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长在法律服务理事会讲话

时间:2022-10-26 11:22:34

司法局长在法律服务理事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本次理事会是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市上下努力建设神态文明城市的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会议通报了市基协2011年换届以来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对协会下一步工作进行布置。今天的会议安排紧凑,内容紧扣当前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大家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找准定位,把握正确方向

(一)准确把握基层法律服务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基层法律服务”是社会主义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是自由职业人员,而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要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对此,大家要有清醒认识。在执业活动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自觉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自觉做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宪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听话、守规矩”是对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政治要求。“听话”就是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要讲政治、顾大局。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最大的政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政治。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案件,尤其是那些重要敏感、涉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案件,一定要要讲政治、讲大局,要具有政治敏感性。“守规矩”就是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严格依法、依规办案,而且还要守住道德底线。

(二)准确把握基层法律服务的发展空间,坚持“一手抓基础巩固,一手抓业务拓展”的发展目标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是指导基层法律服务发展的重要方针。其中,关于“如何拓展”的问题,是解决基层法律服务生存力、发展力的重要内容。一是要从工作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看到当前基层法律服务为社会提供了“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的法律服务产品,成为满足低收入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无论在当前,还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上始终存在不同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基层法律服务的作用仍然不能忽略,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始终有继续保留和适度发展的空间。二是,要把握好基层法律服务的发展力度,坚持“一手抓基础巩固,一手抓业务拓展”。要着力巩固现有基层法律服务组织网络体系,防止机构和队伍数量的严重下降。要及时研究执业证的审核发放条件,积极做好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储备工作;要大力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开拓基层法律服务市场,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争创基层法律服务特色品牌,不断推动我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三)准确把握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化、职业化的行业特点,坚持规范化管理的工作要求。

2003年脱钩改制后,贵阳市基层法律服务在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职业化的行业特点。针对基层法律服务行业特点,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会同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以规范行业标准为突破口,加强管理,加强引导,大力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业规范化水平。要着力规范执业主体,进一步统一基层法律服务主体的资质与水平;着力规范执业行为、工作流程,提高服务信誉扣质量,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来赢得市场的肯定;着力规范服务秩序,促进基层法律服务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着力规范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两结合”管理机制。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新形势下基层法律服务党建工作

法律服务事业要科学发展,法律服务机构管理要上台阶,服务水平要提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是有效也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服务行业逐渐向社会中介组织转变,行业协会自律性管理作用逐渐增强。但目前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层法律服务领域党的组织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部分机构管理不规范,对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监督,个别人员违法违纪执业,职业道德缺失,损害了群众的权益,甚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一些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认为是自由职业者,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个别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质量差,干扰了法律服务市场正常秩序。

今天的会议议题之一,就是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扎实抓好社会组织集中组建党组织工作,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刚才,冯宝原会长传达了市委组织部文件精神,市局机关党委书记杜平同志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具体工作我不再赘述。我认为,以抓党建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法律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把准了脉,找准了方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下一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基协党总支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站在党管政法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也是党管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都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工作,对于坚持党对法律服务行业的领导,确保法律服务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于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职能,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加强法律服务行业队伍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各法律服务所,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服务行业党的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抓好抓落实,常抓不懈。要建立起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二)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创新理念和方法,务求取得实效

法律服务工作,是专业性较强、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行业。一个法律服务机构如果不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真正地以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重大政策引导发展,就业务谈业务,就不可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既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实现法律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路径。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是全社会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党建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行业、职业和群体特征,使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又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必须处理好执业自主性与党建组织性,个体职业取向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等关系。“健全组织是基础,发挥作用是关键,开展活动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抓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一定要与业务工作紧密的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法律服务事业和机构得到更好发展、更快发展开展党的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活动形式要根据行业特点,本着小型、灵活、务实和有利于党员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创新活动载体,善于结合法律服务机构文化建设开展工作,提高党组织活动的渗透力。要着力于“把党员培养成行业名人、把行业名人发展成党员”,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先进性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在法律服务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把强民生、促发展、保稳定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基协党总支要发挥在基层法律服务行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重大事务决策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律服务工作中得以正确的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各项任务在法律服务行业顺利完成。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机构中的党员,要带头发挥法律优势,当好党委、政府顾问,主动为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案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协助党委、政府把好法律关。要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维护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参与信访接待、参加医患纠纷专业调解、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形式,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带头践行公益法律服务新理念,带头履行法律援助义务。要推行党员挂牌执业、党员示范岗、组织党员法律服务队,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法律服务行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党建工作共建共管新机制

