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严谨 规范管理 全面提升农电线损管理水平

时间:2022-07-22 03:40:00

精细严谨 规范管理 全面提升农电线损管理水平

降低电能损耗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电力工业领域的具体实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线损率作为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一直以来江苏省电力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近几年来,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农电部有关线损管理年活动意见等要求,公司在农网建设与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突出“四抓”,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节能投入,抓组织落实,实行科学的全过程管理,大力推进了农电及线损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益。

一、线损管理目标

1.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线损管理中应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多年来,江苏省电力公司在线损管理方面牢固树立“技术线损最优化,管理线损最小化”的理念,严格遵循“综合体系、科学管理、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以“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保证体系”为支撑的科学、规范、高效线损管理方式,开展以线损率指标为核心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做好指标的分析与评价,落实各项管理降损措施和技术降损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2.管理目标

线损率指标综合反映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江苏在充分总结挖掘线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创新,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规范、高效的线损管理方式,推进线损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提高企业降损节能成效。

3.管理成效

江苏省电力公司下辖13个地级市供电公司,63个县级供电公司,全部为直管单位,公司系统各单位售电量及线损率全部实行抄表到户统计。

2007年度,全省农网共计完成供电量同比增加17.79%;售电量完成同比增加18.15%;综合线损率同比降低了0.28个百分点。其中,高压线损率同比降低0.14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同比降低0.46个百分点。

二、主要降损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线损管理

为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农电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县级组织机构。鉴于线损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公司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责任考核”的原则,完善一套科学、完善的农电线损管理网络,分级成立了线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形成体系健全、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管理机构。结合各单位部门职责的调整和划分,建立并完善了《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规定》、《江苏省电力公司售电量和线损率指标考核办法》等,细化了县级供电企业指标统计与异动分析例会制度、电网经济运行管理制度、无功电压专业管理制度、电能计量管理制度、营销管理控制制度和电费抄、核、收监督制约机制等,不断提升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深化了国网公司*年“农电线损管理年”活动的成效,大部分县公司达到了“机制创新、管理规范、考核科学、成效明显”的工作目标。

2.优化同业对标方案,提高线损率指标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线损率是电网企业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在线损率统计口径一致的前提下,应成为同业对标中的重要对标指标之一。同业对标有利于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江苏省电力公司把开展线损同业对标分析作为“十一五”期间加强江苏农电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如何建立科学的对标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线损率对标评价方法的先进性?对于线损率指标对标而言,就必须考虑各个地区电网的实际状况,建立线损率指标的科学评价方法。为了提高线损同业对标的科学性和线损率指标计划的合理性,江苏省电力公司开展了线损同类县划分研究。即根据公司系统各单位前一年度供电量将所辖各县公司分为五类电量同类县,再根据各县自然状况、网络结构、用电结构等综合因素,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把电量同类县细分为线损同类县。若A、B、C三县经评估其线损同类评价值相同,则三县的线损实际完成值也应该基本相同,假如其中某县的线损实际完成值明显偏高,则意味该县的管理线损所占比重较大,从而督促其分析影响线损率实绩的各种因素,查找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线损指标的真实性和指标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促进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该成果还解决了如何评估哪个区域最有降损空间这一难题,于*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应用,使用情况良好。*年江苏农电线损率同比下降了0.31个百分点;2007年,江苏农电线损率同比下降了0.28个百分点。

3.扎实开展“三新”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网结构

江苏省电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两年来,省公司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按照公司出台的《农村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稳步推进江苏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实施计划,逐步完善配电网络结构。按照统一规范、可靠适用、节能环保、维护方便的要求,提高农配网改造的质量,积极采用适合国情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把推广应用节能型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和10千伏单相变节能型供电方式作为配电网节能降耗、提高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从*年起开始大力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和单相变,其中*年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1万台,总容量2570兆伏安;单相变2万台,总容量1150兆伏安;2007年又推广使用了非晶合金变压器1.7万台,总容量4210兆伏安;单相变0.43万台,总容量250兆伏安。评估结果显示,*年至今该专项工程每年可降低电能损耗14371.1万千瓦时。通过实实在在的新农村配网建设,使农村配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节能降耗、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开展农网无功优化方案研究,提高农村电网的无功优化与控制能力

结合新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了10kV及以下农网无功优化系统完善化改造与无功配置方案研究。*年,各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和营销部全力配合,认真开展农网无功补偿装置的调研工作,逐步摸清了中低压线路无功补偿装置现状和每条线路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比例等,包括专线和专变用户的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比例。2007年,各县供电公司按照《关于开展农村电网无功配置指导意见》,逐步落实了无功补偿项目,对于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而言,公司充分考虑变电所负荷特性和负荷发展趋势,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容量。对于功率因数小于0.9的10千伏农网线路,适当考虑了在10千伏主干线路或大分支线路上加装中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重点加大配电网低压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力度,切实降低中低压配电网络损耗。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公司系统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配置容性无功补偿容量15955.8兆乏,同比去年增加2538.3兆乏,增幅达15.91%。

加强对大客户的无功管理,也是公司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加强对客户无功管理,提高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补偿效果,帮助督促客户按照《供用电规则》、部颁《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规定,采用集中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使之达到规定的标准值。用户安装无功集中补偿设备,应同时安装随电压、功率因数或时间变化能自动投切的装置。严格执行客户无功管理方面的标准,指导督促客户依据无功就地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做好无功管理工作,保证电压和电能质量。

5.加强电网的经济运行,促进安全与经济的统一

电网运行是否经济对技术降损有很大的影响。江苏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电网的经济运行。一是积极要求各级调度部门根据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和实际负载情况绘制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曲线,并在实际运行中合理投停主变或改变变压器分列运行和并列运行方式,从而保证变压器的损耗在技术范围内控制在最小。二是合理安排机组开机方式和电网运行方式,减少停电线路,缩短检修工期,尽可能使潮流分布合理,减少迂回供电和长距离送电,减少重载线路,避免过载线路。三是充分利用省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省级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地区电网无功优化运行集中控制系统、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与电容器组的投切,实现全网无功优化补偿功能、全网电压优化调节功能、无功电压综合优化功能,减少无功流动造成的电能损耗,达到降损增效和提高电压水平的目的。

6.加强营销稽查管理,降低管理线损。

江苏省电力公司营销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管理降损工作。围绕管理降损,不断强化电能计量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电能计量装置上网特别是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消除不合理的计量误差,提高“秤秆子”的精度;加大营销稽查工作力度,营销稽查工作始终以效益与服务为主线,以规范和提升管理水平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现代稽查手段和方法,有重点地开展高线损率的县级供电公司专项稽查、用户基础档案专项普查、营业普查、反窃电等活动,增收堵漏,减少由于内部管理不当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损失。*年以来江苏省营销稽查工作具有频度高、力度大、常态化、重成效的特点,稽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7.开发线损综合分析系统,完善线损精细化管理平台

按照国网公司信息化“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要求,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发了线损综合分析系统,为线损专业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通过对江苏电网电能量自动采集系统、供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变监测与负荷管理系统中与线损相关的数据资源统一集成,建成省、市、县一体化以线损管理为主线的集成项目。系统的应用范围涵盖了省、市、县公司发策、生技、调度、营销等部门,实现对全省各级电网购、供电量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四分”线损的的统计与实时分析功能等。目前,该系统已在全省推广应用,既从技术手段为降损节能提供支持,也促进公司加强线损管理力度,从根本上实现降损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