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工业和信息化推进会讲话

时间:2022-03-29 02:40:00

局长在工业和信息化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一、认真总结成绩,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工业园区工作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工业三年强攻,致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克服市场波动、洪涝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顺利完成年初预定目标任务,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预计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5100亿元,同比增长14%;上缴税金650亿元,增长35%;出口创汇95亿美元,增长462%;从业人员785万人,新增45万人。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4900亿元、上缴税金750亿元、出口创汇100亿美元,增长155%、508%、592%,分别占全省GDP的545%、税收总额的65%和外贸出口总额的85%。工业园区在经受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后,加速转型升级,规模总量创下历史新高,主营业务收入迈上9000亿元新台阶,增长345%;完成工业增加值2150亿元,增长215%;上缴税金350亿元,增长25%,其中75个园区上缴税金过亿元,比上年新增12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园区、服务发展,着力重点突破,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进成长工程,培育壮大中小企业。通过整合财政、金融、培训等资源,依托创业大学、中小企业协会、担保机构、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探索适应我省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壮大的成长机制。在省市两级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新余创业大学的经验,南昌、赣州、等设区市相继组建创业大学,其中新余创业大学被省委组织部列为人才工作联系点。成功举办全省中小企业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首届中小企业年会,并以省中小企业协会为主体,着手组建行业分会(商会),努力构建覆盖全省中小企业的协会组织网络。扎实开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民营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省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新建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20个,全省累计初步建成84个。积极帮助中小企业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1075亿元,资金总量位居全国第四,有力推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其中章源钨业、赣锋锂业、三川股份、华伍股份等四家公司成功上市。

二是着力三年强攻,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突出抓好重点园区发展,把做大园区规模总量作为“工业三年强攻”的重中之重,制定工业园区三年强攻规划,建立过百亿园区和拟过百亿园区按月调度推进机制,分规模层次推进园区上台阶。2010年,全省过百亿元工业园区达到28个,其中过600亿元园区1个、过400亿元园区2个、过300亿元园区3个、过200亿元园区5个。扎实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重点,加强规划编制,及时启动第三批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全省编制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园区新增23个,达到63个,其中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评审;全省试点园区新增21个,达到42个,其中20个试点园区通过考核验收,达到省级创建标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启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全省10个示范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积极支持园区扩区升级,新增4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产业开发区,全省部级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总数达到11个,成为全省园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三是突出发展特色,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抓紧编制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引导各地优化产业布局。利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8个园区编制产业集群规划,集中扶持14个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积极组建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上市,成功举办清华大学拟上市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精心挑选60家园区企业进行上市辅导,着力通过资本市场培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快开工、快投产。2010年,全省工业园区新开工、投产过亿元项目突破800个,70%以上的重大项目集中在光伏、铜、汽车、LED、电子、钨及稀土等特色产业,在建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50%以上。

四是推行多元融资,积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全省99个县(市、区)设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每个设区市至少成立了1家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全省担保机构达到260家,注册担保资金1167亿元,为6249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2064亿元。开展政府、金融、担保、企业“四位一体”的融资模式试点,以获得2010年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园区为重点,建立园区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由园区将补助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协调有关银行按1∶10的比例给予信贷配套,支持园区内产业集群企业和急需流动资金的“四有三不”企业。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中信银行南昌分行等多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广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统借统还、银园保、信用共同体和担保基金等融资担保模式,构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渠道,扩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统借统还贷款覆盖面。2010年共为19个工业园区165家企业提供统借统还贷款担保41亿元,累计共为568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33亿元。同时,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申报及风险准备金税前扣除等工作,帮助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5720万元。

五是完善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树立“与企业共成长”理念,大力开展以访园区、访企业、帮助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两访一帮”活动,围绕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进行重点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制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23个省直部门制定和完善40多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配套文件,各市、县、区累计出台100多个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大力开展培训服务,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财政资金,免费对36万名园区新招员工和在岗职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免费培训近2万名工业园区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办第四期全省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积极争取国家101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3个培训中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省直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这些工作为我省中小企业事业在“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创全省中小企业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完成全省工业和工业园区三年强攻规划的关键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以推进产业集群、推动创业发展为抓手,以培育初创企业、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贡献。