市局基层处、市基协要主动地、经常性向市局党组报告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党建和工作运行情况,区(县)司法局要主动向区(县)党委汇报基层法律服务业务及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也要积极宣传基层法律服务行业中的党员在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各区(市、县)司法局党组、市基协党总支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对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的支持,要严格执行各项党的制度,落实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党对我市基层法律服务领域的领导,真正发挥出基层法律服务的积极作用。各区(市、县)司法局党组、市基协党总支要把加强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共建共管。要关心基层律法服务行业党员的政治进步,积极推荐优秀党员参选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行业优秀党员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各县(市、区)司法局党组、市基协党总支要从抓支部建设、队伍建设、制度落实以及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入手,打造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同时,市和区(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市基协对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应当给予必要保障。

三、主动思考,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工作观念和措施,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制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作为新社会组织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在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化解疏导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组织和带领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充分发挥好以下六个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充分发挥在法律宣传中的作用

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活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经常接触和联系到广大群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在普法中必然有着其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成为普法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当事人在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信任度相对高,因此宣传效果也会更好。这样既可以满足群众合法的信息需求,也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法制精神、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便于群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预测和判断,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利于社会安定的行为发生。通过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实质上是加强了社会民众与国家管理层的沟通,这将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法律和政策的顺利实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和其它社会活动中,应当注意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对有关社会管理的法律进行宣讲。具体而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当事人、法律咨询对象、亲朋好友等宣传法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法律宣传进企业、进社区制度,采取专题讲课、报告会、咨询活动等有效形式,深入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以及它组织形式的单位,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在法律宣传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普法重点内容和宣传方式、宣传载体,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增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争取通过切实、有效的法律宣传活动不断强化基层组织依法管理、依法决策意识,增强企业依法经营、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法治观念,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基础条件。

(二)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完善立法方面的作用

完善立法有利于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社会的联系面广、联系程度深,遇到的社会现实问题较多,这就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观察和研究立法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法制建设方面可以提出更实在、更具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执业过程中注意观察和研究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和其它现实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科学依据和见地的立法建议。对于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立法漏洞、立法矛盾、立法冲突、立法技术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法律服务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通过正规的、有效的途径和程序向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以及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和提出建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作出积极贡献。

(三)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推动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方面的作用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以及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法律顾问、咨询委员等身份参与基层党委、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行政决策及开展各项制度建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机会也越来越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认真、依法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参加专题协调会议、论证会议、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方式,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重大决策、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有关行政指导措施等事项进行法律论证;对基层政府行政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提供法律意见,以保证这些行政行为合宪、合法,帮助基层政府化解行政法律风险,防止由于政策、制度、行政决定的制定及其实施产生出新的社会矛盾、争议和纠纷。

特别是,应当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言献策和反映社情民意中的作用,要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客观、依法有据的建议。在当前的一段时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此项工作时应当注意:把关注和工作的重点放在土地征用、房屋征收、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城市网络化管理、环境保护、涉农利益等方面。在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目标方面则应当依法、依规提供及时、专业、全程、优质服务。

(四)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法制经济,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且不平衡,难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和方式来进行规范。在这一法律规范的过程中,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也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而且应当通过积极、主动介入企业经营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评估与控制、债务清偿、破产保护、兼并、债权保全、担保物权行使等领域,为国企改制、企业重组、招商引资等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从而充分发挥规范作用,确保各项活动的合法性、有序性,防止发生重大决策失误而导致经济损失或其它不良社会影响的发生。更为关键的是,通过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的专业化运作模式代替行政化手段,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规范性、秩序性保障。

(五)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方面的作用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善公民权益保障机制。因此,在诉讼案件中作为当事人的人、辩护人提供法律服务,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基本业务和基本职能的体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执业活动,对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诉讼案件中依法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正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合理的帮助当事人反映其利益请求的过程,也是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其所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法律救济的过程,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

特别应当注意到的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积极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和公益诉讼案件在此方面更是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性质的法律服务,除能依法维护受援助对象的合法权益外,还将使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一样平等的享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获得利益表达的畅通渠道。因此,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低收入群体、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

此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还应当积极办理保护环境的案件、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利的案件等公益诉讼案件,这将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唤醒和支持社会良知,传播平等观念、权利意识,同时也唤醒民众的守法观念,为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我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后,现有167个乡镇(社区),但目前全市只有56家法律服务所,这意味着这些地方出现了基层法律服务空白点,这对于当事人的权利维护是极为不便和不利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提供法律维权来完善公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应当继续向基层、向乡村、向边远地区延伸,广泛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法律服务。

(六)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

当前我市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经济问题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因此,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应当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达到积极开展源头治理,有效减少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法律纠纷的目的。

