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在全区循环经济安排会讲话

时间:2022-05-20 06:24:00

区长在全区循环经济安排会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产业体系讲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我区工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面对的挑战

(一)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品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区在提出“工业二次创业”以来,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理论,以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坚持项目建设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启动民间资本相结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大批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企业正在成为带动和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支柱。现已形成酒类酿造、玉米淀粉精深加工、小麦面粉及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调味品加工、果蔬储运加工、医药化工、马铃薯加工、亚麻纺织、造纸及印刷包装业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食品工业体系。

从技术应用上来看,一方面我区食品工业企业具有较为先进的硬件装备,如面粉生产线、马铃薯全粉生产线、葡萄酒生产线、味精生产线等均与国内先进或最先进水平相同步;而在另一方面,全区食品工业技术含量和总体管理水平较低,初加工较多,精深加工较少。利用食品工业已有的影响和企业已经具有的加工基础,努力扩大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食品的生产规模,调整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在大力提升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化食品,培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构建食品工业循环体系,无疑是我区工业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从我区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来看,人口密度高,环境承载力弱,资源匮乏,特别是水资源严重缺乏,也基本没有可开发的矿产资源,流域内对污染废弃物的分解自净能力非常有限,这与工业增长的矛盾十分尖锐。就目前我区工业发展的整体状况而言,我区仍有一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效率低下,生态产业链条短,企业之间共生程度低,关联度小。区内还有一些企业既是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表现为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资源高投入和废物高排放的状况依然十分突出。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加快发展循环型工业,彻底转变工业系统的物质代谢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生态化。

近年来,我区较早的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区已被确定为全省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区,正在争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区,可以说,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我们的理念和认识,应用与实践已抢占先机。工业产业通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已有相当规模,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建成了、和武南三个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皇台集团等20户企业全面推行了清洁生产;药物碱厂等5户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益民公司等22户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云晓牌熏醋等26个工业产品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这些实质性工作的开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各企业内部,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内部初步形成了中水回收、能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初级循环模式,客观上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前提和借鉴价值。

二、循环型工业建设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经典的清洁生产是在单个组织之内将环境保护延伸到该组织的方方面面。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或降低产品从原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低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服务,清洁生产意味着将环境保护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清洁生产的主要特点是过程控制和预防为主。清洁生产的目的不是末端治理,更准确一点讲,末端治理不是清洁生产的主要目的。如果我们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仅采取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有一定作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推行清洁生产,将污染物消除在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以清洁生产的战略,推动企业体系和产品认证进程。比如全区的麦芽加工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水耗必须降低15%,气耗必须降低29%,电耗必须降低10%;污水排放量中COD每升不超过85毫克(国家一级标准为100mg/L),悬浮物50mg/L(国家一级标准为70mg/L),氨排放量10mg/L(国家一级标准为15mg/L)。有了这样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要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过程,自然也就成了达到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过程。因此,要以实施清洁生产为手段,加速企业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绿色、有机、HACCP的认证进程。

区内所有企业要立足于以上认识,研究开发和引进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要把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作为清洁生产的目标去实现;要把改进工业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作为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去实施;要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措施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管理工具作为清洁生产的基本方法去应用;要把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保护生态和环境作为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去努力。

各乡镇、区直有关部门要帮助所在区域内企业从原材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设计、操作管理、物料和能源的回用等各个环节上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要坚持把清洁生产审计作为指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促进手段和管理工具。一要帮助企业建立内部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明确内部清洁生产的审计范围,设计内部清洁生产的审计程序,着眼于企业自身利益,通过节能、降耗、减污措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改善劳动环境,节省末端治理资金,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二要建立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企业外部清洁生产审计小组,制定食品加工、酒类酿造、啤酒麦芽、造纸等主要行业的清洁生产目标,规范审计方法、程序、考核和评估办法,实施清洁生产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专家对企业清洁生产进行抽样审计,定期公布限制生产、限制淘汰、限制使用的产品名录和限期淘汰、限制使用、严禁采用的工艺和设备名单。

对今年已经确定的全圣纸业公司、皇台集团、达利公司等20户推行清洁生产的典型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加快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力度,全面推广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实施中水回用、能源综合利用和资源减量化技术改造,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再利用体系,实现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切实将这些企业培育成清洁生产典型示范企业,并且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逐步推行。