主要目标是: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5900亿元,增长13%;上缴税金815亿元,增长25%;出口创汇120亿美元,增长25%。全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5800亿元,增长155%;上缴税金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0亿元,增长40%;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增长35%;从业人员1280万人,增长50万人。全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0亿元,达到11700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20%;上缴税金440亿元,增长25%;从业人员增加15万人,达到175万人;过百亿园区新增7个,达到35个。

(一)紧扣一条主线,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四大体系

张德江同志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大企业强省,小企业富民”。大企业是龙头,小企业是源头。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与企业共成长,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主线,加快建立全省中小企业初创、发展、壮大、成长机制,努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四大服务体系。

第一,要加快建立以创业大学为载体的培训辅导体系。省委苏荣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指出,高素质、有作为的企业家非常紧缺,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要下更大的力气,培养造就一批有敏锐战略眼光、有强烈开拓精神、有干大事创大业抱负、有胆识勇气魄力、有丰富管理经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苏荣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办好创业大学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创业大学,就是以培养企业家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为宗旨,以省市两级中小企业培训中心为基础,以与清华、浙大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办学为手段,着力省市联动、分步实施,力争今年内在各设区市都建有一所创业大学。主要抓好三大培训辅导系统。一是创业导师服务系统。通过组织招募和聘请等形式,建立以企业家为主体,省内外知名专家、银行家、律师、会计师等为补充的创业导师队伍,邀请担任创业大学的客座教授,为进入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俱乐部成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从今年开始,每年选择30—50家左右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按照“四率”的行业平均标准开展“健康体检”,提供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企业诊断、咨询服务,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创业辅导教材系统。根据中小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成长规律,针对我省中小创业者的基本特点,抓紧整理汇编具有实战指导价值的创业教材,做到统一标识、统一内容、统一编印,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三是创业辅导视频系统。加强培训辅导硬件设施建设,利用远程培训网络,建立开放式课堂,集成各种优质培训资源,为全省中小企业进行远程视频培训、辅导。今年将会同团省委举办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在适当时候召开全省创业大学经验交流会,通过创业大学为全省中小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

第二,要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协会为载体的组织网络体系。中小企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已经组建省中小企业协会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组建一批中小企业行业分会。依托省中小企业协会和行业骨干企业,分行业组建中小企业家俱乐部、协会会所,形成行业同盟,凝聚产业发展力量。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具有特色的竹木地板等行业为试点,以省中小企业协会内同行业会员为骨干,以竹木地板产业上下游企业为主体,组建竹木地板中小企业行业分会。取得经验后,逐步建立节能灯、香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以及电子信息等中小企业行业分会。通过建立协会(商会),把全省中小企业组织起来,为资本、管理、技术、政策对接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二是组建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俱乐部。在全省每年优选30家左右成长型中小企业,进入“百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俱乐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广系统管理软件、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内在素质。将政策资金、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服务手段整合,集中帮扶俱乐部里的优势中小企业率先发展。三是办好每年一次的中小企业年会。“当今时代,一个地方的财富,不能靠自然资源,而要靠想法和观念”。以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为主题,举办第二届全省中小企业年会。利用各类行业分会,举办企业家沙龙等高层次、高水平研讨活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四是试办中小企业服务节。通过协会网络,探索试办首届中小企业网上服务节,积极开展以资本、技术、人才、管理以及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对接活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五是评选一批优秀中小企业。在全省开展评选10佳品牌中小企业和10佳诚信中小企业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和规范管理,营造关心中小企业发展、关爱企业家成长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加快建立以担保机构为载体的投融资体系。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建立以担保机构为载体的投融资体系,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为此,一要加快成立担保协会,组建担保联盟。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260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资源,积极筹建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组建中小企业担保联盟,按照“以政府资金为引导、资本多元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强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二要加强银企对接。充分利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增信贷重点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倾斜的利好政策,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协调力度,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同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协调沟通,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地方试办特色银行。三要继续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加强对成长性好、初创型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工作,发挥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公司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博川投资、卓友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管理,支持他们依法依规为我省中小企业开展服务。四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在规范整顿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评级和绩效考核,提升担保机构的信誉度。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对我省担保机构的补助,促进担保机构加快发展。

