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畜牧业科技大会讲话

时间:2022-05-29 05:51:00

市长在畜牧业科技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对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科学技术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春天。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畜牧业科技工作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以及农业部7月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的成就和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科技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现状,增强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的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科技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单项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为主的缓慢积累阶段;90年代以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为主的快速推进阶段;“十五”期间以重大技术不断突破、学科交叉发展、组装应用、全面普及为主的跨越发展阶段。畜牧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畜牧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畜牧科研和推广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围绕畜禽品种培育、畜禽规模养殖、动物疫病防治、饲料资源开发、畜产品加工储运等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和推广成果。全省获得畜牧科研成果600多项,获奖成果400多项,其中获部级奖5项,省部级奖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近60项。

一是在畜牧业方面:先后培育出畜禽新品种(系)20多个,其中已有13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莱阳农学院体细胞克隆牛取得成功,并在玻璃化冷冻胚胎技术应用上获得突破;曹县中大集团、梁山克隆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克隆出高产奶牛和转基因奶牛;农业大学利用体细胞克隆山羊技术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奶牛胚胎移植、畜禽规模化养殖等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在新型兽药、生物制品和饲料添加剂开发方面:研制出新型兽药14种、生物制品4种、饲料添加剂4种。

三是在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畜牧生产的数字化、疫情信息传输、畜牧业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新进展。

四是在畜牧科技组装配套推广方面: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与社会力量结合,重点推广了奶牛高产综合配套、生猪三元杂交利用、肉鸡肉鸭标准化生产、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了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畜禽养殖场疫病净化技术,特别是出口家禽饲养场依靠标准化的饲养场舍和科学饲喂等科学技术,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上,实现了不打疫苗,靠综合技术防控禽流感的成功经验;推广了配合饲料、科学饲喂等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畜禽饲养业的发展。

目前,全省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配合饲料使用率和饲料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畜禽疫病死亡率不断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二)畜牧科技对畜牧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以胚胎移植、微生态制剂、基因工程疫苗、畜禽副产品生产生化产品、功能畜产食品开发为主体的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省畜牧高新技术企业10多家,2005年实现产值100多亿元,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优良畜禽品种、规范化畜禽场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先进机械装备、程序化防疫与环境控制等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共制订各类畜禽品种、畜禽养殖、场舍建设、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等畜牧业标准83个。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畜牧生产环境的控制、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综合防治等相关技术的运用,为优质蛋白饲料的生产、畜禽养殖环境的净化和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方式的转变。畜牧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对畜牧业增产增效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十五”与“九五”相比,全省增加肉蛋奶产量1841万吨,其中,畜牧科技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全省初步形成了与科技创新体系相接轨、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牧科技体系。以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省农科院、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的畜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各类畜牧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推广体系进一步建立。

目前,全省设有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院校20多所,畜牧兽医科研机构8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2870多个。全省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6000多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60多人、高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1100多人。全省拥有实验研究、检验检测实验室1000多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个,通过省级以上认证认可的实验室10个,畜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个,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万余台(件)。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省内教学、科研、科技推广和生产单位,先后与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人员培训和交流日益频繁,有效促进了畜牧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四)畜牧科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十五”期间,通过组织国家奶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动物疫病防治重大专项、农业良种工程项目,使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多方面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初步形成了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的运行机制,为构建产学研科技平台奠定了基础。

一是以畜牧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推广体制进一步建立。我省90%以上的大型畜禽良种、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企业都与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近1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筹建自己的技术研发推广中心;40%的企业在营销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与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是畜牧兽医推广机制进一步搞活。与兽医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相适应,畜牧兽医推广体制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在引导畜牧兽医推广机构激发自身活力、提高推广服务能力中,实施了公益性服务依托国家、专门性服务依托项目、逐步实现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的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东营、济南、青岛在这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搞活科技的政策。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政策的同时,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政策,为推进科技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省在畜牧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的畜牧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2005年全省畜牧科技研发总经费约为2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2%,远低于全省0.91%的水平;各级财政用于畜牧科技研发推广的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远远低于畜牧业对GDP的贡献率。

