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系统民主评议暨机关效能建设讲话

时间:2022-01-11 04:02:00

劳保系统民主评议暨机关效能建设讲话

同志们:

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狠抓四项重点经济工作,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我省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万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将完成1千亿元以上;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七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曹妃甸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提高,出口总值达到107亿美元;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5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增长10%;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可望顺利实现,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一年,也是全省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改革,实施三项工程,提高四种能力,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的总体思路,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心实施民心工程,就业再就业目标提前超额完成。预计到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7%、111%和160%。城镇登记失业率可控制在4.6%的目标以内。主要采取了5方面措施:

一是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以查看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政策实施管理机制建设情况、配套政策制定情况、政策实施情况、政策效应发挥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政策实效”活动,确保了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前三季度发放小额贷款3558.2万元,为从事个体经营的3.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额5265万元,为4.4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45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是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并轨方案,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区别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做到就业有出路、社保不断线、职工劳动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截止11月底,承德、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邢台6个市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预计到年底,全省可基本完成并轨任务。三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省从再就业资金结余中拿出6000万元支持各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目前,秦皇岛、邢台两市劳动力市场已投入使用,石家庄、承德、*、廊坊、沧州、邯郸市新改建劳动力市场已开工建设。四是强化就业培训与服务。坚持培训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全省就业培训机构积极与企业“联姻”,目前已与2000多个企业建立了定向培训安置关系。普遍开展了创业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将创业培训拓展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组织专家对创业者进行指导,提高了就业培训的效果。在就业服务上注重困难群体,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依托,有效开展了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截止11月底,全省共举办大型招聘会2946场次,职业介绍成功66万人。五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培养、评价和评选表彰等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首次召开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20名“燕赵技能大奖”和100名“河北省技术能手”进行了表彰,进一步优化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实施“河北省三年二万五千新技师培养计划”。预计到年底,全省共培养新技师952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9.1%;职业技能鉴定30.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积极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已完成基础建设。技工学校招生创历史新高,全年招生达到4.8万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进一步调整完善了社会保险参保政策,以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预计到年底,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3万人,完成21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1万人,完成103%;医疗保险新增参保78万人,按调整后的目标完成163%;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2万人,完成120%;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00万人,完成100%,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社会保险待遇得到及时落实。1-11月,当期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8.5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0.95亿元,连续8年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形式和内容进一步规范,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其中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65.6%。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42.3亿元,支出31.4亿元,基本满足了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全省共为22万名失业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5.4亿元,确保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工伤认定做到了依法、及时和准确,为10635名伤残、职业病职工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8659万元。三是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企业年金实施意见》,省厅研究制定了企业年金实施方案指导样本和备案程序,加快推动企业年金工作。目前已有10家企业开始制定实施方案,4家企业正在履行备案程序。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反复测算,提出了我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方案,经省政府同意上报了劳动保障部。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及时把机关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邯郸、石家庄、承德、唐山四市的12个县(市)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医疗、生育保险难点问题取得突破。全省11个设区市本级、164个县级统筹地区全部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统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2004]149号文件精神,针对效益好的企业不愿参保问题,以规模、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为重点,主动上门,研究医疗保险参保中的具体情况,加强协调调度,突破难点户,带动一般户,力促企业参保。对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参保问题,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企业的意见,制定具体措施,重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推动企业参加医疗保险。截至11月底,1870家关闭、破产和改制企业的13.7万名退休人员、1310家困难企业的18万名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均建立了企业离休医疗费统筹,较好地保障了离休人员的医疗费需求。总结推广了石家庄、廊坊市把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统一范围的做法,全省的生育保险有了新的突破。五是失业保险发挥了更加充分的作用。在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全省从基金中拨付2亿多元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市经办机构提前介入,深入企业面对面宣传政策、登记接收失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并轨”工作。六是工伤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在《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工伤保险行政管理、业务经办、劳动能力鉴定实现了机构、职能、人员、工作“四到位”。省厅制定了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管理办法、辅助器具配置办法和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规范了工伤认定程序,完善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规则。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推动工伤保险快速发展。

