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文化铸就国魂民韵

时间:2022-10-18 11:56:00

光明日报:文化铸就国魂民韵

漫画:共享。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专辟一章,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席党的十七大会议的代表在回顾我国文化建设成就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决心。新华社发

文化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一双双热切的眼睛,一个个专注的神情,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着十七大的盛况;一篇篇新闻、一条条短信,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体全方位地传播着十七大的信息。如此声势浩大的信息盛宴和新闻大战,如此广泛密集的关注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凝聚力,也反映了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正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能了解到最新信息,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据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67座,电视台29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2%。

十七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自豪地说:武汉市为十七大献上了一份厚礼——以“五大会址”为核心,整合都府堤等资源,形成了红色旅游经典。近五年来,为满足武汉市民的需要,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达几十亿元,相继建成武汉博物馆、武汉体育中心、汉口江滩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了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实力。七个中心城区的所有社区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城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网络基本形成。这些投入不仅仅是一种福利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人民幸福指数增长点,让人们分享到文化发展成果。

我国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十五”期间,我们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十一五”期间,计划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最近中央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近40亿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投入最大的一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关系到民族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除了文化设施的建设,还应有文化内容的丰富,以陶冶市民的情操。李宪生代表举例说,武汉迎春会、滨江之春、武汉之夏、金秋艺术节、读书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已经形成品牌,每年演出300多场,涌现出“星海合唱团”、“武汉电信艺术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社会艺术团体,提高了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

代表们认为,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这必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代表多次赴欧美讲授中国藏学,他说通过争论、对话、交流,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澄清了误解,增进了了解。一位67岁的德国人曾对他说要学习藏语,想去神秘的西藏旅游。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淡化冲突、化解矛盾、加深理解,增强互信的独特作用”,丹珠昂奔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深有体会。他认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合作发展的总体格局下,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举办文化年,文化节,建设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活动,使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声音明显增强,不少地区还掀起一股“中国热”。这些对外文化交流也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亲近中国,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让世界更加了解东方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深叶茂,了解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文化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代表如是说。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迅猛,对外,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内,文化的凝聚力显著增强,这是广大代表的普遍感受。

文化以“文”化人,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近五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涌现出一批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韵的优秀文化作品,它们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记录民族复兴足音,反映社会前进步伐,讴歌时代精神。

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代表认为,在各类文化活动中,要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市场准入、舆论导向等手段,让人们在参与多种文化活动中,在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文化浸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文化创新力不断释放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文化创新力。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代表说,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不断得到激发和释放,创作出大量展现时代精神气韵、表达人民大众情感意愿和审美趣味的优秀作品。在今年“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河南省共获11个奖项;戏剧《程婴救孤》、舞剧《风中少林》等有创新性的作品好评如潮。

近年来,《恰同学少年》、《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八路军》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受到广泛好评,文艺工作者以自己的热情和才华,赋予作品崭新内涵和感人魅力,通过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创下高收视率。话剧《立秋》连演260余场,电影《云水谣》票房近4000万元,这些数字代表着观众的认可和欣赏,也展示出文艺创新取得的累累硕果。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杨凤一代表说,只有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才能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继承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已成北方昆曲剧院的艺术和发展理念,近年来,该院创新剧目不断增多,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作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艺术工作者,要紧跟时展,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使传统艺术能够获得更大发展。

蒋建国代表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文化创新,解放文化生产力。近年来湖南省勇于创新,文化产业获得较大发展,不仅有产业规模,也涌现了一批文化品牌和领军人物。去年,全省文化产业产出668亿元,增加值338亿元,占全省GDP的4.5%,今年前九个月又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些重要思想必将再次吹响文化发展的号角,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张玉玲肖一)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