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畜牧科研、推广单位改革尚未完成,体制不顺,活力不足;另一方面,各种科技资源的整合,科技与生产的结合等相关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人才队伍薄弱。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比重过低,缺乏领军人物;推广队伍非专业事务多,业务素质差;推广手段、集成转化能力远不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

四是畜牧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畜牧从业者特别是畜禽养殖户科技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高,文化知识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畜牧科技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创新型省份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对畜牧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大局,从全国乃至世界畜牧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深刻认识加快畜牧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增强推动畜牧科技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内容。现在,我省畜牧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畜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畜牧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大产业已势在必行。逐步使畜牧业转变为创新型产业,本身就是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贡献。畜牧业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是生物、建筑、机械、光电、信息等技术工程的结合体;是建立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中间环节。畜牧科技进步可以承载和带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共同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二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资源、特别是饲料资源不足、畜牧生产环境紧张、畜牧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产业各环节不协调等,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总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关键。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畜牧科技现代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畜禽良种要依靠现代育种方式来获得,畜牧生产设施设备要依靠先进设备来武装,畜牧产业体系要依靠现代手段来连接,畜牧生产的监督管理要依靠现代方式来进行。没有畜牧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

四是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根本。畜牧业只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数量、质量、效益、品牌的增长、提高和创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就没有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明确畜牧科技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的主要发展目标是:2010年,全省畜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关键技术和原始创新科技研究有重大突破,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畜牧技术推广主体得到壮大,形成新型畜牧科技推广体系;畜牧科技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科技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畜牧从业者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畜牧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一是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不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努力提高全省畜牧业的综合水平;

二是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做好畜牧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支撑和引领畜牧科技不断发展;

三是加快畜牧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畜牧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产学研结合,激发畜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科技推广人员、畜牧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畜牧科技创新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省、市、县畜牧科技工作要确定各自的工作重点。市、县两级畜牧科技工作要以推广和应用为重点。市、县畜牧科技队伍的工作对象、人员结构、工作设施设备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主要精力要放在直接为基层服务上、放在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上。现在,我们有一大批成熟的、比较先进的畜牧科技成果,只要加强推广应用,可以很快形成生产能力。以推广应用为主,这是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任务。科研和推广,只是分工的不同,不能讲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省畜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要承担科研和推广双重任务。承担科研任务,要积极与国家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承担推广任务,要积极与基层生产、科研和推广单位进行合作。

二是畜牧科技工作要贯彻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原则。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禽流感、今年国内外持续不断的禽流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治是社会公共卫生的一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畜牧业是一个主体,发展和保护是畜牧业的两个方面。动物防疫与动物饲养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在工作上,动物疫病防治要与畜禽饲养同时考虑、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动物防疫工作,我们决不能敷衍塞责,决不能有临时应付的观念。

三是畜牧科技工作要重视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两个创新。重视科技体制创新,就是要重视从体制上、机制上调动畜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搞出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新的生产力。重视经济体制创新,就是要加快发展畜牧合作社,以及其他中介组织。从生产的组织形式上,将畜牧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可以获得推广和运用畜牧科技的组织资源,获得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转化成生产力。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与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先进的生产力。

四是畜牧科技工作要搞好畜牧科技力量的整合。在畜牧科技工作中,现在的人员部门分割、资金条块分割、物资设备单位分割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科技要素的整合。整合畜牧科技要素,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要从畜牧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目标出发,选准能够起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以项目为基础,运用各种形式,凝聚人才,争取资金,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实现科技要素的优化配置。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研和推广设施设备的多种所有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改变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把这种体制推倒重来。我们必须适应这种现实,坚持多种所有、互利共赢,在这种体制下运用自如地开展工作。

五是在畜牧科技布局上要搞好分工协调。畜牧科研、教学单位要以应用研究为主,争取参与国家组织的基础研究;畜牧企业要以开发研究为主,鼓励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技术推广单位要以先进技术推广转化为主,积极承担技术集成和生产性技术研究任务。畜牧科技要在与国家整体科技布局搞好衔接的同时,省里重点组织好关键技术研究、先进技术集成和重大技术推广,市、县要把精力放在组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

