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

时间:2022-10-15 11:56:00

中国教师缺什么读后感

假期中,看了黄燕老师著的《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颇有感触。黄老师所说的中国教师缺乏尊重、宽容与平等这些爱的表示,缺乏为学生、为家长及教为学的服务意识,缺乏生命意识与等待意识,缺乏理想与激情,缺乏创造这些都说到点子上去了。同时黄老师也对中国教师的生存状况提出了深深的担忧,因为中国教师普遍缺乏关怀与健康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再黄老师的著作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种种奇怪现象,也对如何做好一名教师作出了合理的期待与展望。

回顾自己十余年的教师生涯,感受最深的是越来越大的压力。从初出茅庐干劲十足的热血青年,到机械重复不思进取的教书匠只是弹指一挥间啊。随之而来的是作为教师必备的种种优良品质的逐渐流失。回顾自己的历程,感觉正像是黄老师所说的中国教师的缩影,中国的教师可不就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过来的吗?教师应该是爱的使者,教育应该是爱的事业,或许那不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一份事业,但绝对是最美好的一份事业。从事如此美好事业的教师应该拥有如花的笑颜,积极的心态,博爱的胸怀,应该满怀激情与理想,应该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可是为什么现实并没有按照事情本来应有的状态发展呢?为什么中国的教师一提起来就会给人一种病恹恹、冷漠、刻板、无笑无爱的形象呢?说实话,没有人愿意自己变成这么一副模样。一个人一旦处于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之中,受到伤害最深的不会是别人,不会是学生,也不会是家长,只会是他自己,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教师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的原因。

恐怕这些都是教师身负的压力造成的。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到现在提倡综合实验活动、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新课程改革,教师们还未从一种改革中走出来,还未来得及适应又紧接着另一种改革,整天疲于奔命,而每一次改革的结果最终都要落到教师身上。别的不讲,本来应该稳定的教材现在也不知改了多少次了,以致于鄞州区教材循环利用的好做法现在也无法做到。因此,虽然改革本身与加重教师负担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但事实上的结果是教师的身心负担越来越重。再加上历史上我国一直宣扬教师是“红烛”,是“春蚕”,是“园丁”,过分强调教师的社会价值与奉献精神,忽视对教师的人本关怀的这一片面错误的观点,否认了教师作为人的属性,使得教师为了不辜负这些光荣称号而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让教师的利益在被侵害时也只能无奈地接受或沉默,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人性的泯灭。教师不是神,也只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与需要。另外一方面,随着教改不断深化导致的教师现实生存竞争危机的加剧,下岗、分流的危险也使不少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压力,现实中以前一直引以为豪的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已不复存在。在这种种压力下,一些教师的孤独、无助、焦虑、自卑乃至绝望等不良心理油然而生。很难指望在教师这一群体处于如此一种心理状态与身心压力下,还能有花般笑容,还能有积极的心态,还能有博爱的胸怀,还能有激情与理想。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的生存状态,他自己都不爱自己了,你怎么还能期待他去爱学生,怎么还能奢望尊重、宽容与平等呢?如此一来,所有的服务意识、生命意识与等待意识都成了一句空话。一个不被人关爱的人,怎么会去关爱别人呢?一个自己被苛求的人,怎么会对别人宽容呢?一个本身得不到平等与尊重的人,怎么会给予别人平等与尊重呢?一句话,一个自己得不到人文关怀的人,又怎能指望他能给予别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呢?

正如黄燕老师在本书中的落脚点归于对教师本身健康和关怀的缺失一样,我也认为只有给予教师本身良好的人文关怀,使之处于一种良好的稳定的生存状态之中,才能释放教师的全部生命与关怀,才会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关、尊重与宽容。最后只想再多说一句,教师不是神,他们只是跟社会上其他的人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也千万不要再把教师当作教育改革的对象了,他们不是地主、富农,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是革命阶级的一部分,他们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而不是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