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生态县建设大会发言

时间:2022-05-10 05:54:00

县长在生态县建设大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很有必要,这既是一次总结分析会,也是一次再动员、再部署的专题会。会上,生态办对创建部级生态县工作情况作了汇报,相关部门作了发言,县长对下阶段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请同志们回去以后,按照会议部署,立即行动起来,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创建部级生态县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识上要再深化

创建部级生态县,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北承南接”战略构想的内在要求,对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去年6月启动创建部级生态县工作,应该说我县创建工作还是有亮点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载体不断创新。明确生态建设“八大优先”举措,提出了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县”目标,实施“七大工程、七大行动”,还有每年办十件实事、要事制度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载体,也是创建工作的重点。二是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经济较快发展,“三大基地”落户,产业、人口集聚、平台建设加快;生态保护继续保持领先,每年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188.1亿元;百山祖、举水乡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称号。三是群众认同度有所提升。通过开辟专栏、跟踪采访等方式,加大了创建部级生态县宣传,全县干部职工群众及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和创建工作的认同度、参与度较快提升。

工作好的方面还有很多,当然形势也很严峻,差距还很大。刚才,生态办在分析创建形势中提到,目前全国有20个省先后开展了生态省创建,500多个县(市)开展生态县市建设,而在省,各县(市)都在积极谋划加快部级生态县创建步伐,省内、市内已经形成了生态县创建你追我赶的局面。为什么在这个历史阶段,生态创建活动会受到这样大的关注,形成如此浓厚的氛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到现阶段,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这个规划特意调低了经济增长速度,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十二五”的发展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这其中,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创建生态县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阶段性目标和载体,作为整体推进污染减排、污染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抓手,作为群众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有效形式,理所当然地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广泛拥护。

地处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非常迫切。随着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和接轨融入海西战略不断深化,我县区位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将逐步显现。我县正处于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发展质量高。我们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2013年基本符合部级生态县建设要求、2014年建成命名,就是要在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中争取更大的主动,赢得更大的发展,取得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县,不仅是一个单一的环境目标,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目标,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生态建设在也尤显特殊和重要,第一,最大优势是生态。这不仅是指有最好的生态环境,最大的生态容量,最优的生态资源。而且对于我们来讲,也只有打生态牌,做好生态工作,才能取得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现在很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也是通过“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牌子来吸引人。我们的工业园区之所以能成为省级工业园区,能被列入全省33家先行开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发区(园区)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生态环境好,发展的产业是低碳、生态产业。台州、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过去因为过度开发,环境变差了。现在他们也开始重视生态,要建生态县。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更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创建生态县的决心、信心。第二,外界对最大的认同是生态。但外界的认同并不意味着人就要守着生态受苦、受穷。“贫穷不是生态”,也需要有发展的权力,发展的空间。而发展就一定离不开工业,但发展工业时是要以保护好生态为前提的,不能以生态的破坏和损害为代价。第三,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生态。“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既是人民的骄傲和福气,也是对社会的最大回报、最大贡献。作为省重点欠发达县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这也是对我们生态保护的肯定。为此,我们既需要加快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又需要保护生态资源、构筑生态屏障,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也是上级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期望。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外界对我们最大的认同,也是我们对外界最大的贡献。这三句话要连在一起讲,这样一方面自身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对社会也做出了贡献,两个目的一起达到,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而放弃发展,走一条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低碳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理念上要再创新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建部级生态县有机遇、有基础、有优势,也有差距,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大生态意识,创新理念、思路和办法,提高生态建设和创建工作的自觉性。

(一)要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这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认识上的深化。转型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土化,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面临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和高速公路经济时代、铁路经济时代共存共促共进共荣的机遇期。从全省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分析看,我们有几项指标确实落后了,随着建设力度加大,土地肯定还要退化。如何处理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就必须紧咬转型发展这条主线不放。一方面,生态建设是构建“大生态”的主要内容,也是转型发展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实现转型发展的第一要素。如果哪一天我们失去了生态的优势或忽视了生态建设,那我们发展的前提也就不存在了,转型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生态建设必须把转型发展作为出发点、落脚点。通过创建部级生态县,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和生态建筑、生态城市、生态交通建设,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二)要与低碳经济相结合,实现优势与特色的有机统一。低碳经济与生态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一致的。去年,我们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县”,这是我们科学发展路径选择之一,也是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一,生态是我县最大优势、最宝贵的自然禀赋,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也是我县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所在。其二,发展低碳经济就是纵深推进生态建设,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如通过低碳技术、手段,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低碳单位、低碳社区、低碳校园、低碳家园等创建,促进全社会低碳生态理念形成。其三,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变生态优势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最佳实现途径和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产业是生态县建设的中心,如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旅游业,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把我县建成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探索推进碳汇工程和碳减指标有偿使用与交易,推进生态要素市场化等等,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要与保障民生相结合,实现生态与惠民的有机统一。发展是硬道理,生态保护是硬任务,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把生态建设和保障民生结合起来,具体来讲,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如开展城乡植绿增彩、洁净家园等,美化绿化环境,打造美好家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容、村容的整洁、美化等等;二是要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开展生态移民、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就业容量,挖掘群众增收潜力;三是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农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等。

