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三农”科技需求的思考

时间:2022-12-21 05:33:00

新时期“三农”科技需求的思考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根据对总体局势的客观判断,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面对这样一个求真务实的发展思路,全方位的建设目标,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思考,与时俱进认识“三农”科技需求,全方位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使科技能够真正满足新时期“三农”的需要。

一、传统的农业科技问题与现实的“三农”科技问题

从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之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粮食问题,为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主要针对农业,发展农业,实现粮食增收,以解决国人的温饱。在这一时期,科技主要为农业提供支撑,局限于大宗农副产品的种养殖技术,以及适应于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科学技术推广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总量短缺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长达数年的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时期,与此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各种体制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心城市的急剧扩张,多种因素造成了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工业转移,地区差别加大,城乡差别加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此时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问题不仅是农业问题了,而是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构成的关联性问题,由此衍生“三农”的提法,党中央做出了“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在新阶段,“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民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二、新时期“三农”科技需求的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三农”科技需求涵盖的范围和深度都在扩大。农业的科技需求主要特点是:(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设施技术为主导方向,研制新品种、新设备,提供种植、养殖、加工新技术等;(二)农村的科技需求既有共性,也有根据区域特征决定的特殊需求,要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村容村貌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三)农民的科技需求层次多种多样,内容更加广泛。据专家分析,现阶段农民实际已经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雇工、私营企业主、知识分子、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管理者等几个阶层,为农民的服务将不仅仅是为农业劳动者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服务,还要为其它各个阶层的农民,比如大量进城进厂农民工提供与其就业相关的科技服务。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指标上,还表现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和生活质量等方方面面。要为农民提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预防灾害等多方面的科技服务。(四)留守农民需要操作简单、费省效宏的轻型技术。目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来的是“386199”人员,他们接受力、承受力都有限,需要大量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轻型技术,这给技术授予者提出新的要求。(五)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诚信度要求很高,希望科技服务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服务。

二、新时期“三农”科技需求的主要内容

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指标,在农业方面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是使农业产业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结果;为农村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是使农村发展,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并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是使农民增加收入,并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一)农业产业需要大量的共性技术。主要包括:(1)基本农产品(粮油等大宗农作物)、种养殖业(猪牛禽蛋等大宗畜禽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类科技指导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使科技导入种养殖业全过程,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2)由农业产业链衍生出来的涉农产业(农机、农膜、农药、化肥、种苗、农产品深加工、其它增值产业)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服务等。这些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类生产资料,为农产品升值提供各类加工处理设施,通过科技渗入,使这些物化产品起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作用。

(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营机制的转变,科技的广泛运用,粮食、畜禽等大宗农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至20世纪末期,粮食供应短缺局面得到根本性转变,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粮食价格低迷,种粮农民收入不能得到提高,农民增收问题成为新阶段“三农”问题的矛盾焦点,迫使各地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除大宗粮油农作物外,发展市场前景好,有竞争力的各类农产品。为此,各地在传统农业产业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依靠科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地方经济的新亮点。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环境保护,解决资源约束,建立生态农业圈等都需要引入新技术,需要有效技术供给。如通江县的“二耳一菇、南江黄羊”都是依靠科技发展起来的。此外,应对有害物种入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也需要农业科技服务。

(三)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工业,也需要多种科技支撑。消除农村与城市差别的重要渠道是大力推进农村工业的发展,瞄准市场空白和消费需求,着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了包括建材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轻工业、饮食服务业、电子电器业等门类齐全的农村工业体系,有的地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帮助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人员素质、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等,都离不开科技支撑。此外,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需要各种科技支撑,以提高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水平和档次。

(四)实现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级政府在做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时,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大量的科学论证,包括引导本区域各类产业实现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乡村镇建设规划、全面改善农村条件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区域发展建设中节约土地、能源、水等资源。

(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需要科技的支撑。农村发展不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还必须让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依靠科学技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社区管理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改变农民的收入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解决农民就业、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安全,提供社区各种生活服务、开发新的生活消费品,子女入托入学、看病就医以及养老方面的各种问题,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生活条件。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解决后,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而且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密切关系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走向国际的进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正确有效的技术,保证人的生命安全,用严格的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都需要提供强大的科技服务和支撑。

(六)大批进城务工农民工需要多种技能、技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产业领域,农民就业已不再局限于种养殖业的产业范畴,农村工业的发展,吸纳大批农民进厂务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国家大量投资建设项目,吸纳了大批农民工流动进城就业,城市的发展,还吸纳了大批农民进城从事服务业,多样化的职业选择,是新时期农民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在农民走向现代农业、走向新型工业、走向城市的过程中,作为打工者,他们的受教育基础,劳动技能、环境适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作为创业者,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信息和管理知识。他们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需要寻求就业与劳动力转移信息,寻求产品开发和市场信息,寻求劳动技能、新技术、管理知识培训等多种多样的科技服务需求。因此,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十分必要。

如上所述,可以看出“三农”科技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实际中“三农”科技需求还不仅限于这些内容,为此,需要从事“三农”科技工作者,跳出“农民只需要种地、养猪的科学技术”的思维定势,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开阔的眼界,从农民的视角看“三农”科技需求,为“三农”提供广泛的科技研发成果和科技服务,让无所不在的科技全面导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