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科技工作要突出六个重点。

(一)加快推进畜禽良种选育。

一是围绕畜禽品种布局,确定科学的育种计划。生猪、家禽是我省畜禽的主要品种,这方面的育种仍然要作为重点。奶牛、肉牛、肉羊是迅速发展的畜种,要加大育种力度。肉兔、水貂、银狐等小畜种的育种工作,我们要重视起来,纳入育种计划。大田农作物育种周期为8—10年,茶、桑、果、畜、禽、水产育种周期为20年左右,培育一个好的畜禽品种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做出具体规划,下决心培育出几个好的品种。我省的畜禽种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培育不出几个好的品种,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二是搞好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组织开展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摸清现有畜禽品种的数量分布、品种特性、利用状况;对地方畜禽品种开展种质特性研究和遗传距离评估,确定开发利用方向;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建立健全地方良种繁育体系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以保种场、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搞好地方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要研究制定引进国外畜禽良种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制定措施。要把重点转向引进品种的培育、繁育、提高,尽快改变“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开展联合育种,培育现代畜禽育种公司,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加快畜禽新品种的培育步伐。

四是强化育种配套技术的研究组装。根据不同畜禽品种和不同地区的特点,把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等多方面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与育种相配套的技术体系。

五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通过提高畜禽良种场生产服务能力,合理布局完善家畜改良站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改良体系。调动畜禽良种场和推广单位的积极性,增强畜禽饲养者使用新品种的自觉性,进一步优化畜禽良种推广应用的环境。采取扶持引导、示范应用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的步伐。

(二)大力推行标准化饲养。

一是制定规范的饲养程序。包括畜禽不同阶段的生长保护、饲料搭配、饲喂程序、环境调控、饲养管理日志等。

二是制定规范的疫病防治程序。包括畜禽不同阶段的免疫保护、环境净化、疫病诊疗、病畜隔离、人员保护、疫病防治日志等。

三是开展养殖场、区建设研究。研究提出不同畜禽养殖场、区的最佳布局和场舍建设理论,筛选出经济上、技术上适合特点的建设模式。

四是开展环境净化和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把畜禽粪污处理、病死畜禽处理、活畜运输与环境净化结合起来,研究确定综合治理措施。要培养不同类型的环境净化典型。要把污染大户作为污染治理的重点户,作为科技攻关的首选户。

五是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针对生产发展和市场开拓的需要,加大环境控制、疫病防治和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的步伐,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配套性,增强可操作性。

六是加快标准化技术推广。把各种标准及时制成明白纸、施工图,使饲养者易看、易懂、易操作。继续搞好畜牧标准化生产试点,带动面上的发展。

七是开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开发和应用节地、节水、节能、节建筑材料等实用技术。加强饲养场污水污物的源头控制、过程治理以及末端资源化治理等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组装。以秸秆青贮氨化、沼气、有机肥、食用菌种植等为重点,推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八是探讨单位面积畜禽饲养密度。选择几个地方,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畜禽品种的单位面积最佳畜禽养殖密度,并通过必要的程序进行试行,为大范围推行单位面积畜禽饲养密度提供技术和工作参考。

(三)搞好疫病防治。

一是搞好规范化免疫。要对免疫技术、疫苗和组织免疫等进行研究,形成科学的免疫程序。包括:1.免疫时间;2.使用的疫苗类型;3.疫苗招标采购;4.疫苗储存供应;5.免疫的组织形式;6.免疫操作;7.免疫检测;8.免疫责任;9.免疫检查验收;10.免疫总结等方面。

二是搞好疫情监测。完善疫情监测网点,搞好疫情主动监测;建立执业兽医网络,及时进行疫情通报,搞好疫情被动监测;了解国内外疫情动态,搞好疫情分析预测。

三是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的物资准备、人员准备,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及时扑灭,不使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加强动物诊断技术的研究应用。要在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下功夫,争取“十一五”期间再出一批物化成果。加快诊断试剂盒、试纸条、快速诊断仪器的开发应用,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的诊断技术水平。

五是加快生物制品的研制步伐。以齐鲁药厂、青岛易邦等生物制品厂为依托,结合省内外教学、科研等有关力量,开展高效、多价疫苗的研制开发应用,增强免疫效果,提高免疫效率。

