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管治小结

时间:2022-08-25 04:13:00

农业开发管治小结

一、主要成效

一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项目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随着项目区水利、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适应市场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平整土地.万亩,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万亩。开挖沟渠公里,兴建电灌站座,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座,砂石路公里,植树万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万亩,增加农田林网庇护面积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万亩。

组织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农技专家走向田间地头,二是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项目带动。项目区培训农民.万人次,示范推广了多项深受农民欢迎的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使优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多种形式的间套种和立体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据测算,项目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比开发前增加.万吨,新增农业产值.万元。

全县共投入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万元,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多年来。扶持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家,湖大水面开发、白鹅、肉鸡等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已建立优质粮、油、棉、席草、果菜、水产、畜禽、林木等大主导产业,个科技示范园区,基地面积达万亩次,培育发展了省、市级龙头企业家,县级龙头企业家,各种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家,兴办改建了个农产品专业市场,家企业产品分别通过HACCP部级)绿色、无公害、省名优农产品认证,初步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的水产、果菜加工冷冻、保鲜系列,以雨润公司为龙头的肉鸡加工系列,以州富康公司为龙头的大米、面粉、食品加工系列,以板桥草席集团为龙头的草席织品系列,以廷龙瓜子公司为龙头的炒货系列,以丰谷、远翔、庆丰油脂公司为龙头的油料、饼粕加工系列,以八公山泉豆制品公司为龙头的豆制品加工系列,以羽毛公司为龙头的羽毛、羽绒加工系列,以公司为龙头的轧花、纺纱、脱脂梳棉、织布加工系列,以沿淮淠板材加工群为龙头的木业加工系列等条系列产业链。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我县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将之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实行目标考核,从县到镇到村层层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协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财政部门积极调度资金,千方百计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水利、农业、林业等业务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开发项目的立项、论证、评估、实施管理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农业开发的合力。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结合项目区的工程建设、良种良法推广、购机补贴发放等工作,采取画廊、广播、电视等宣传形式,在项目区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民做实事、为民办好事的目标宣传透彻,使群众都能知道综合开发的作用及好处,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立项、规模开发的原则,我县在项目安排上,围绕粮食安全,选择粮油棉增产潜力大、商品率高、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好、干群开发积极性高、开发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重点开发。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围绕十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和名牌产品开发战略,集中产业化项目资金,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在项目布局和项目前期论证上,我县根据项目区所处的流域和呈现的水系特点,进行田林路土水综合规划,桥涵闸站渠全面配套。同时注重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把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标准。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供水水系、土壤分类、林网布局、机械构成等多类情况,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建筑物配套化、田间林网化和灌溉节水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如土地治理项目区为丘岗地形,水源不足,我县规划了座小型蓄水工程,新建和维修了两座电灌站,从而保证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用水,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进行公示后进一步完善。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水系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引进技术科学合理。

(四)强化管理,健全机制。经过多年不断实践,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到项目的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土地治理项目立项之初,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形式,对项目的范围、治理任务、投资来源、主要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公示,让项目区的干部群众了解项目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咨询,并及时给予答复处理。项目公示结束后,及时召开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说明项目的详细建设方案、农民筹资投劳计划和项目实施的措施及公示期农民所提意见的处理情况,充分进行磋商,形成共识,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形成农民筹资投劳决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招投标、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推广等进行公示,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项目竣工后,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建立公示牌,对项目完成的投资及工程量、取得的效益和工程的产权人、管护人进行明确。二是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从年开始,我县对土地治理项目中的全部土建工程,严格按程序进行公开竞争性招标。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需的农技设备、良种、化肥、苗木等货物,全部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业务。这样做,既节约了采购成本,又从源头扼制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三是积极推行项目监理制。在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择优选定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理,并制定了详细的监理工作规划,明确了监理内容和监理目标。四是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我县在认真领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帐实施办法》、《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报帐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无偿资金报帐程序》,对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帐管理的主要方式、操作流程、特别要求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五是加强建后工程管护。为了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长久效益,我县把工程管护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有建后工程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明确项目所在村的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根据工程类别,分别制定了泵站管护制度、林网管护制度、砂石路管护制度、田间工程管护制度和设备器械管护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我县还积极探索产权拍卖转让、产权委托管理等新形式。

三、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内容不断拓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市县筹集配套资金难度大。前几年,我县财政配套资金是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减少其他开支、压缩其他建设项目,咬紧牙关、硬着头皮配套的。随着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加大,各方面要求增支的压力加重,地方财政已力不从心,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越来越难。虽然我县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治理项目中省财政已代县财政予以配套,但市财政配套资金及产业化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仍然无法到位。

二是农民筹资投劳任务落实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极大地制约了农户再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综合开发自筹资金的增长。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规定,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应占中央财政资金%,其中筹资%,投劳%。土地治理项目一般都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方实施,基础条件差,大部分项目区的农民并不富裕。按照现行投资标准每亩元的配套比例计算,亩均筹资投劳元。如果在正常年景,不计劳动力成本,扣除种子,肥料、农药、水费、机械作业等生产费用,我县农民耕种一亩田年实际纯收入只在元左右,筹资投劳占亩均纯收入的.%。如我县镇年土地治理项目,治理面积万亩,农业人口人,农业劳力人,总投资万元,亩均投资元。总投资中农民筹资投劳万元,亩均筹资投劳元,项目区人均筹资元,按规定,项目区群众自筹万元中,农民筹集现金要达到.万元,人均元,投劳折资.万元,折合.万工日(按每工日元计算),项目区每个劳力达到个工日。农村税费改革后,省规定农民筹资投劳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且每年每个劳力出工不得超过个工日,人均筹集现金不得超过元。因而,农业综合开发的筹资规定与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矛盾难以协调,而随着农村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农业综合开发投劳计划在实际操作上难以完成。

三是有偿资金回收难。依照规定,往年土地治理项目的债务不再向农民收取,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比例承担,虽然县级只承担%,但对财力匮乏的县而言,仍然困难重重传身教。特别是省农垦局肉鸡公司改制后,债务.万元移交县财政,更加重了县财政还款负担。-年县应归还省财政农业开发借款.万元,实际归还.万元,尚欠.万元没有归还。

四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设置不统一,就县级而言,机构级别有正科、副科,也有财政局内设股室,人员编制—人不等。机构归属,有归口政府的,有归口财政的,有归口农业的。机构归属和分管领导不同,管理的侧重点则有不同。另外农业综合开发属于政府行为,不具有任何经营性质,而在这机构改革中绝大多数县(区)把农业综合开发办定为事业单位,从机关分留人员中予以补充,影响了机构的稳定,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开发队伍。

四、几点建议

1、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安排应考虑贫困地区实际

对财力确有困难的市、县,应适当降低配套比例或者不要求配套,不搞一刀切。

2、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筹资投劳的比例

鉴于目前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等实际情况,结合省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规定,建议把农业综合开发筹资投劳的

比例降低到中央财政投资的%以内为宜。

3、统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设置

把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列入各级政府系列,以利于开发机构人员稳定,有效加强农业开发队伍建设。

4、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力争项目当年审批当年完工。

目前,年度项目一般于月份下达计划,月份完成初步设计审批,第四季度上级资金方可到位,往往错过了秋冬施工的大好季节,以致项目要到下年度月份才能竣工。因此建议当年项目于年初下达计划,上半年完成设计审批,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5、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

我县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百万吨,,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列;全县中低产田面积近百万亩,但粮食单产却稳居全省前列;因此,我县农业综合开发潜力较大,如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必将推动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