第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与涉法信访工作,包括参与信访接待、重大信访案件评查、信访案件听证等工作。从宏观层面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涉法信访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处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而从微观层面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涉法信访工作能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时效性,有利于帮助为政府及时、有效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具体的信访接待工作时,由政府部门的信访工作人员负责解答政策层面的问题,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解答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政府信访工作的效率,也将使信访工作中大部分的涉法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最大程度的避免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同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涉法信访接待,还可以为信访群众及时指明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方法、程序和依据,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程序依法解决问题和主张自己的诉求,减轻信访部门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第二,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矛盾。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深入探索参与大调解的角色和形式,着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采取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以及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应当看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身份易于形成委托人对其特殊的信任感、亲和力,使得委托人比较容易认同和接受其观点和建议。因此,通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引导往往可以将无序的,甚至情绪激动的行为回归到有序的法制轨道中来,从而促进和推动矛盾纠纷通过司法渠道得到有效解决。所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工作、执业中遇到不利于社会安定的问题时要多做化解工作,尽可能的不使矛盾激化。特别是对于民商事诉讼和争议,要做好和解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专业优势、自觉践行调解优先原则,努力探索通过诉前调解、庭内调解、庭外和解和其它非诉讼模式促使当事人和解的方式和途径,力争通过和解的方式来维护和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量减少争议和矛盾。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争取通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组织法律顾问、驻调解委员会接访,从而实现罢访息诉,定纷止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的目标。

四、加强行业管理,切实提高执业能力和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立足自身职能定位,要按照“团结、监督、管理、引导、服务”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引导、自律、监督、服务等职能作用,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加强管理,着力推动全市基层法律服务行业的新发展。重点要做到“四个加强、四个见成效”:

(一)加强业务指导,在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见成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不论是人员、涉及的领域、业务数量、经济收入都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回馈社会既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美德,更是基层法律服务扩大影响、提升形象的需要。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要组织、引导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工作。

一是要主动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使基层组织感觉到“离不开“。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政府需要法律工作者参与论证的事项越来越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积极为基层政府决策和实施提供法律咨询,要为政府重大项目、重点建设做好专项法律服务,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防范决策失误。这项工作做好了,政府就会觉得离不开我们。

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使党委、政府认识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靠得住“。经济发展越快,矛盾也将增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法律咨询、涉法信访接待和诉讼过程中积极预防、理性疏导、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群众依法正确行使诉求,促进群众增强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三是要积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完成好政治任务。法律援助既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尽管这项工作是法律援助中心在牵头管理,但是工作却要依靠大家去干。希望大家在接到援助案件时不要讲条件、讲价钱,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法律援助案件办成“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要把法律援助案件办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案件。

(二)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建设,在完善执业机构自律性管理上见成效。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指导,加强监督,不断推动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规范化建设。要规范执业机构主体,建立科学的执业人员管理评价体系。要规范收案行为、收费和分配行为,认真落实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三统一“制度,严禁私自接案,严禁公职人员兼职从事收费业务,严禁辅助、实习人员执业。要认真落实人员管理、业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投诉处理制度,建立健全违纪违规和品行不良人员退出机制,建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诚信执业档案,完善诚信执业内容。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实行服务质量反馈制度。法律服务所要有办公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施,改善和优化所容所貌,着力塑造法律服务所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在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上见成效。

一是要大力加强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自律行为,强化队伍的执业纪律观念,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操守为重、依法执业、诚信为本的观念。要充分发掘和大力宣传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树立典范、弘扬正气,逐步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社会形象。

二是要大力加强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要搭建平台,通过教育培训、业务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业务指引,帮助他们开拓业务、掌握办案技巧,不断提高办案能力。

(四)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在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上见成效。

一是要切实提高指导管理水平。发挥引导功能是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要加强业务研讨,及时业务领域的指导性文件;要组织办案能手,及时编印业务工作手册;要根据法律服务市场统一、公平、透明的运行规则,及时出台机构建设标准、人员执业规范、制度建设规范等指导准则和工作操守。

二是要加强诚信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行业自律管理水平。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积极推进基层法律服务诚信建设和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重点落实自律责任,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和完善“诚信监督机制、诚信养成机制“这两个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基层法律服务业成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并为社会所充分信赖的行业。

三是加强考核评比,增强监督功能。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考核评比工作机制,科学运用好监管惩戒手段,研究建立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制约性强的处罚惩戒工作措施,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加大行业惩戒的力度。要加强优秀所和优秀个人的评比活动,树立正气,典型引路,不断提升基层法律服务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五、进一步加强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自身建设

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一)完善协会的工作制度

市基协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使协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细化管理职责,深化管理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理事会议事规则,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使理事会真正成为一个规范运行、和谐高效、充满活力的领导集体。要进一步完善理事会与协会办事机构之间的工作机制,确保协会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服务功能

做好服务工作是行业协会的工作职责,也是营造和谐行业氛围的重要保障。市基协新一届理事会要切实担当起肩负的职责,不辜负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信任,以自身的作为回应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期待和要求。要积极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建立完善职业培训、考察交流、宣传奖励、协调沟通等工作平台,竭诚为全体会员办实事、办好事。要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努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协会凝聚力,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赢得广大会员的信赖和支持,真正把协会办成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之家。

同志们,基层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长期以来,你们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我们更加重要的职责,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全面提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水平,为促进我市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