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津贴人员表彰会讲话

时间:2022-02-14 09:40:00

市长在津贴人员表彰会讲话

同志们:

经、市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第三届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表彰大会。刚才,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封心太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学院教授、省管专家钱贵晴代表第三届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作了发言。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市政府,代表李军书记、袁周市长向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10位专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各行各业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

一、充分认识我市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市政府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更加尊重人才,更加寄希望于人才为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特别是2008年4月30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大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对全市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超常规激活现有人才、超常规培养、引进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到目前为止,市属各类人才总量达34.99万人,其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5.43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6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这样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人才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等突出问题。对人才的需求,是我市最紧迫的工作任务。在去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李军书记对此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强调现在缺的不是思路、不是宏图大略,而是人才,不仅缺党政人才,更缺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专业人才,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超常规,我认为,全市上下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并且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所谓超常规,就是在尊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上,只要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州、市、县所拥有的政策,市毫无疑问都可实行拿来主义。作为西部一个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会城市,我们对人才的渴望就应该大气,对人才的渴望就要无私无畏,不仅在感情上、组织上,更要从物质上、生活上、工作上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一流条件。一是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要求我们超常规。当前,国内外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有学者感叹:过去殖民主义者抢的是黄金白银,明火执仗;现在西方国家抢的是人才,不惜血本。上海、北京、香港等人才聚集之地也在大力引进人才。比如,北京启动了“首都人才战略”,上海实施了“领军人才计划”,香港实施了“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从周边省会城市来看,南宁全面启动“人才工程”,昆明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工程”,长沙制定“紧缺工业人才引进计划”,成都更是提出了“全球人才计划”。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在人才工作上决心应该更加坚定,态度应该更加真诚,措施应该更加有力,实际工作中更要大胆、大气、无私无畏。二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我们超常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当前和今后长远时期的总体发展战略的总定位。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这个路径设计需要众人参与,任务非常艰巨。现在、未来我们将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解难题。没有人才的支撑,我们市的宏伟蓝图和未来发展确定的目标都是一句空话。可以说,我们是在非常之时,干非常之事,也正需非常之人。更何况,与全国大多数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滞后,虽然区位有一些优势,但客观条件比较艰苦,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有限的人才资源开发使用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因此,加快发展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一系列涉及市发展的从理论到实践问题,综合经济到产业行业各个方面都需要各行各业有志之士出谋划策,以实际行动作出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政策,如果我们不在感情上、办法上超常规采取措施,现有人才也很难稳住。如果连现有人才都留不住,我们制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和氛围,就很难吸引其他人才。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或不尽快解决,我们提出人才引进计划,我们寄希望于人才支撑未来发展,就难以实现。三是人才成长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超常规。人才的培养开发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耽误不得的,人的一生受教育培养的黄金时期只有短短几年,错过了就很难弥补。我们要象抓“两基”攻坚一样,如果不及早普及,就会造成一代人的遗憾和损失。尽管这项工作不会立即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会为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全市上下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深刻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真正确立“人才工程”是“第一工程”的地位,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从总体上来讲,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市直各部门、各区、市、县在培养、使用、引进、激励人才方面明确了若干超常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了一部分领军人才和创造型人才。但是,在新的形势下,能否更好更快推动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现有的人才工作制度是否切实可行,政策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选人用人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下一步,我们要以推动解决影响我市科学发展和制约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结合、市政府确定的年度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在完善、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方面还要继续进行探索、还要下工夫。一是创新全面的人才评价机制。对人才评价的认识,人们常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选拔人才、识别人才、评价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评价人才、衡量人才方面,要加快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我市组织人事部门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党政人才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上;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要体现在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可上;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要体现在社会和业内专业人士的评价、认可上。总之,对人才的评价要经得起群众的监督、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是创新科学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遵循人才自身的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使用观,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建立公开选才、透明用才以及“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新机制,切实做到以能取人、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用当其时。在党政人才的选用上,按照中央的精神,下一步还是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变单纯的“伯乐相马”为“伯乐相马”与“赛场选马”相结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用方面,要把组织选拔、市场配备和依法管理相结合,选拔好、配备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用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主权,要继续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项目对接,实现由固定用人制度向合同用人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效率管理、实绩管理转变,真正实现岗变薪变,体现一流的业绩获取一流的报酬。三是创新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认真落实我市超常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的政策,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对于需要引进的各类特殊人才,实行手续从简和特事特办。实事求是地说,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我们不可能靠经济实力全方位参与国际国内人才争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的氛围和环境重点放在解决急需人才上,重点引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引进迫切需要的其他人才,必须舍得投入,并且要当作资本投入。吸引人才要有项目,要用项目、产业、行业和产品来引才、引智。对我市生态产业的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的人才,都可以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制定专门政策,而且将来可以把有没有高层次人才作为立项的重要条件。吸引人才,要突破传统的国籍、省籍、地域界限和所有制身份等种种政策制约,对户籍、身份、关系、层次、级别、党派都不作选择,要提出人才的引进来去自由,让这些人才给“打工”,搞“远程服务”,“移动课堂”、“移动车间”。实现“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最佳用人模式。我们尤其要注重吸引黔籍、籍的域外、海外人才,这既是庞大的,又是最容易为我所用的人才资源。要努力搭建事业平台,创造小团队,精选好课题,让人才深刻感受到快速发展的热烈氛围,有舞台、有奔头,能干事、能干成事、能干大事、能出名。四是创新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真正对人才做到“大气、大度、大方”。对紧缺急需的人才,该给经济待遇的给经济待遇,该给政治待遇的给政治待遇,该给其他待遇的给其他待遇,而且给的标准不能低,有的还要向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看齐。对有积极贡献的人才,还要大胆、及时地给予奖励,真正做到“为人才的创造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如去年杰出人才奖、创新创业人才奖、高技能人才奖和今天的政府特殊津贴奖,都要很好地坚持下去,形成更加良好的机制。五是创新合理的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要实现这个突破,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破除一些影响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以前,各地为了稳定贫困地区的人才队伍,防止相对发展滞后地区人才向发达地区流动,搞了一个“三不要”的政策,因为“三不要”上不了关系,导致了一些误解和政策障碍。所以人才的科学流动、合理流动在体制机制上出现一些障碍。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改进,我可以代表、市政府表态,愿意带头就这方面做相关的工作。

三、继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要到位,政策是环境,领导是关键。我想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要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工夫。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区、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把人才工作落在实处。做到在提出发展目标的同时考虑人才支撑、团队组建,在制定工作规划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和队伍安排,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和待遇支撑,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做好人才的协调服务工作,改进人才服务方式,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我们市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有一个领导联系专家的制度,坚持得还是不错的,定期不定期的互动,解决了很多思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关于领导联系拔尖专家的制度,我们还要立体的制定出来,并向社会公布。领导要善于同专业人才、拔尖人才接触,通过接触发现问题,通过接触解决问题,通过接触提高我们领导尊重人才的意识。三是要在营造人才环境上下工夫。市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营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我们要在营造好人文、市场、用人这三个方面,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做出实效。

同志们,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我市渴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领军人才、领军型人物。借此机会,我再次代表、市政府向第三届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同志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