六是强化高效低残兽药的研制与推广应用。目前,我省企业GMP达标改造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组织兽药企业与有关科研单位结合起来,加强高效低残新兽药的研制开发,进一步完善药物规范化使用程序,推广安全用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是加大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禽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验方法、检测标准、检测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畜牧兽医检验检测水平。

(四)加快饲料加工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

一是加快配合饲料的开发应用。深化饲料添加剂和配合饲料优化配方技术的研究,争取在配合饲料的本土化、高效化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提高配合饲料质量、搞好配套服务、加强示范推广,进一步扩大配合饲料覆盖面,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二是加快添加剂生产技术的研发。围绕提高饲料转化率,开展添加剂生产使用技术的研究,进行单项添加剂原料来源、精细化工生产单项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加快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围绕增加蛋白饲料的供应,大力开发非常规性饲料蛋白资源。集中力量对粮食、蔬菜、水果、坚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下脚料进行开发研究,加大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蛋白资源的研究推广力度,增加饲料资源的供应总量。

四是加快发酵技术和酶技术等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方面的综合利用。加大农作物秸秆青贮等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推广作物秸秆的生物处理、机械加工、保存储藏、配合使用技术,提高秸秆饲喂转化效率。

五是加快“三元”种植结构的研究与推广。研究推广不同地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重点研究胶东半岛和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三元”种植结构的技术合成。研究推广相关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种草养畜技术,培育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建立“三元”结构种植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努力创新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技术。

一是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重点解决肉类加工精细化、方便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解决奶类加工中液态奶花色品种少、其它奶制品空白点多的问题;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蛋类深加工研究,尽快形成一批蛋类加工企业;重视皮、毛、羽等动物产品加工,改变在皮毛羽方面的原料大省、加工小省的状态;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畜产品加工效益。在畜产品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上,要把重点放在生化生物制品上,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二是加大保鲜技术攻关和推广力度。畜禽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要逐步从加工领域延伸到储运和销售领域,通过对运输和销售环节关键保鲜技术的攻关,逐步形成支撑畜产品新型物流业态的技术体系。要在储运、零售环节大力推广技术含量较高的保鲜设施设备。“十一五”期间,要在城镇和大的村庄发展保鲜畜产品销售门店,形成畜产品销售冷链,提高畜产品销售环节的现代化水平。

三是进行质量追溯与分级技术研究。重点突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质量标准与分级、质量检验检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产业化经营向更高水平迈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四是加强畜牧装备的研究与应用。采取广泛合作的方法,组织有关企业、科研、应用单位,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畜产品加工、畜禽规模养殖、畜禽及产品流通设施设备的攻关研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研发出一批适应畜牧业需要的先进成套设备,改造和装备畜牧业生产,提高畜牧业装备水平。

(六)加强畜牧信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一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以家禽、奶牛、生猪为重点,畜禽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组织省内外力量,研究开发畜禽养殖生产和疫病专家诊疗软件系统,逐步实现畜禽饲养数量、生产资料投入、饲养场日常管理、生产环境控制、疫病诊断、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精准化、自动化、快速化管理。

二是信息登记共享技术。针对畜牧生产、市场开拓、监督管理的需要,开发生产准入、畜禽良种、畜禽生产、防疫检疫、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登记系统,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产品质量追溯支撑技术。在对畜牧生产管理实行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渐把畜产品生产加工、国内外市场销售等相关信息纳进来,建立覆盖畜牧产业全程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技术系统,支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四是风险预警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多年来畜牧业市场波动、疫病发生发展规律、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运用经济、管理、控制、信息等多学科理论、多方面技术,开发研制畜牧业风险和公共安全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向生产经营者、消费者预警信息,提出应对措施,促进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强化畜牧科技工作措施,努力开创畜牧科技发展新局面

加快畜牧科技创新,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各项实施工作。

(一)加强畜牧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畜牧局既是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也是畜牧科技主管部门。畜牧局承担着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组织具体科技活动等方面的任务。部门科技主管的位置,决定了各级畜牧局必须搞好畜牧科技的组织协调。

