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八大工程表彰会讲话

时间:2022-01-09 08:40:00

市长在八大工程表彰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7.28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加快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今年的以及“十二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昨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对14个乡(镇、办事处)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项目进行了观摩。可以说,这是对我市“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八大工程”实施成效的一次大盘点,更是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次大推动。通过观摩,大家不仅交流了经验、开阔了视野,而且看到了差距、查找了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特色,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刚才,董市长对过去五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就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对“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一会儿,谢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谢书记的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召开这样大规模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比劳模会和经济工作会范围还要广,这充分说明农业农村工作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多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五个全覆盖”,全面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我们围绕“三种三养三加工”,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生猪养殖和设施农业,建成雨润新胜肉类、神隆氏生物活性肽、厦普赛尔等农业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生猪、果蔬、蚕桑三大龙型产业链,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西部供水网络、张峰水库引水和杜寨、米山、釜山、章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部级小型水利重点县项目,对百里丹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稳固。三是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成效显著。市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圆满完成村村通油路、校舍危房改造、村有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了“户通水泥路、乡镇敬老院、农村文体场所、两委办公场所”全覆盖的目标,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迈出三大步,跨越4000元、5000元、6000元三个关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340元,是“十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7倍,年平均增长11.7%。特别是我到工作三个月以来,在下乡进村调研中,还有昨天的观摩,总体感觉农村的整体水平、建设质量是非常高、非常好的。每当看到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一条条畅通无阻的乡村道路,一处处遍布街头的休闲娱乐场所和一片片清新怡人的游园绿地,就会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原来我在城区工作,城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名列第一,但是城区农村的整体面貌、精神状态和整体环境,与农村的整体状况还是有差距的,看到的农村,我就增强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广大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同时也得益于涉农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勇于实践。我们是一块神奇的沃土,人民勤劳勇敢善良。从五年来农村的变化中能够真实的感受到这一点。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三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虽然经过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近些年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从2004开始到现在,每年国家的“一号文件”就是有关农业农村农业工作的文件,这几年在强农惠农上加大了支持的力度。我市农业本身效益仍然较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仍然艰巨;相当数量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受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有限,农民就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我在调研过程中也讲到,以前农民转移就业主要依靠煤矿,现在煤矿整合之后,转移就业面临很大压力。人外出打工就业又不是很积极,对农民增收造成很大影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土壤非常肥沃,农业生产多年一直非常好,但一直是靠天吃饭。虽然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上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农业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名牌,比如生猪有4、5个牌子,哪个牌子是最好的?哪个牌子是省优国优?设施农业也是这样,大量农产品不能转化增值。同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一村一品”特色还不鲜明,目前,全市434个行政村中,已确立主导产业的仅120个,占28%,绝大多数村没有找准自己的主导产业,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抗旱排涝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从“6.24”、“7.2”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来看,我市的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依然薄弱,靠天吃饭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灾后大干水利、大兴水利任务十分紧迫,农业基础设施欠账非常多。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调研中很多人提到了我市基层农业服务队伍和网络尚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完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要求将会更加迫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五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平衡。这次我们观摩的村,只是各乡镇的典型村、示范村,并不能说明我们整个的广大农村都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客观地讲,我们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发展比较落后,据统计434个村里有22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仅占到了50%,以前靠的是煤矿,煤矿关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72%的村还没有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一些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少数村“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规划不科学、措施不得力、群众参与不积极、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来谋划和推进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努力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势头不逆转。

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复杂形势,面对农民就业增收的繁重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毫不松懈的抓在手上;更加自觉地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自觉地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自觉地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努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2004年起,中央已连续8年以1号文件的形式安排部署“三农”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们今天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也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目标,做强两大产业,推进三项建设。

“一个目标”就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十二五”期间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一个目标。

7月28日,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袁纯清书记指出:“农民收入翻番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核心指标”。要深刻理解袁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县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不翻番,就谈不上整个经济的翻番,更不可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今天乡镇的领导和村支书都来了,农业农民增收问题是“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不翻番,我们在党代会、人代会上确立的“十二五”再造一个新,确保翻一番、力争一番半的目标是根本实现不了的。

