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旅游发展大会发言稿

时间:2022-06-16 09:22:00

局长在旅游发展大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天下险关剑门关隆重召开2010年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展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成果,以“实施旅游线路统筹,促进精品线路形成”为主题谋划旅游发展大计。市罗书记、马市长、唐主席和这么多的市级领导、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出席会议,还有市旅游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充分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统筹谋划和全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坚定信心。我相信,这必将成为市旅游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在此,我受彦蓉副省长委派,出席会议,并代表省旅游局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两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巨灾,给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旅游业也遭受了重创。但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援建省市的大力帮助和国际社会的热心关注下,努力变危为机,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巨大成果,使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处处生机盎然,人人续写着坚强。市旅游业恢复重建成果更是显著,旅游业不仅在废墟上站立起来,而且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一批高品质旅游产品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已逐步形成。今天下午大家还要考察了翠云廊、剑门关和剑门关古镇。我在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看到剑门蜀道景区、青川、东河口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倍感欣慰,也深深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深切感受到了发展旅游的浓厚社会氛围,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旅游业正处在一个新的重要的加快发展阶段。

借此机会,我想结合在学习考察的体会,谈一些看法和建议,不当之处请罗书记、马市长和大家批评指正。

一、对旅游发展的几点体会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

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旅游业的作用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抓旅游产业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抓旅游就是抓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因此发展旅游的思路十分明确,决心很大,方法得当,而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线路统筹为抓手,以剑门蜀道景区开发为龙头,举全市之力打造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精品,抓住了旅游发展的“牛鼻子”,只要这样持之以恒的抓下去,旅游目的地必将成为四川旅游的新亮点。

(二)旅游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是:依托“川北门户”、融入成陕甘渝、提升蜀道、联手周边,“把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蜀道文化旅游线路的集散中心、剑门蜀道和女皇故里的旅游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休闲度假、地震地质遗迹体验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个战略思路很好,既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也是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明显。2009年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55%;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省旅游局下达全年19亿元目标任务的132%。2010年上半年市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7.14%;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06%。这说明,旅游发展速度快、形势好,势不可挡。

(三)线路统筹工作有序推进

在2007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工作方案》后,市就启动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统筹发展工作,认真编制分解三国文化线路要素整合目标任务;2008年7月,就召开了“震后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启动座谈会”,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以剑昭(剑门关—昭化古城)旅游线为突破口实质性推进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统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面。2009年,还编制了《市旅游线路要素整合实施方案》。对线路统筹发展工作做出的有益探索,为全省实施线路统筹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线路统筹是四川提出来的,但我们抓得并不好,而云南在新推的一条线上采用线路统筹,国家旅游局很肯定。我省则是抓得最好。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发展(EconomyPromotingTourism)模式,简称EPT模式,即通过经济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发展(TourismPromotingEconomy)模式,简称TPE模式,即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拉动和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四川与都应该是TPE模式。这种模式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四川模式”是我省旅游发展的经验总结。过去政府主导的手段是申办旅发大会,是板块推进,目前许多省(市)和省内的、遂宁等仍在开旅发大会。现在要根据当前形势,转变“政府主导”的手段,要按旅游发展规律来推线路统筹,用线路统筹的方法推进旅游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把握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来选择发展旅游方式,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旅游取得成效的原因,也是市委、市政府抓旅游的经验之所在,非常值得全省旅游行业学习,也希望市能继续坚持下去。

二、认清形势,增强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使命感

(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繁荣期,旅游业上升为我国战略性产业

2002年11月,党的16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头十年的努力,2009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未来1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我国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2010年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向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2月3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对于2009年,201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更趋向于均衡增长的模式,正逐步从政策拉动型向内生增长型转变,沿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道路迈进。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过2008—2009两年的调整,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繁荣期,服务业将迅速崛起成为主导产业,由生产型大国向消费主导型大国转变。