(三)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工资宏观调控,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一是继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全省县(市、区)以上均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开始向乡镇、街道延伸,协商的内容逐步扩展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领域。同时,积极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全省国有、集体企业和改制后的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8%以上。三是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严格审核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方案,按照政策规定“有情”操作。全年省本级审核批复职工安置方案131户,涉及安置各类人员32009人,其中,安置内退、离退休人员和遗属13419人,安置在岗职工18590人,在岗职工平稳转移率达94.7%。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深入改制后的企业,督促检查职工安置方案落实情况,特别是经济补偿金、安置费落实情况和工资收入水平增长情况,确保了职工合法权益,有力地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四是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信访工作。全省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9160起,立案处理6971件,结案率达到96%。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全年接待来访5.96万批次,涉及18.84万人次,其中妥善处理539起百人以上的群体访,答复、复查、复核信访人意见书590件,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广泛宣传推动,严格检查最低工资规定执行情况。据调查,目前全省已有近90%的企业落实了这项制度。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等制度,促进了职工工资的合理适度增长。

(四)围绕促就业、维权益、入保险三个重点,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一是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在优化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环境、强化就业服务、加强转移培训、鼓励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合法权益、增加财政投入、统一城乡就业等十几个方面,补充修改了相关政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市场需求,主动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以输出人员多、就业和收入稳定的专业为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全年共组织718家培训机构,培训农村劳动力160万人,完成计划的160%。三是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全省近2000个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依托北京、天津等输入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加强与输入地和用工单位合作,及时为我省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在春节过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高峰期,集中开展了以改进农民进城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和“春风卡”52万册。廊坊市对农村富余人员登记造册、沧州市四轮驱动抓输出、衡水市抓三个统筹、八项整合,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邯郸市在招商活动中洽谈劳务协作等做法,都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万人次,完成计划的115%。四是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出台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施办法》,对企业实行按诚信等级分类监管;在建设领域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特点,制定了《农民工劳动合同样本》、《劳动合同鉴证实施办法》,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力求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建设、监察、工会等部门,加强执法监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查处。截止11月底,累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3.64亿元,其中建设领域10.48亿元,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2005年春节前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既定目标。五是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修改完善了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将纳入失业保险范围的农民合同制工人逐步实行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失业保险政策。邢台市政府已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针对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认定难、鉴定难、赔付难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特别是针对煤矿企业风险高、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集中的特点,探索实行了省属企业省级统筹、地方煤矿市级统筹、乡镇煤矿封闭管理的模式,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五)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修订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合理调整了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确定方法,扩大了制度覆盖范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劳动力市场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年金、农村养老保险、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二是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经过研究论证,确定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具有法律效力的14项行政许可项目和6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对没有列入目录的项目进行了清理。很多市县实行了集中办理或统一到当地政府审批大厅办理,方便了企业和群众,规范了审批行为。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三年规划的实施意见》,全年新制定依法行政制度100余件。承德市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其他管理服务项目全部进行清理规范,并采取多种形式告知社会,受到劳动保障部、省、市政府的肯定。邯郸市把法制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全年处理行政复议案件200件,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各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强日常监察和专项检查,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98万户,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9706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62.3万份。集中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童工专项检查活动,取缔非法职业介绍组织282户,清退童工102人。四是金保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河北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网络应用和交换数据库建设加快,实现了部省市三级视频会议系统的联通,基本完成了全省企业养老保险数据的整理。河北省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平台开发完毕,在省本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业务开始应用,邢台、邯郸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初步建立了政策法规库和问题解答库,正在组织硬、软件的招标工作。全省11个市全部开通了门户网站。五是深入开展劳动保障前瞻性研究。省厅制定了《河北省劳动保障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全系统和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劳动保障调研工作,提高了推进工作的理性化水平。全年共征集课题92项,省厅、市局领导基本上都参与了调研活动,其中省厅“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劳动保障工作”、“加强技能人才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等课题受到省领导的肯定。石家庄、秦皇岛、*等市“一把手”亲自抓调研工作,石家庄还建立了调研奖励制度,对调研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六是理顺了扩权县管理体制。省厅下发了《关于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将原来省厅与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联系的11项业务和审批权限直接下放到县(市)。6月中旬召开了全省扩权县(市)劳动保障业务衔接培训会,就有关工作与扩权县(市)进行面对面的衔接。省厅有关处长就相关政策法规、项目办理和审批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和业务咨询。目前,省与扩权县(市)间业务基本衔接。今年我们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顺利由北京铁路局移交地方管理,使省厅在厅技工学校、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此外,在其他基础工作方面,政务信息再次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名列第一;在省委、省政府系统名列前茅,受到通报表彰。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播的稿件600余条(篇)。由省厅和石家庄评剧一团联合创作的现代评剧《月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光盘在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发放。邢台市反映下岗职工艰苦创业的《再生的凤凰》一书已公开出版,这些都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督查督办、业务统计等基础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系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剖析问题,研究提出新时期劳动保障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并探索形成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教育目标。省厅开展的“访百户、解百难”活动得到了克明书记、允石省长的批示肯定。省委教育办两次转发我们的做法(《河北日报》头版和专访两次报道省厅的教育情况)河北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