按照晋城市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力争一番半的目标。为此,我算了一笔账,按市里确定的2011年增长幅度为22%,2012-2015年四个年度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幅,“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16039元,比“十一五”期末的6340元增长1.53倍,绝对额增加96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工资性收入,二是家庭经营性收入,三是财产性收入,四是转移性收入。落实到各个指标中的增长情况分别为:第一,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1197元,达到9246元,比“十一五”末高5524元。第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690元,达到5470元,比“十一五”末高3193元。第三,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投资、入股等,年均增长67元,达到322元,比“十一五”末高267元。第四,转移性收入,这是十二五农民增收的政府推动力量,年均增长179元,达到1001元,比“十一五”末高715元。这是根据情况,对四个数字的分解。山西省在“十二五”末要有一个平均数,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是47.5%,家庭经营性收入是42.8%,转移性收入是5.2%,财产性收入是4.5%,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产业状况不平衡,造成工资性收入达到57.6%,经营性收入34%,财产性收入2.2%,转移性收入是6.2%,与全省的比例不是很平衡,增加的绝对额是非常大的。完成任务的压力单从数字上看就很大,如何确保目标实现,我分析了一下指标,就是要针对四项内容,狠抓四个增收,这四个增收必须不折不扣做到,如果有一项做不到,翻一番、一番半的目标是绝对实现不了的。

一是发展种养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要按照“三种、三养、三加工”的思路,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延伸农村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大力培育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5470元。这就要求,一是全市温室大棚年均增长必须在2万栋以上,农民人均每年增收500元,到2015年达到10万栋大棚,人均增收2500元。二是全市生猪出栏年增5-10万头,人均增收150元,到2015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人均5头猪,增收1100元;三是养鸡、养兔、养牛、养羊等特种养殖人均收入70元,全市养殖业每年人均收入1170元;四是全市2万亩苹果、黄梨基地年产量要达到3800万公斤,每年人均可增收200元;五是建设5万亩蚕桑基地,每年养蚕增加1-2万张,人均增收40元,2015年达到5-10万张,力争户均一张蚕,人均增收200元;六是粮食价格上涨,人均种田收入500元;七是农民家庭直接从事建筑、建材、手工艺、物流、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收入达到3.6亿元,人均增收900元。只有以上七项不折不扣做到了,我们才能实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5470元这样一个目标。

二是鼓励创业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要达到9246元,就要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全民创业,重点做好农村残疾人、低保户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9246元,全市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使非农产业就业人员达到12万人,60%以上的适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其中,工业企业、非企业组织安排3.5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吸纳3.4万农村劳动力;餐饮、商业、住宿、电信、旅游等第三产业安排2.6万农村劳动力,只有这样工资性收入才能达到9246元。这就要求,一是加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人社局每年必须免费培训农民2.5万人以上,转移就业不低于3500人,最低工资不低于900元;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地转移;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鼓励引导全民创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从建设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深化改革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在保证农民长久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度进行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流转收益。“十二五”末,力争达到10万亩以上,这是最低限。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和林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存量资产,通过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向农民进行分配。我市现有集体资产14亿元,这些资产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将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希望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好好盘点一下,怎么增值保值集体资产,为老百姓创造效益。三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投资和理财渠道,增加农民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322元,其中,每年增加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实现增收2000万元;鼓励农民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每年增收1000-2000万元。

四是加大补贴抓增收,通过这个渠道,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继续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一是要确保财政投入资金足额到位。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向农村转移支付资金增幅每年不低于25%,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确保总量、增量均比“十一五”有较大提高。二是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长效机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其中的10%提取出来用于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做好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继续实行单位、厂、矿帮扶农村,机关干部扶贫结对活动,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努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水平,确保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政府确保转移性支付每年按照25%的增幅增加,转移性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6.2%,全省的平均水平是4.5%,我们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政府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两大产业”就是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生猪、设施农业两大产业。为什么我要加个坚定不移,就是生猪和设施农业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农民增收的两大抓手,这是我们必须抓在手上的,生猪200万头,设施农业是10万栋,这两个数字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这两项,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所以要坚定不移的做大做强生猪和设施农业两大产业。