第四,要建立以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载体的创业孵化体系。小企业创业基地是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孵化器。通过孵化培育,产生一大批小企业和微小企业。深入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要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要求,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基地的管理,进一步提升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质量。加快制定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强化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完善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促进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努力吸引一批有资金积累、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和创业人才到基地创办实业、发展企业。另一方面,积极依托园区办基地,进一步扩大小企业创业基地规模总量。按照产业配套、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要求,围绕工业园区产业龙头,规划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打造龙头企业的配套基地。加大对小企业创业基地的扶持力度,统筹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园区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重点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快发展。

(二)突出三个重点,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发展水平

今年是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建设的10周年。尽管全省工业园区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加快发展、转型发展、集群发展的任务还很重。为此,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为着力点,突出引进和培育相结合,推进生态建设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园区集约化、经济生态化、服务社会化水平。

第一,突出抓好产业集群,提高园区集约化水平。产业集群是工业园区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形成产业集群,核心在特色,关键在龙头,重点在配套。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产业集群规划。要认真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综合考虑市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制定全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电子分布图。在有条件的设区市属园区,重点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县(市、区)属园区,突出块状特点,发展能带动更多百姓致富的产业集群,着力形成主导县域经济的马赛克。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每年集中支持20个左右的产业集群编制规划,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每个园区要打造一个过1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二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成功地区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培育了龙头企业。有了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既要引进,更要培育。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培育龙头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继续办好清华大学拟上市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按照上市路线图,加强对60家园区拟上市企业的跟踪服务,组织与发审部门、券商、产业基金、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对接,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尽快上市。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政策资金重点向拟上市企业倾斜,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改制、辅导、上报审核等环节,分阶段进行以奖代补。三是提高产业配套率。按照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中小企业提出的“专、精、特、新,协作配套、创业创新、集群发展”的要求,围绕10大新兴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结合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整合新兴产业配套基地用地指标和新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资源,加快推进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每年在全省工业园区挑选10个左右产业基础较好的小企业创业基地进行重点扶持,把小企业创业基地办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地。同时,加强产业招商,举办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缺失环节招商对接活动,加强省内园区之间、省内园区与省外园区之间合作,合理进行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甚至恶性竞争,完善产业链,提高配套率,形成产业优势。

第二,抓生态园区,提高经济生态化水平。生态工业园区是未来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力争新增15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试点、2个园区列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争取10个工业园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验收,使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总数达到30个。重点要抓好三大工程。一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结合全省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每个工业园区基本建成1个污水处理厂,尽快实现园区企业污水达标排放。二是工业园区绿化工程。围绕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绿化建设。在坚持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开展园区道路、厂区、公共绿地的造林绿化,打造企业生产区与公共服务区的绿色生态屏障。三是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把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把节约资源落实到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第三,抓机制创新,提高服务社会化水平。工业园区的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社会。因此,一个园区服务水平的好坏取决于服务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一是要创新服务机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探索网上办证,简化办证手续,加快审批速度,提高行政效率。二是要创新培训机制。在巩固园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全省职业技术院校与工业园区对接机制,实行企业和职业院校负责人双向挂职。一个院校相应对口一个园区、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对园区需要的员工,实行订单培训、定点培养、定向分配。三是要创新园区建设机制。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工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园区建设由单个企业办社会向园区办社会转变。集中规划建设若干个园区配套生活社区,将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与促进企业招工政策相衔接,推广建设新市民公寓,为职工安居乐业提供保障;逐步完善园区的学校、商业、医院、酒店等生活设施,积极引进金融、物流、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把工业园区打造成集工业、商贸、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城镇新区。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出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重点研究解决园区在产业集群过程中面临的土地、资金、技术等共性问题。完善工业园区升级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加强对工业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销售收入、经济效益、劳动就业的考核引导,建立工业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统一规范对全省工业园区的考核、评比、表彰,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形成园区梯次升级的发展格局,引导园区加快发展、集群发展。

同志们,做好2011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省中小企业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在新的起点上促进全省工业赶超发展、实现崛起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