在国内外良好经济环境的支持下,我国旅游业以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和普遍看好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和重视。一是旅游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去年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紧接着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国办函〔2010〕121号),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二是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深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大力发展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深加工和旅游等特色产业是重点,着力改善民生是亮点,旅游产业作为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将面临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二)我省经济稳定增长,旅游总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从我省的情况看,汶川地震和金融危机并未改变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2009年全省人均GDP达到了2535美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7465.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全国高出5.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七位,呈现持续加快发展态势。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跨越发展,支持地震灾区产业振兴,支持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部署,将给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将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四川旅游业既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也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2.8%,比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高8.2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比全省GDP增速高11.6个百分点。“十一五”的前几年也都比二三产业的增速高。2009年,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472.48亿元,增速达到34.8%,不仅达到并实现了旅游重振的预期目标,还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且比全省GDP增速高20.3个百分点,可以说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越来越突出的贡献。今年1—8月,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222.82亿元,同比增长了25.6%,预计全年旅游总收入能够超过1700亿元。但此形势并不乐观,我们在全国仍排在第九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与此同时,对从事旅游业的同志们来说,我们更要看到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我省而言,旅游业尽管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但四川还不是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业的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都不高,仍然存在很多因为不符合旅游发展规律而造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当前形势下旅游业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不够全面、科学,定位不明确。改革开放之初,一直是把旅游看成社会事业,并承担创汇的附属经济功能。经济改革发展后,旅游的功能扩张了,将其完全定位为旅游产业又涵盖不完所有功能,所以国家旅游局一直提的是旅游业,旅游业的功能是综合的。在新形势下,旅游真正突破要靠产业,但旅游的社会、文化功能要跟上。二是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不平衡。购物和娱乐、信息化等要素一直是薄弱环节,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未根本转变。旅游商品开发相对滞后。我们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地域文化,但是游客到四川旅游,能够拿得走的东西不多,特别是形成一定规模、品牌很响的旅游商品太少,在旅游收入中占的比重不高。的旅游购物和文化娱乐特别是夜间活动方面发展仍需要研究、发展,全省也存在这个问题。三是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我们的企业个数不少,但规模不大,还没有形成大的旅游产业集团,“散、小、弱、低”现象仍较突出,竞争实力不强。现在真正称得上旅游航母的仅有几家,一个是成都会展旅游集团,另一个是成都文旅集团,第三个是刚刚成立的四川旅游发展集团,一定要注意培育或引入大集团、大企业。四是旅游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九寨沟、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这些景区的精细化管理不错,受到了各地游客的高度评价,总书记、总理多次表扬九寨沟;刘云山同志前不久到九寨沟,讲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资源这么好,想不到基础设施这么好,想不到管理这么好!但从总体上讲,我们不少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还比较粗放,标准、制度建设不完善、落实不够,旅游服务精细化不够,品质亟待全面提升。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做好工作,硬件不行软件补,比如峨眉山刚开始整治景区环境的时候,有的游客边走边吃瓜子,边扔瓜子壳,保洁员就跟在游客后面捡瓜子壳,游客也不好意思了,被感动了,这也是精细化服务。

上面讲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基本上是长期存在、尚未根本解决的。需要我们研究针对性强的措施,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切实加以解决。

三、遵循规律,科学谋划“十二五”

回顾近年四川旅游发展历程,可谓“亦喜亦忧”:喜是因为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全省各市州的积极努力下,2007年全省旅游业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了千亿大关,成为全国第8个千亿大省;忧的是,正在蓬勃发展之际,我省碰上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全省旅游业遭受重创,今年是“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关键时期,又饱受地震次生灾害山洪泥石流的影响,说我省旅游业多灾多难并不夸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推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遵循旅游发展的规律。

“十二五”时期,我们既面临国家全面提升旅游业战略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扩大内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支持地震灾区产业振兴等机遇,也面临地震次生灾害与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旅游行业新一轮竞争压力加剧、四川省旅游业自身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等挑战。因此,“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和实质提升期,面临着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谋划好“十二五”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此,我们去年年初就作出了“及早谋划”的工作安排。之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旅游产业的“三年提升计划”,这个计划里面提出了旅游总收入3年新增1000亿的目标和十大任务,这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部分。目前,全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进行,已完成全省五个片区的调研,以及“十二五”时期涉及我省旅游业发展的16个重大课题研究,初步提出了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规划纲要正在编制之中。

“十二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省旅游业如何抓住机遇,用好条件,推动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一直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我认为,“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要遵循旅游发展的规律,以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目标,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以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为取向,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长水平、高于四川省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发展速度,初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四川新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应把握好下面三个问题:

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一个“转”字:即要转变发展方式,但不是大家通常所认为的由一个方向彻底转向另一个方向。转变发展方式内涵是追求数量规模扩张与素质效益提升的同步发展。奇葆书记讲四川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充分,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旅游转变发展方式不仅需要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更是发展理念思路、工作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即“四化”。一是要求旅游功能综合化。也可以叫做发展目标多元化。就是充分发挥新形势下旅游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强调旅游业的政治功能,强化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功能,让旅游业发展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融为一体,使旅游业成为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载体。二是要求发展方式集约化。集约化既是针对具体开发和建设项目的要求,也是对旅游业总体发展方向的要求,就是要实现速度、规模和素质、效益的全面提升。三是要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持续化。就是以人为本,遵循规律,打造全新的旅游服务价值链,全面、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品质,满足游客需求,体现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不仅要提高产品供给者的服务质量,还要促进游客素质的提高,这是永恒的主题。四是要求旅游生产及旅游消费低碳化。就是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手段,通过法制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推动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及消费的生态化、绿色化,达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标。

在工作方法上,注重运用“一个统筹”:即线路统筹。从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旅游者所消费的产品是以景区(点)为核心吸引物,以线路为纽带,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性(或组合性)服务产品,决非孤立的旅游景区(点)。从旅游管理现状来看,在我国经济和行政资源部门化的特殊体制下,旅游产业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只靠旅游部门一家是不行的,需要经济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比如,这次灾后重建过程中,旅游业得以率先恢复,是党委政府重视、援建省市和相关部门支持的结果,所以旅游业是大家共办的综合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统筹的思想。旅游线路统筹是我省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基本思路是以线路为龙头,以统筹为工作抓手,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建立整合协调政府和各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省各地围绕优势资源打造精品线路,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线路统筹”成为全省灾后旅游振兴的突破点和重要“抓手”。