结合教育活动,我们进一步完善了26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制订和修订了《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考核办法(试行)》、《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三个文件,对22个扩权县(市)和29个行风建设重点县(市),建立了厅、处长分包责任制,明确了作风政风行风建设的岗位责任和目标要求,突出抓好公开承诺践诺机制的落实,推动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转变。

2005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五年,特别是省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的近三年,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按照“突破—创新—跨越”的思路,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迈出三大步,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

——“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五年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08亿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25.5亿元,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36亿元,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中,有效地保障了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省市出台130余件配套文件,形成了“五大支柱、六个领域和十一个方面”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省和各市先后出台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用于再就业的政策,省本级三年投入2.5亿元,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制度性安排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三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5.99万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65.31万人,劳务输出总规模达到440万人。我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改在全国的落后位次,跃入先进行列,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制度建设正在由为单位服务向社会服务迈进,覆盖范围正在由原来的国企职工向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拓展。全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九五”末的541万人增加到“十五”末的580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由92万人增加到125万人,医疗保险

由131万人增加到550万人,工伤保险由152万人增加到360万人。失业保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建立了随最低工资增长的调整机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万人,基金积累达到5.6亿元,5万多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保障功能初步显现。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入手,探索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途径和办法。全省县(市、区)以上均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区域性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由“九五”末的85%提高到92%。劳动合同集体协商机制加快推行,到2005年底,全省共签订集体合同4.96万份,涉及职工55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等制度不断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得到加强。五年间,全省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4万件,立案处理2.78万件,涉及劳动者10.6万人,其中集体争议案件1855件,涉及劳动者4.6万人,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快推进。颁布了《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河北省集体合同条例》,出台了《河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河北省社会保险征缴暂行办法》、《河北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河北省工资支付规定》、《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制订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实施办法》和《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程》,修订了《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依法行政和监察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加大,五年间,全省共检查用人单位28.54万户次,涉及职工2409.7万人次,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35万份,追缴各种社会保险金8.59亿元,清偿拖欠工资和抵押金16.11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1081家,查处和清退童工896人,在整治就业环境、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劳动保障的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省11个设区市和174个县(市、区)的204个街道办事处和1503个工作任务重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所),占全省街道、乡镇总数的77.2%,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社会经办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设区市、县(市、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总数达到192个,其中107家机构达到了监察执法示范或规范化标准。“金保工程”全面启动,完成了省本级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业务应用不断扩大。行政效能建设、干部廉政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有很多经验体会值得总结。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努力做好职能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明书记、允石省长和双建副省长每年都对劳动保障工作作出数十件批示、指示,提出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贯彻实施《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电视电话会议等,安排部署劳动保障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多次听取省厅专门汇报,研究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省人大、省政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督导检查劳动保障工作落实情况。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成效才更加显著。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提出要用强势工作帮助弱势群体,主动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突出做好困难群体就业、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以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工作,在春节前后集中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讨薪清欠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企业拖欠养老金历史问题,共筹集8.5亿元,涉及职工群众19.1万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被百姓誉为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拥护和支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第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原则。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省委六届三次全会后,我们提出要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作的着重点调整到城乡统筹管理服务上来等6项新要求,明确了劳动保障事业的长期发展方向。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项重点经济工作,提出了抓住扩大投资研究建立就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抓住国企改革理顺劳动关系,完善社保体系;抓住发展民营经济,开拓新的就业空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住对外开放和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配合推进城市化战略,深入研究城乡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围绕构建“和谐河北”,在发展劳务经济、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社会利益调整机制、促进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等等。正是由于我们把握了大局,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带动活跃了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地位。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提出突破、创新、跨越工作思路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依此建立了高标准的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年年努力有方向、人人肩上有担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改进各项工作。如在落实中央促进再就业政策时,适当扩大了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将40多万未进中心的国企下岗职工、非本人原因未享受失业保险的国企失业人员、列入设区市政府关闭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人员纳入政策扶持范围,7个市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纳入范围,解决和缓解了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针对非典期间几十万农民工从北京返乡的严峻形势,成功举办了大规模的“京-冀劳务洽谈会”,签定协议用工73.4万人,并与北京市建立了长期劳务协作关系,既保证了首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增加了我省农民收入。在2004年的“5.18”河北省经贸洽谈会上,第一次举办了全省技能人才交流暨职业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为培育开发培训市场、实现劳动力素质就业探索了路子。着眼于重大项目建设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我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对策建议。在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厅6名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39个县(区)、34个街道社区,研究解决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承办建议提案加强政策研究,采用开门办案的新方式,放宽视野,集中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劳动保障工作。思路的突破、方法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准确把握形势,进一步明确明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明年工作对于“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明年形势,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我省劳动保障工作来讲,总的判断是:有利条件较多,发展环境总体宽松,但新形势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重而道远。