一是制定畜牧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和省颁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省畜牧办公室也起草了“十一五”畜牧科技发展规划,各市要结合本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区畜牧科技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提出落实措施,确定实施责任。

二是搞好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各级畜牧部门要搞好部门间的组织协调,组成本级畜牧科技发展的合力。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与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提出畜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争取各方面支持。要在摸清本地区畜牧教学、科研、推广及畜牧企业科技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力量,围绕畜牧科技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组织重大科研推广活动。

三是推动畜牧科技体制改革。按照畜牧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畜牧科技体制、特别是推广体制改革的方案,创造条件,付诸实施。

(二)加大对畜牧科技的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投入。近几年,国家和省里都大幅度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科技计划的覆盖范围更宽,项目投资力度更大。我们要积极争取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能力建设、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相关项目。要针对畜牧科技的实际需要,向财政等部门争取科研推广项目和工作经费,并争取逐步列入财政预算。要力争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科技的投入有所增长,为“十一五”畜牧科技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鼓励畜牧企业逐步增加科研投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是必然趋势。要通过提供信息、开展服务、牵线搭桥、协助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对重大技术研究的投入。要组织同类畜牧企业,针对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和组装推广,不断提高畜牧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

三是引导社会增加对畜牧科技的投入。引导二、三产业方面的企业,投资创立畜牧高科技企业;协调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部门,对畜牧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扶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筹集资金,开展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引进外资建立科技型企业,参与畜牧科研开发。

(三)加快畜牧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立足项目促科技力量整合。通过组织畜牧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共同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结合,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开展产学研结合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金融等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资源共享共用、权益合理分享”的思路,通过明确权益分享比例,推进跨单位、跨区域的经科教、产学研协作,形成联合攻关与战略联盟,促进关键性成果的研究和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创新结合机制,完善合作制度,推动产学研合作再上新水平。要建立资源整合的平台。省畜牧办公室正在筹建省畜牧科技联合会,或者建立一个协调性会议制度,吸收畜牧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单位参加,共同研究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申请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代表有关方面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二是完善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明确基层畜牧科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合理设置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发展社会化、公益性畜牧科技服务组织,积极稳妥地将可以交由市场来办的一般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来。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畜牧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基层经营性实体能够较好地运转。

(四)加快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设配套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按照建立“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工作高效”的科技人才队伍的要求,加快建设我省的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加快造就一批畜牧科技领军人物;加快培养一批通晓业务、擅长管理、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形成一支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要求的畜牧科技队伍。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要把畜牧科技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大专院校,为学校确定学科设置、调整专业结构提供参考。根据科研推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锻炼培养人才。针对我省畜牧兽医学科带头人才不足的状况,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顶尖高级专家。

三是重视引进人才。近几年,我省的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和畜牧企业从省外引进了一些教授、研究员和企业管理专家,对于促进我省畜牧科技创新、改善经营管理发挥了重大作用。要总结经验,面向需要,采取直接加盟、技术入股、聘用合作等多种方式,继续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

四是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根据国家政策,结合畜牧科技的特点,逐步建立畜牧兽医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畜牧企事业单位要以搞活分配、完善机制为核心,充分调动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组建起支撑畜牧科技发展的科研和推广队伍。

(五)加速畜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畜牧科研和推广的设施设备。提高科技工作条件,这是畜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保障。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科研、教学和企事业单位设施设备,争取到“十一五”末,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经认定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30个。畜牧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实验室要相互开放,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要建立互通共享机制,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是构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要在开展地方畜禽品种、牧草作物和畜禽疫病病原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基因库和病原毒株库,为畜牧兽医科研奠定基础。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全省畜牧科技数据库,整合集成各学科的资源以及科研项目数据,为提高科研效率、整合资源提供支撑。

三是增强技术推广能力。要积极改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手段和条件,研发配备必要的快速检验检测和小型实验仪器,改善与服务对象的通讯手段,提高畜牧科技推广的工作效率。