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把握“三个基点”:一是立足点要放在提高旅游业综合素质上。“十五”时期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方式是优先发展,“十一五”是均衡发展,“十二五”则应集群发展。要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支撑优先考虑,依托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形成的交通主轴及交通枢纽,结合优势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其他特色旅游资源,构建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实质上旅游产业的要素聚集在景区、城镇和通道上,因此旅游部门只抓三个:景区、旅游城镇和连接两者的通道,主要精力放在这三点上就行了。

二是着力点要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剑门关景区建得很好,但怎么留住游客,就要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进传统景区凝练主题、深度开发、创新业态、提档升级;加大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力度,面向国际、国内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养生、温泉疗养、山地度假、户外健身、漂流体验、道家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扶持和推进一批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注重开发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健身旅游、科普旅游、休学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城市文博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旅游文化商演品牌、建设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购物中心,丰富旅游餐饮,建设西部旅游信息高地,完善旅游产业要素结构。

三是落脚点要放在惠民生、促增收上。注重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就业来谋划推进旅游业发展,重点扶持地震灾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地震灾区重点推出一批展现灾区新貌,融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的乡村旅游、低碳旅游产品,实现旅游安民;巴中等革命老区要把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富民;甘孜等民族地区要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建立旅游先导产业发展机制,重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实现旅游稳民。

四、再接再厉,加快旅游发展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地震后,抢抓机遇,运用线路统筹,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希望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且为四川旅游业提供新的经验。在此,我谨代表省旅游局对旅游发展,提几点建议:

第一,不断深化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巩固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工作局面。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一定要跳出旅游抓旅游,要紧扣全省的中心工作,从投资、项目、就业、扶贫等方面推动旅游业发展,创造旅游发展的新经验;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的优势,加强综合协调,加强部门协作,不断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要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开创旅游业发展新局面。

第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旅游产品优化升级首先要在观念上树立新的资源观,由于旅游需求、利用方式、开发条件的变化,很多我们以前不认为是旅游资源的景观,现在也被开发成了旅游产品,这就是“无中生有”,比如深圳的各类主题公园、上海创新的乡村旅游,还有运用新出现的高科技开发的电玩等新的消费方式,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旅游产品。旅游是创意产业,只要想得到,就做得到。其次是在具体产品打造上要各具特色、推陈出新。第一步是开发观光旅游产品,下一步在推进线路统筹时要重点推出休闲度假、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比如剑门关、翠云廊、皇泽寺等老产品要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凝练特色主题,增加相匹配的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强化精细服务,提升产品品质。大朝驿站、曾家山等新产品要创新开发思路和手段,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注入现代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等灾后旅游产品要围绕展示灾后重建成果、宣传灾区新貌、反映灾后重建奇迹,配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另外还要完善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商业演出和特色旅游商品产销,积极促进“资讯、安全”等旅游配套要素发展。

第三,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推进旅游线路统筹新举措,推进区域旅游线路合作。旅游线路统筹实施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是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采用创新的方式和举措来推动,才能顺利推进线路统筹工作的稳步实施。以剑昭旅游线为突破口实质性推进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统筹工作,对线路统筹发展工作做出的有益探索,11月将在开线路统筹现场会,请先摸索出一些经验,然后我们在全省推广。现在全省各线路统筹试点市的工作开展得都比较顺利,尤其是以为代表的三个试点重点市,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线路统筹推广到省外,打造推出跨省的旅游线,深入开展区域合作。目前局内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初步计划是明年开始这项工作。可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前思考,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变“边缘”为“前沿”,联合陕西、甘肃的市、区、县,用线路统筹的方法建设、打造、推出跨省旅游线路,积极推动“川陕甘”旅游实质性合作,牵头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进行推广,不仅是向全国推,还要向海外推,要发挥川东北、秦巴地区的整体优势,带动我省川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实现川陕甘金三角区域旅游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软实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硬件上的改善容易做到,灾后重建以来,旅游业的道路、酒店等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提前了十到十五年,但服务意识要深入每个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要普遍提高却难度大得多。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旅游发展数质提升并重的时期,旅游服务质量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软实力包括政府管理的软实力和企业服务的软实力,要分别有侧重地抓。旅游标准化就是政府管理软实力的表现之一,四川省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省,希望成为标准化示范试点市,为全省提供经验。企业服务软实力的提升就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现在正在实施的“灾区旅游新五大行动”中,从业人员培训行动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最重要的是抓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宾馆饭店服务人员、景区导游人员的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服务专业化人才。

最后强调一点,务必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和旅游市场工作。“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各级一定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尤其是旅游车辆要有资质。旅游市场刚刚兴起,一定要重视市场的监管。

各位领导、同志们,对旅游业的各项发展工作,省旅游局责无旁待,一定在川陕合作、市场促销上重视,一定会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的旅游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一定能成为川北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四川旅游的全面恢复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衷心祝愿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