严厉查处,坚决纠正。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35个,其中23个计划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省预备重点建设项目16个;重大利用外资项目7个。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和协调,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保证进度,确保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要下大力气抓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储备,强化项目前期工作,从资金上、组织上对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给予保证,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促使尽可能多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要严格审核和控制工程预算,落实资金拼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抓紧在市场准入、融资、用地等方面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和激活民间投资,为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限制消费的各项政策规定,大力拓展假日、保健、娱乐、社区服务等新的消费领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教育消费,发展住房消费。继续加强通讯、汽车、家电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促销工作,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支持扩大即期消费。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搞活城乡市场流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商品展销会、博览会。活跃边界贸易,大力扶持19个边界县建设,扩大省际经贸合作。

(五)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巩固和扩大国企改革与脱困成果,对已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尚未改制的要根据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通过股份制改造、合资、兼并、转让等形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加快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探索经营者期权股权奖励和年薪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支持和发展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集团。积极探索和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国有中小企业破产安置准备金,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市、县进行设立以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为主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试点。按照"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要求,提出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方案,研究制订退出机制和政策。围绕资金、成本、质量三个主要环节,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制改革,省属集团公司要改制为国有资产营运公司,财政、信托、交通、外贸、旅游等系统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组建工作要取得进展,进一步抓好省级投融资公司和境外企业的整顿工作。巩固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周密细致地推进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推进城镇职工医疗卫生体制"三项"改革。

(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抓紧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世贸组织相关知识,继续深化我省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应对措施,抓紧清理和修改不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法规,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国有外贸企业的活力。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在巩固港澳台传统市场,努力恢复和发展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提高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开发深度,大力开拓中东、东欧及独联体、非洲、拉美等潜力巨大的市场。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抓紧制定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争取在金融、商业、旅游、运输、中介组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大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功能,增强开发区吸引外资的载体作用。办好第五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国际招商月等一系列经贸活动,积极运用新的招商方式,扩大招商引资的成果。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大力推进闽港、闽澳、闽台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层次与水平。积极引进新台资,引导和鼓励现有台资企业增资扩产,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层次和企业素质。进一步办好台资企业和台商投资区。坚持依法办事,强化外商投诉协调工作,切实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继续改善和优化外经贸环境,建立健全我省外经贸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

(七)大力推进山区开放开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推进山海协作的若干意见》,落实扶持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财政、金融、税收、资金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加大对山区的扶持。进一步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立山海协作项目储备库,扶持发展一批山海协作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山海协作示范工程。积极引导沿海企业到山区投资兴业。加快山区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探索鼓励优秀人才到山区创业的有效途径。把握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积极完成对口支援宁夏、西藏林芝地区和重庆三峡库区的任务,搞好新疆昌吉州干部对口支援和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入闽工作。

(八)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强有效财力。要加强预算管理,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统筹安排财力,首先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保证今年中央增资政策落实到位。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农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的投入。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和财政对困难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改善政府债务结构,高度重视县乡债务问题,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防范财政风险。重视和加强审计工作,维护财经秩序。要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大直接融资力度。进一步办好福建兴业银行,继续支持国有独资银行在闽发展,吸引境内外其他商业银行来闽设立机构。保险业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金融监管,搞好金融"三项整顿",防范金融风险。

(九)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推进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关键技术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构筑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优势。继续推进有应用开发能力的公益型科研机构的转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实施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快建设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鼓励留学人员和海外、省外科技人才来闽工作、创业或以其他方式为我省服务。重视基层初、中级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抓好教育"两基"的巩固提高,扩大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加快福州地区"大学城"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新校区建设,抓紧再设置2-3所本科高等学校的规划、组建和申报工作,切实加强"211工程"二期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抓好高校"筒子楼"改造和学生公寓建设。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推动艺术精品创作,组织好"向建党80周年献礼"作品,加快社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重视保护、扶持我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和卫生条件,加强重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备战九运会,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五届全民健身节等群众体育活动,初步形成社区健身网络。加快省博物馆、体育馆、广电中心、福建大剧院等重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档案、民政、民族、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加快老区建设,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重视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工青妇、科协、文联、社科联、计生协的联系,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作用。

(十)认真落实人口、土地、环保三大国策,促进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三不变",巩固"三为主",推进"三结合",重点加强基础差、难度大的县区、乡、村和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依法加强资源管理,搞好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土地开发资金运行调配机制和补充耕地储备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巩固提高"一控双达标"成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总量。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污染物集中治理、达标排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十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区服务业,多渠道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调节和规范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大力推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步伐。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改由地税部门征收的工作,重点扩大"三资"、私营企业职工的参保率,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提高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例,多方面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医药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切实搞好医药分开,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十二)坚持"两手抓",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将依法治省和以德治省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共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偷私渡活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公正执法。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教育、团结、挽救绝大多数""练习者。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化解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整顿、规范经济秩序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经济欺诈、恶意逃废债务、偷税骗税和逃汇、套汇、骗汇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走私斗争,严肃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规范契约关系,健全市场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优化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