四、找准推动畜牧科技进步的切入点,认真抓好当前畜牧科技工作

(一)加强畜牧科技推广运用。科技推广要作为我们做好畜牧科技工作的第一项任务,作为工作的第一切入点。

一是搞好科技入户工程。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千场万户活动,2004年农业部又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活动。通过2—3年的实践,畜牧科技入场、入户活动,不但加快了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而且对推广体制改革产生了有益影响。肥城市和阳信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入户示范点,威海、滨州等是搞得比较好的市,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政府的肯定,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下一步,要抓好科技入户典型,在全省深入推广。

二是完善科技推广制度。总结我们这些年科技推广的经验,根据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精神,在科技推广上,我们要建立四项制度。其一,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挂帅,确定推广的科技项目,对有关方面进行综合协调,整合行政、技术、资金等项目资源,搞好布置、检查、总结等项目实施工作。其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畜牧科技推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家提出技术推广方案,解决技术难题。由当地畜牧科技推广人员担任首席推广专家,具体负责推广项目的技术问题。其三,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分包示范场、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并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以及主要畜产品加工、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其四,绩效评价制。对推广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跟踪反馈。

(二)认真实施畜牧科技重大专项。

一是重视重大专项。课题、项目,这是实施畜牧科技工程的基础,这是培养人才的基础。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要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来实现。

二是选好科技项目。近年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国家和省里对科技项目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强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提高了项目的集中度。作为畜牧大省,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国家和省里科技计划的安排,要重点争取国家“十一五”奶业重大专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科技项目、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这些项目的争取和实施,仅靠一个单位很难完成,必须从一开始就采取优势集成、联合申报的方式,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重大项目。

在项目立项上,要建立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农民、技术员、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做到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选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是搞好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办事。要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搞好项目资金管理,按规定时间落实项目进度,努力达到项目设计的效益。联合立项的有关单位要采取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实施形式,共同促进项目的完成。通过争取和实施重大畜牧科技项目,有关科技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联合的意识,促进人才互动、设备共用、信息共享,为建立开放、高效的畜牧科研体系打下基础。

四是搞好项目验收。要克服重争取项目,轻落实项目的观点。现在,国家在项目管理上越来越严格,并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我们如果不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就会影响对新项目的争取。要争取项目,必须项目选择的好、实施的好、验收检查的好、作用发挥的好。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一是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我省畜牧业对外交流合作是比较广泛的,我们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把握机遇,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畜牧科技上的对外交流合作,我省主要集中在畜禽品种引进、畜产品加工技术、畜禽饲养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近年来,在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等方面加快了交流合作。下一步,我们要全方位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在畜禽品种上,不仅仅是引进品种,要开展育种技术方面的合作;在饲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精深加工、饲料和兽药开发、设施设备等方面要加强合作,特别在实验室建设和利用、疫病防治理论和实践、畜产品质量控制理论和监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等方面,要尽快启动交流合作项目。我们要直接、或者是通过国家有关单位,参与国际畜牧科研计划,也可以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畜牧科研交流合作关系。

二是加大畜牧科技与产品“走出去”战略。要认识到,我省畜牧业在饲养、加工、科研领域中,有几个方面是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我们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走出去”可以锻炼队伍,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信息。是全国的畜产品出口大省,近几年,我们在畜产品出口上,虽然受到动物疫病等方面的打击,但是,我们也磨练了队伍,提高了能力。根据国际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和畜牧业的特点,我们在畜产品出口方面是大有前途、大有文章可作的。我们要以品质好、数量大、品种多、市场广取得胜利。搞畜产品出口,不能低着头做买卖,要建立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要了解国外市场,政府主管部门不走出去是不行的。在畜禽品种上,多年来,我们每年要花3000—400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品种,下一步,我们要制定计划,加快选育我们自己的品种,要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使我们的畜禽品种逐步走出国门。

(四)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培训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下一步,要把科技培训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扩大培训规模。全省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培训每年要达到50万人次以上。要丰富培训内容。突出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畜牧场户经营管理、农牧循环生产等方面技术的培训。要改进培训形式。更多地推行现场培训、流动培训和培训与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高畜牧从业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要抓好培训协调。一方面,要搞好培训与科研推广工作的结合;另一方面,既要发挥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培训。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教材、教师、管理制度。畜禽饲养场、饲养大户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要经过培训,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同志们,加快畜牧科技创新步伐,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大有可为的事业。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畜牧科技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