三、重点上要再突出

创建部级生态县具体的目标任务在三年实施方案等材料中都已经非常明确。下一步,生态办还要将这些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县政府也要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应该说,大家各自的工作任务都非常清楚,我就不具体讲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生态县建设要重在建设、重在投入、重在坚持。

(一)重在建设。生态县创建有5项基本条件,22项指标,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县长对具体工作已经作了部署,我就不再重复了。这些工作要抓重点,重点是什么?就是我们创建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点,要围绕这些难点、薄弱点,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办法,早谋划,早部署。如部级生态乡镇创建,除了做好相关创建和申报工作外,还要结合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做好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研究、谋划。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涉及工程项目多,资金投入巨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典型示范原则。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虽然是好事,但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有些村民会不理解、不配合,造成政策处理难,工程进展受阻。要通过典型示范,抓点做样予以推进。二是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合农村实际、便于今后管理、降低投入及运行成本的处理方式。特别是乡村规划要体现乡村特点,不能乡村不像乡村,千篇一律,没有特色。三是节省资金原则。生态县建设是一个浩大工程,如果完全按照标准要求,可能还会超出预算,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是穷县办大事,因此要把工程项目集中于申报创建部级生态乡镇的重点地区,突出沿路、沿景、饮用水源等敏感区域,通过亮点工程支撑创建验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重在投入。树立“投入生态就是投入工业、农业,就是投入三产,投入生态就是投入未来”的意识。首先,领导的精力要投入。这一点很重要,精力不投入,思想就不集中,花再多钱也没用。党委、政府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把生态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不仅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真正把创建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其次,资源要整合投入。很多建设项目需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面源污染问题的处理,城乡保洁措施的坚持,还有一些低碳学校、低碳社区、低碳家庭等建设都需要行政、社会等各种资源整合投入。第三,资金要加大投入。各项资金要捆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设投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

(三)重在坚持。一是创建工作要常抓不懈。各有关创建责任单位,包括各部门、各乡镇都是部级生态县创建的主体,一定要形成创建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按照工作要求,倒排时间,从紧部署,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要主动谋划,不能领导推一下、生态办督一下,你就走一步,不推不督你就不动。做好创建工作,还必须注重载体的创新,靠好的载体把各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作用发挥出来,做出亮点,做到有动作、有声响、有阶段性成效。如“垃圾革命”,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既要有管用的措施办法,更关键的是在于一以贯之,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仅止于搞运动。还有农业局负责的农业“三品”比重这项指标,三年中要从目前的11%提高到60%,就要全面研究分析,怎样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哪些产业、哪些企业、哪些乡镇能申报认证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计划,合理安排技术、资金力量,确保指标如期完成。二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开展创建工作,关键在过程,实质是促工作。要通过创建部级生态县这一有效载体和手段,研究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把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总结、完善、提高,真正建立起加快生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三是要坚定“生态立县”理念。生态是我们的立县之本。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而是要通过创建进一步坚定“生态立县”理念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哪一届党委、政府都要把生态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坚持下去,各乡镇、部门也一样。

四、机制上要再健全

制度比敬业更重要,只有制度化,才有规范化。执行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到位和高效。小智治事,大智立法。要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创建各项工作。

(一)组织领导机制。要强化政府调控机制。建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每半年或每季度召开,充分发挥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功能。定期会议不一定是今天这样的全体会议,可以是由分管副组长召集,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要充分发挥生态办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功能,建立生态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梳理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剖析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原因,做到上传下达,保证各责任单位在全县生态创建中有序运行。各部门和乡镇也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专门负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现场抓。

(二)政策支持机制。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农民积极参与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县财政预算用于生态县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比例应逐年增加,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的创建和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生态示范创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建立生态示范创建“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激励机制。《县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生态县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实施办法》这两个文件,以及农村垃圾市场化招标运维机制的探索建立,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后尽快拿出意见。此外,对建设、农办、环保、水利等部门资金整合,县财政要专题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评价考核机制。一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明确落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加大考核力度。二是要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工作量大小以及完成情况来计算拨付工作经费,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建立人大监督和政协参与机制,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和视察等活动,接受监督、听取意见。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督查室、监察局、生态办要建立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五是要大力宣传在生态县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人物和事件,提拔重用生态县创建过程中的年轻干部。

(四)舆论监督机制。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监督职能作用,重视和利用网上论坛,设立环境举报投诉电话和电视等媒体曝光台,听取对生态县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对破坏生态行为进行曝光,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部级生态县的大环境。实行责任单位一把手上电视等媒体表态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并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质询,加强生态县建设工作的监督。

会后,生态办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方案,分解落实任务。希望各个责任单位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争取提早完成部级生态县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