坚持不懈地发展生猪产业。我们要坚持把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做好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市场配套等工作,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一是完善扶持政策。为了扶持生猪养殖做大做强,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养猪规模。从今年开始,我们要着眼于打造我市的生猪产业品牌,把扶持重点从生产环节逐步转向流通环节,集中资金扶持品牌创建和市场建设,真正使我市的生猪产业由规模效应提升到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生猪产业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以前不管生猪产了多少,都是各家生产户独自对外,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话语权,如果“十二五”末我们就打一个品牌、做一个标准,200万头的生猪产量,至少在山西市场、华北市场我们要有话语权、发言权的。我们要把扶持资金用在品牌上,一流的企业是要做标准的,我们的生猪产业发展到现在,不能再小打小闹了,要集中起来做大做强,把我们的生猪产业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生猪的标准,这样的生猪产业才有更好的健康发展。农业、畜牧部门要按照这个思路,尽快制定完善扶持方案,确保年内将1000万元在流通环节和品牌扶持上的计划能够付诸实施。二是加快基地建设。要按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创建的“五化”要求(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科学规划、加快推进新建扩建猪场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新扩建千头以上规模猪场16个,生猪出栏达到135万头。三是延伸产业链条。要在确保雨润集团新胜肉类和神隆氏活性肽加工项目达产达效的同时,加快裕丰饲料加工项目建设步伐,及早在马村、河西、寺庄等地规划建设三个饲料加工厂,最大限度提升玉米的加工转化能力,满足生猪养殖对饲料的要求。上周调研过程中,谢书记提到了三个饲料厂要加快步伐,9月底全市要集中动工一批项目,集中竣工一批项目,这三个饲料厂要在9月底落到实处,希望马村、河西、寺庄尽快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生猪产业循环发展,引进一批关联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生猪产业附加值。要认真研究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带动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把我市建成20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示范市,使养猪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撑。

坚持不懈地发展设施农业。要把发展设施产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做精、层次做高、规模做大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一要科学制定规划。市农委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结合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设施农业建设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建设,重点在张峰水库供水区域、丹河流域和7条支流的周边地区,集中安排设施农业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二要强化技术服务。农业、水利、科技、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尽快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根据产业特点,制定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和运行的管理标准,切实提高我市设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基层农业技术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农民群众应用设施农业技术,使农民在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过程中,不走弯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去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日光温室的补助标准调高到了1万元,同时将补助范围扩大到连片发展、贷款贴息、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培训、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今年,市财政已确定3000万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鼓励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各乡(镇、办事处)要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继续做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工作,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温室大棚的积极性。同时设施农业也是省里今年扶持的重点,希望各乡镇、各单位要在争取市里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省里对设施农业的扶持资金