(二)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其发展并不是立足于单一的工业企业或产业的发展,而是建立在多个企业和产业的相互关联、互动发展基础上的。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循环工业体系就是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产业结构构成,通过有目的的规划和实施,进行多个企业和产业间的连接和组合,在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形成的。从过去到现在,无疑对全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优势发展、经济高速运行、增长方式转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建设生态工业,首先必须立足于特色优势产业中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培植,这是推进工业生态化的主体,红太阳面业和山东威龙的发展就是面粉产业和葡萄酒酿造产业主体带动相关的发展证明。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工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措施是:一要坚持工业理论生态化。因为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就是生态系统运动的一个有机过程。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元素,以资源形式进入工业生产过程,经加工转换,再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消费后的剩余物返回生态系统,加入生态循环,这是一种具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模拟化。二要坚持工业结构的生态化。把整个工业体系的结构、规划组织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门构成的工业生态链。以全圣纸业为例,横向三条主链(制浆——造纸——产生黑液碱回收——生化处理;制浆——产生中段水——浇灌芨芨草——回用制浆造纸;处理后的中水回用——制浆造纸)耦合,纵向造纸产业链、养殖产业链、生态旅游产业链三条产业链闭合,总体上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共生组合,是标准的结构生态化设计。三要坚持工业设计生态化。要改进产品和包装的结构、体积、形状、成份,使产品和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要有选择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和可降解材料,以便于使用和消费后方便回收或在自然环境中无害分解。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发展的最佳组合形式。目前确定的三个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要以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使用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要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关联的生态化转型,培育构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生态工业体系;要严把项目入园关,坚决禁止“两高一低”项目和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进入园区;要发挥园区内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进行适度的产业重组,形成产业共生的生态工业群落。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园区内的副产物、热电能源和水资源,努力实现副产品资源再生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热电能源梯级利用。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不仅是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污染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是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客观需要,更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防止生态恶化的现实需求。与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生态工业相比,循环经济独到之处在于它还能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能否将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操作方式在节约型产业体系构建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将直接决定我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为此,我们要大胆地、理直气壮地把循环经济引入和应用于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要进一步明晰循环工业体系的主体构架,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完成由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体系向资源高效利用产业体系的转变,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工业结构的调整,除了尊重自然生态和经济规律外,还要认真分析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税收的内在联系,把握地方税收与工业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剖析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对税收支撑的弹性程度,最终以调整经济结构的手段,促进地方税收与宏观经济的同步增长。如果离开这些内容,简单的就循环济谈循环经济,这种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按照区上即将下发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指导性意见》,从产业选择、空间布局、产品发展、企业这四个方面入手,围绕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几个重点,在不同行业的重点企业内部开展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为主的单项示范和综合示范。比如:在皇台集团的制糖分公司、全圣纸业等耗水大户,在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更加突出节水示范;面对国家土地管制越来越严、地方政府自主性越来越小、审批程序越来越复杂的用地现状,要考虑在谢河工业园开展工业集约用地体系建立的示范等。以此来加速构建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

(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大循环型工业项目建设力度。要立足实际,依据市场导向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资源加工型工业项目;扶持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环保型工业项目;坚决杜绝规模小、技术落后、物耗能耗高、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开发建设产品代谢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扶持发展节水型、节能型产品项目;支持发展中水回用和废水处理等循环型“静脉”产业项目,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

三、重点示范,做强做大做亮一批循环工业示范点

清洁生产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主体和本质,是本次试点工作的一个重点。近期,工业循环经济工作和生态工业建设工作示范的重点是抓紧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在着力建设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两个生态工业集群,即以生态工业为主的园区。有关乡镇和经济主管部门要按照区上即将下发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计划》要求,抓好落实。一是在建设的方法上,采取分管领导牵头联系,部门和企业“一一对应”,由部门直接指导操作的方式进行,不再采取多个部门联系、帮助和指导一个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工作方式。但根据企业的需要,部门之间的互助还是必要的。二是通过考察,由区环保局和区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成员单位提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循环经济试点县(区)控制指标体系,用指标体系导向试点工作。比如皇台集团,在围绕指标体系进行清洁生产以后,其废渣处理率必须达到100%;污染物排放的达标率必须达到90%;水的充分利用率必须在85%以上。在这种指标体系的导向下,适度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必然建设,就制糖公司而言,喷射冷凝器的回用问题必须解决,这就是指标体系的作用。三是要精心设计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四是新上项目要对照指标体系进行工艺设计和设备引进及设施配套。五是对正在运营的企业,要参照指标体系的要求,从原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物八个方面入手,严格环境诊断程序,依法进行清洁生产审计。通过这些手段,一方面引导一些重点企业主动实施;另一方面,使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的企业强制入轨。六是要强化对部门领导和业务干部的系统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指导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工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员。要改革“一个企业多部门联系”的那种责任不实,推诿扯皮的做法;这就要求部门领导和业务主办,不仅要全面了解和系统掌握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和理论讲解水平。改变企业厂长经理多头接受业务指导、多头接受循环经济培训、但最终形成的仍然是“零打碎敲”的知识“片断”的状况,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对实践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又无法把一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和科学组装,进而整体地系统地应用于循环工业发展的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讲,本次试点,不仅要求企业主动,更要求部门积极,对部门而言,不仅仅是指导,更重要的是检验,检验大家三年来学习和实践循环经济的水平。因此,对企业和相关部门带有强制性。尤其要通过试点把企业负责人的认识统一到“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不是领导者的好高骛远,而是一种有效地节能降耗,是帮企业办事、为企业赚钱的有效手段”这样一个层面上来,确保试点工作在短期内取得实效。

不容置疑,三年前区委、区政府所作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思,是超前的思维,大胆的决策。三年之中,循环经济“名词”已连续写入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的《决定》内容,这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和铁的事实证明了当时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实施循环型工业建设,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进行这种转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是如果我们不能实现这种转变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可以断定,推动这一变革的实践,不会一帆风顺,麻烦和问题肯定很多,困难和阻力也不可低估,更何况人们的认识也不存在那种尽善至美的境地。客观的现实及三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没有争论的余地,如果我们还一味地在统一思想上消磨时间,其结果不但会成倍地增加自己的发展成本,而且还会为此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但我坚信,全区上下会以冷静坦然,清醒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它,而且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