明年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在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支柱的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其重视程度、认识深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这是劳动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有强大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撑。最近,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三个有关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明后几年还将陆续出台《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法规,这些都将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四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队伍不断壮大,并在“急风暴雨式”的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这支作风扎实、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我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非常重要的条件。

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劳动保障事业还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旧体制遗留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矛盾不断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非常突出,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

第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长期性。我省仍处在劳动力高峰期,巨大的就业压力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一是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没有完全解决,新成长劳动力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能教育投入少,发展不快,造成劳动者技能水平整体偏低,许多行业技能劳动者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解决体制转轨遗留问题的难度不可低估。按照国家要求,在中心内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基本完成,但这并非标志着遗留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从我省看,还有近60万人没有进入中心或出中心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以及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问题没有解决,要充分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会对扩大就业带来一定难度。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工作的四个着力点: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根本要求是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相应的必将带来就业弹性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扩大就业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第二,要充分认识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艰巨性。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物质和管理基础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小。2004年底,全省城镇就业人员848.3万人,不包括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内。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均不超过600万人,相当多的劳动者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积累不足。一些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确保发放基础脆弱,如果启动做实个人帐户,在完成基金积累的同时确保发放,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失业保险基金分布不平衡,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结构性支付压力更大。三是社会保险情况复杂。由于参保人数众多,情况千差万别,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十分复杂,而且社会保险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如果政策制定有偏差,或实施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宣传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四是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要充分认识加快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迫切性。振兴河北,人才是基础,是保障。当前,我省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技工等应用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一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滞后。据调查,2004年全省技术工人需求28万人,实际供给17万人。技工学校当年毕业生只有2.01万人,一次性(就业)供给1.82万人,仅占其中的10.7%。二是培养条件差、层次低。目前我省多数技工学校普遍投入不足,教学设施陈旧,实习设备落后,师资水平不高,培养的学生多以初级工、中级工为主,高级工和技师的比例仅占在校生的7.3%和0.6%。三是企业现有技能人才存量不足,缺口较大。抽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911个企业中,技能人才缺口2339人。其中,高级技师缺口159人,技师缺口367人,高级工缺口501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要充分认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复杂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调整,劳动关系更趋复杂化,协调的难度日益增大。一是劳动合同制度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没有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在建筑、餐饮、娱乐、加工等行业中,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内容不规范或不履行合同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此产生的劳动纠纷日益增多。二是工资支付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虽然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欠薪专项活动,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国有企业主要是关闭破产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欠薪问题严重;一些企业随意克扣职工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和超工时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今年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的争议案件同比上升了25%。

新时期给劳动保障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更快更好发展和构建和谐河北两大任务,突出解决再就业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重点,着力稳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着力加强基础建设,着力提高行政能力,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十一五”良好开局。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50万人次。培养新技师1.1万人,职业技能鉴定33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2005年度参保职工的6%,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0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50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60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万人(上述有些指标,还有待与部里进一步衔接)。

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要深刻认识转型期新特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已在全系统形成共识。这一时期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的加速期,还会成为各种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型期这一特点,提升制度完善、机制建设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善于将已往临时应急的有效措施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善于捕捉、抓住推进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善于预见、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劳动保障工作沿着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运行。

第二,要立足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十一五”开局之年,劳动保障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河北的要求重新审视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和谐,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统筹,更加注重协调,更加注重能力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

第三,要牢牢把握工作的着力点。我们提出要把握六个着力点,这既是明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我们要善于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统筹兼顾,搞好配合,实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良性互动和整体发展。

第四,要切实选好开局的切入点。选准了切入点,就抓住了“牛鼻子”。选择劳动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就要在工作重点中选择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力解决,取得突破,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开展,确保开局之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后几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勇于探索,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06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全面落实延伸、扩展后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为重点,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一是抓好责任落实。继续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街道社区,完善就业再就业一把手责任制,调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就业联席会议制度。二是狠抓政策落实。结合全省实际,抓紧制定国发[2005]36号文件实施办法,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根据政策调整和目标任务,及早做好资金需求测算,积极与财政等部门沟通,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三是进一步改进就业服务。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年底前市级新、扩建劳动力市场全部投入使用,研究启动县(区)级劳动力市场建设。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和落实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四送两补”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在春节前后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强化劳务派遣工作管理,规范引导劳务派遣行为。四是加强组织,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落实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补贴,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抓好技能扶贫项目和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工程建设,提高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抓好劳务输出示范县建设,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质量。