“三项建设”就是坚持不懈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要翻番必须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袁书记在很多场合讲过忻州的事例,一个非常穷的村,就是因为村干部在村里打了两口井,建了大棚,村里当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元。所以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民增收非常关键。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常说“十二五”期间或者是21世纪,谁掌握了水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是全国加强水利建设的意见,前一段时间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会议层次档次非常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部出席,胡书记亲自讲话,所以水利工作对于农业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局近期将出台方案,希望大家按照全市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折不扣的做好水利这片大文章,特别是今年省政府安排水利投资300亿元,投入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水利局要尽快把全省山西大水网建设和投资趋向,给各乡镇、各单位发下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政府将出台奖励办法,按照争取资金大小对转型发展的贡献,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大家向上争取资金,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抓好张峰水库引水工程供水、“东水西调”工程的前期规划工作和山西大水网建设、小型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田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河道整治、病险水库加固、水保生态治理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立足于提高土地利用和产业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巩固提高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等实用新技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三是加快水毁工程修复。针对“6.24”、“7.2”两次强暴雨袭击毁坏的基础设施,市政府已经拨出专款进行维修改造,交通、水利、城建等部门要紧紧抓住后几个月的有限时间,大干快上,严把质量,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为农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大秋季植树造林力度。8月8日已经立秋,当前正值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林业、城建、各乡(镇、办事处)要对照年初的确定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和补植补种力度,迅速掀起秋季植树造林新高潮。特别10月份之前省、晋城市要到我市观摩项目,昨天张书记讲,以前看的绝对不看,必须要看新项目,对城市的绿化、环境卫生、生态进行全面的观摩,希望大家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沿途绿化提升工作,为迎接观摩检查作好充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刚才讲了生猪产业和设施农业扶持资金要专门放在流通环节,生产环节是技术支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紧紧抓在手上。一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要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联动”的品牌推进模式,整合使用支农资金,进一步完善农业品牌扶持、奖励、培育机制,培育开发“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靠品牌整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靠品牌开拓市场,增强我市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十一五”我们做了生产环节的工作,“十二五”主要在品牌环节、流通环节做工作。二是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依托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整合涉农部门的技术服务项目,加快构建市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员的市乡村三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科技服务、人才服务和信息服务,这项工作必须实实在在、高质量地落实,不能说村有员,却不懂职业技术,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要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要加快对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和升级,特别是要加强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改善交易条件,提高交易效益。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店上农贸市场、寺庄蔬果市场、野川农产品市场、马村蔬菜市场、河西农产品市场、建宁蔬菜市场,加强农超对接,要政府引导、政府出面,畅通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四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大家可能都知道日照农民的西瓜合作社,现在这个合作社已经控制了整个西瓜市场,对国内国外进行销售,所以一定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这对促进农民的种养殖或者流通环节上是非常大的。要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向加工、流通等领域发展。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以“八大工程”为抓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八大工程”和“六村联创”为载体,以“五个全覆盖”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新农村建设得到更多实惠。一是继续强势推进“八大工程”。“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市村级组织中广泛开展“六村联创”活动,“六村联创”活动文件已经下发给大家了,这个活动将进一步引深新农村建设。要整合涉农扶持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煤矿帮建资金,集中扶持建设一批经济强村、生态园林村、文明卫生村、平安和谐村、文体模范村和党建先进村,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二是全面实施村集体收入破“零”工程。目前,我们现在零收入的村有225个村,所以我们必须把增加村集体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拓宽思路、创新方法,逐步消除“零”收入村集体。一要发展特色农业项目。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大力发展有助于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为农村集体增收开辟新路径;二要坚持以地生财。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将集中安置后节余的土地开发整理,通过土地出让、入股、租赁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三要引资发展工业企业。借助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自然地理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的工业企业,进一步夯实农村集体增收基础。昨天在乔家沟村观摩时,我问他们村集体收入是怎么解决的,他们说煤矿整合之后与煤矿签订了协议,煤矿所用的粘土砖或其它东西,由村集体来生产,我觉得这样非常好。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开动脑筋,多做工作,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四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实行“五个一”帮扶工程,即:我们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帮助这些乡村确定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思路,研究制定一个实施“一村一品”的好方案,谋划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办成一些好事实事,建设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切实增强“零”收入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全力抓好新的“五个全覆盖”。“五个全覆盖”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为此,省委、省政府在巩固提升已完成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再投入300亿元,启动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并且对各项工程都明确了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比例。希望大家认真对照“五个全覆盖”的任务要求,一方面加大与省市有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另一方面要科学进行规划,加大建设力度,确保不折不扣的完成年初确定的新的“五个全覆盖”的任务。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四项工作:①抓保障。要认真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抓好新型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及扶贫解困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②抓医疗。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③抓教育。重点抓好农村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学资源配置,努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④抓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素质,破除陈规陋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创新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模式。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近年来,中央、省、晋城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今年省里面确定了一万个“一村一品”村,每个村扶持80万元;60个“一县一业”县,每个县扶持1000万元;百镇建设工程,全省要开展一百个镇的建设,每个镇扶持200万元,希望在座的各位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一村一品”村有多少,可以积极向上争取的有多少,每个村的扶持资金是80万元,这个资金还是比较大的,“一县一业”由农业局牵头,向上争取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加大对上的争取力度,希望大家抓住机会,把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争取回来,用于发展我们的农村经济。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我市财政累计拿出2亿多元资金,用于补贴、补助和奖励“三农”工作,其中,3000万元用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程,800万元用于农产品市场建设和饮料加工企业扶持,2000万元用于农村沼气建设,1000万元用于生猪市场流通体系和品牌创建,2000万元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1300万元用于农业科技研发等。希望在座的各位把你们的项目结合起来,积极争取这块资金用于发展。但是市财政资金使用要体现两个原则:①要体现“四两拨千斤”的原则,2个亿的支农资金至少要带动社会资金10亿、甚至20亿元,最大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②要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捆绑涉农项目,增强项目带动示范效应。我们要把资金整合起来,做大的事情、有影响力的事情、可持续发展的事情,希望你们在上报项目的时候,要整合起来,因为我们今年的资金会集中使用的,项目报上来以后我们会集中去支持对老百姓增收有很大影响的项目,集中资金扶持它,要扶持出成效效果来。三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大家都知道前两年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是国家出台政策紧缩银根,贷款都非常难,但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大对农村农民增收的支持,专门下发了《关于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怀着真情实感,拿出真金白银,做到真抓实干。我们也将结合省里的政策,针对实际,马上要跟驻高的银行金融机构搞一次政企银对接,要求他们针对实际研究出台支持县域银行、县域保险、县域担保以及县域直接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力度。我们以后上项目的时候不能盲目去上,一定要结合省里面的政策去做事情,不能是我干什么,而是省里面给我什么。所以我给大家讲一讲省里面在支农资金方面主要投放的渠道是哪些:①按照省委省政府每个县都要打造1-2个产业园区的要求,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园区建设,对园区建设,省里面有资金的扶持,所以说这是我们建园区省里面会给政策的;②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一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二要支持粮食高产创建工程、设施蔬菜建设工程、规模健康养殖工程和农产品加工加工项目,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要支持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四要支持能够辐射广大农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相关企业,带动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领域。五要支持以煤补农、以工补农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民间资本与现代农业高效对接。③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化,这里专门讲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规划,我们大家所理解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都是农业方面的,但是从省里面的政策来看,还有其他方面的,“一村一品”不单单局限在农业方面,适宜发展工业的地方发展工业,适宜经商提倡经商,适宜搞农业的搞农业,这才是“一村一品”。希望大家把思路再开放一些,要支持的是县域经济特色化,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情况下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更是它支持的重点。④积极拓展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等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模式,广泛推行“公司+农户+银行”、“企业+农户+担保公司+保险”等信贷联合模式,全力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链形成。⑤创新风险分担机制,“6.24”、“7.2”洪灾之后我们充分认识到风险分担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玉米、小麦入了保险,所以我们遇到洪涝灾害以后不是很担心,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与金融机构探索养殖业、设施农业等保险,提高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保证老百姓发展养猪、设施农业,减少后顾之忧。这是省里面扶持的一个工作重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四是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截止6月份,我市的存款余额224亿元,贷款仅仅76亿元,存贷差达148亿元,同时资源整合之后,将有20亿的资金流向个体,民间资金雄厚,大有潜力可挖。这次我们要把流向个体20亿的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工业,发展“一村一品”。我们会把整个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对考核的一项要求,如果你这个乡有2亿资金,但是2个亿资金在当地、在村里一个项目都没有上,充分说明书记、乡长工作不到位,能不能留住这个资金,能不能在你所在的乡、所在的村上项目,是对你们执政能力、工作成绩的一个考核,所以要求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全社会形成支农、助农、兴农的良好氛围,引导我们的资源型企业向农业、向工业去发展。

2、健全落实帮扶机制。从今年开始,从省委常委做起,全省各级干部每年都要安排3天以上的时间包村住村。5月30日至6月1日、7月2日,省委书记袁纯清先后两次到基层联系点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商讨特色农业发展。他在“写给山西省领导干部的一封信”中提出:“为早日实现全省农民收入翻番,从而加快整个农村农民致富步伐,要变住村为包村,实地指导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脱贫致富,使之成为一项造福于民的大事业、大功德”。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理解袁书记的良苦用心,严格落实领导、部门和企业帮扶责任制,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都要联系一个贫困户,每个单位都要帮扶一个贫困村,切实做到重心下沉、工作下移,主动为农村、群众服务,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千方百计化解矛盾,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袁书记对全省的贫困村做了一个调研,2500元收入以下的村全省一共有6000多个,全省的处级以上干部6000多个,所以他就要求每一个处级干部包一个贫困村,我们现在没有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村,最少的也在3000元以上,但是我们有集体收入为零的村,会后再摸一下底,把任务再分解一下,年底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看零收入的村是不是有了收入。

3、强化督促考核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今年和“十二五”的重要考核指标,对照四项增收任务,层层落实责任,这四项增收任务刚才都给大家讲到了,每一项数据指标也说得很细了,强化督查检查,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市农委、畜牧局要将温室大棚、生猪、特种养殖、果品、蚕桑、粮食生产等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分解落实到每个年度,2015年我们要达到什么数字,每年增加多少,倒排到各个乡镇,督促各乡镇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家庭经营性收入今年达到2711元,2015年达到5470元;二是市人社局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免费培训农民2.5万人以上,转移就业不低于3500人,最低工资不低于900元,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今年达到4459元,2015年达到9246元;三是市农委、国土局要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土地流转,指导农民合理投资,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今年达到155元,2015年达到322元;四是市财政局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后每年我们向上级争取的转移支付资金不低于25%的增幅,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今年达到410元,2015年达到1001元。同时,各乡镇、市直其他单位要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不折不扣完成任务,年底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只有这样,“十二五”期末农民增收翻一番的任务才能实现,同时我刚才提到的各个部门,政府督查室到年度考核时,要按照这个数字考核完成情况,一项指标没有完成取消当年的评优资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三农”工作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怀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坚定信心,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