(二)以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保障按时足额发放的制度、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做好2006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研究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资金平衡方面的问题,按规定及时支付待遇。二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作为构建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努力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权益。养老保险要进一步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促进积极参保,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长期聘用人员按规定参保;失业保险要依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扩面征缴力度,健全个人缴费记录,改善服务手段;医疗保险要重点解决困难群体,特别是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的资金来源问题,并通过完善政策和改进服务,推动更多的混合所有制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着手研究将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办法;采取与医疗保险统一范围、统一缴费、统一管理的办法,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工伤保险要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和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扩大覆盖面;加快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参保范围,积极推动被征地农民参保。三是全面落实国发[2005]38号文件精神。认真清理审核调整前后个人帐户数据,作好个人帐户记录,确保调整个人帐户规模从明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精心测算,抓紧研究我省的养老金计发过渡办法,确保新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和新老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明年年底前全部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省级统筹步伐,力争明年有较大进展。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开展。四是进一步完善其他各项保险制度。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综合考虑城镇居民的不同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摸清底数,研究制定城镇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方案,以保障大病为重点,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服务城镇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着手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的试点工作,普遍建立失业保险、城镇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工伤认定制度,推行劳动能力鉴定新标准,规范鉴定程序,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五是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法规、政策,进一步规范管理、监督行为。重点开展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征缴、保险金发放和基金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骗取冒领保险金、挪用基金行为,确保基金安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基金决算工作。

(三)以创新培训培养机制为重点,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认真贯彻国发[2005]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全面落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细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操作办法。二是加快实施“五年四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积极推动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创业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扩大创业培训实施范围。四是加强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普遍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推动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

(四)以劳动合同管理为重点,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启动“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企业以及建筑、餐饮等行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切实提高签订率。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指导国有企业改制后集体合同的重签、续签工作,在中小型非国有企业集中地区大力推进区域性集体协商。继续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切入点,推动工作时间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的集体协商。二是妥善安置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审核,将失业保险与失业调控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有机结合,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三是加强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明确职能定位,落实工作职责。继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四是强化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标准管理。认真落实《最低工资规定》,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长效机制。着手制定分类解决国有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的工作方案,力争在2007年底前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五是进一步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三市开展市级劳动仲裁院试点工作,各设区市都要选择2个以上经济比较发达、劳动争议案件较多的县(市)开展试点,力争年底前完成。加快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的分离。加强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办案能力,使多数劳动纠纷通过双方调解得到妥善处理,研究探索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协调解决争议的措施。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制定《劳动保障群体性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设备,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六是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签订劳动合同、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支付工资、交纳社会保险费和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全面推行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加快建立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五)以信息化和法制建设为重点,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一是加快金保工程建设。适应新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调整完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开通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做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争取通过劳动保障部验收。整合资源,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数据整理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数据库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化和社会化。加大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加强经办人员业务培训。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增加服务内容。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社区管理服务,全面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达标社区建设。探索启动老年护理社会服务计划,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法制建设。配合国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出台,抓紧研究制订我省实施意见。做好修订《河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制订《河北省养老保险条例》的调研工作,着手《河北省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立法研究和起草工作。全面建立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四是继续加强前瞻性研究工作。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研工作,推动调研成果向决策转化。五是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按照部印发的宣传提纲,全面、准确、深入地做好国发[2005]36号、国发[2005]38号文件精神的宣传工作,把政策宣传好,把调整的政策宣传准确,释疑解惑,引导舆论,为推进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培训和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基层干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以培训带动宣传,带动普法工作。坚持业务宣传和执法检查相结合,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的合力,把宣传工作做实、做细。

(六)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劳动保障行政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干部队伍素质。以提高广大干部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联系群众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综合协调形成合理的能力、勤政为民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廉洁自律抵御腐蚀的能力为目标,制定实施干部培训计划,明确实施步骤,落实具体措施。同时加强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锻炼干部,切实提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努力使之成为构建和谐河北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增强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在重大决策、项目安排、干部任用等问题上的民主监督。特别是在资金分配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确保资金分配科学、公正、公开。三是加强行风建设。加快实施“双提”工程,扎实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突出抓好解决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维护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过程中职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医疗服务的改善等三项工作,务求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查找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搞好整改。2006年各市的年度行风评议结果将继续与年终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要加强督导检查,推动系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即将到来的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河北”,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完成明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