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主任在农业发展会讲话

时间:2022-04-14 03:17:00

农委主任在农业发展会讲话

同志们:

一、2011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十一五”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二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粮食生产连续增收,农畜产品稳定生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农村其他各业协调推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90亿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11元,同比增长11.5%。主要体现为以下“六个着力、六个新”:

(一)着力拓展产业功能,农业生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新局面。一是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改造中低产田7.56万亩,实施玉米丰产方14万亩,旱作节水农田50万亩,粮食总产达3.2亿公斤,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制定市《绿色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和《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两个标准,连片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7377亩,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4.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2.24万亩,总产达137万吨。高标准建设规模养殖小区53个,其中部级养殖小区4个,全市肉、奶、蛋产量分别为4.64万吨、10.5万吨、3.95万吨,农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种养水平逐步提高。二是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各县(市、区)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发展规模的产业基地。阳曲县大面积种植小杂粮,古交市、娄烦县集中发展马铃薯产业,晋源区、杏花岭区连片培育苗木花卉,清徐县着力打造蔬菜基地县,小店区重点建设奶牛基地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显现。三是新兴产业逐步崛起。围绕省会城市特点,以体现休闲、采摘、观赏、教育、体验等多重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发展到52家,清徐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带动交通、餐饮、服务等行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新增长。坚持“举龙头、促调整、强流通、创品牌”的工作思路,依托60个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梯次企业,规范发展醋业、乳业、果蔬、粮油、肉类及肉制品“五大加工产业”。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85个,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6.7%,带动农户达到18万户。采取政府引导、金融支持、企业筹集和农民集资等多元化融资办法,申请绿色转型资金800万元,推进农业“绿色百强”项目建设,新建和扩建加工项目22个。

(三)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再上新台阶。积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资金、土地、劳力、技术、设施等入股的形式,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4个,总数达到1851个,入社农户2.5万户,带动农户11万人。挂牌认定省级示范社20个,市级示范社84个,县级示范社110个。同时,制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经省人大批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四)着力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三农”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遴选科技示范户4646户,集中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广适合我市的农业新品种50个和主推新技术50项,培训新型农民13.72万人,初步建立起技术人员联系县、指导乡、定点村、承包户的科技服务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好农业投入品、基地建设、市场准入“三大关口”,认定无公害产地6.4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场4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畜产品65.5万只,建立农资经营诚信档案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出动执法人员982人次,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6.44%,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6%,水果检测合格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以“情系百姓、服务三农”为宗旨,多途径开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开展信息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农经信息网”和“服务农民热线”两个信息平台的服务水平。

(五)着力推进“五个全覆盖”,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迈出新步伐。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清徐、小店等8个县(市、区)通过了新农村建设县域规划评审。把集中连片发展作为巩固老典型、引导新典型的重要途径,分四批对乡、村两级干部50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完善新农村领导帮扶包建机制,117个省级重点推进村高标准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五个全覆盖”等工作,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个、市级绿色转型标杆村6个、市级绿色转型示范村6个。坚持“扶贫到村、工作到户”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劳务扶贫10666人、移民扶贫1000人、整村推进4160人,完成2.1万人的脱贫任务。新发展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吊炕等农村可再生能源3537处。

(六)着力加强对外交流,农业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新收获。立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宗旨,精选出包括食醋、果蔬、粮油、肉品、乳品、花卉等13大类、100多个产品,积极组织19个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企业参加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活动,全面展示农业的特色魅力。以推介醋产品功能、体现醋文化魅力为宗旨,成功举办了醋与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实现了内引外联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增添后劲的预期目标。我市贸易成交额达1000多万,有50多家经销商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累计签约金额39亿元。

回顾“十一五”,面对城市扩容带来的城郊耕地面积缩减制约,克服金融危机冲击、自然灾害多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等各种困难和挑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一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迈上5000元、6000元、7000元台阶,年均增长11%以上,绝对额稳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荣获“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称号。同时,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实现增收的比重越来越高。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五年累计投入支农资金30多亿元,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连年增加,2011年突破3.2亿斤。肉蛋奶菜等“菜篮子”稳定发展,产量保持在4.65万吨、3.95万吨、10.2万吨、137万吨左右,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农业综合执法为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逐年提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醋业、畜产品、蔬菜、干鲜果、粮油五大加工产业,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从40亿元增加到7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2%以上,有10多个企业或产品获得部级奖项。四是农业科技进一步加强。农业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逐步壮大并发挥出示范引导作用。苗木花卉、休闲观光等体现都市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兴产业逐步崛起。五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迈出新步伐,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六是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选树确定534个省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以“百村试点、千村美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可以说,这五年,是市委、市政府从市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路径、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的五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的五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的五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农村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二、深刻分析“十二五”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振信心加速推进农业农村转型跨越

(一)准确把握“十二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中央将未来五年的发展定位为“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省、市委“十二五”规划纲要,围绕强化“对标”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描绘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就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以创新、率先、一流的全新理念,用足用好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各类政策,大力实施“百园兴农”工程,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积极发展特色的种植业、先进的园艺业、集约的畜牧业、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的休闲观光业,健全完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定位是:大力发展高端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窗台农业和功能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努力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农民收入翻番、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将市建设成为:

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具有带动力和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保障基地

经济圈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集散中心

农业转型发展和都市现代农业的核心示范区

休闲观光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展示区

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样板市

(二)明确“十二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按照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通过提高单产,使粮食总产保持在25万吨左右,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菜肉蛋奶总产水平增长30%,保障供给率达到60%以上;在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拓展非农收入,力争推进农民收入以年均15%的增速持续较快增长,到2015年达到15000元,实现翻番目标;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引领,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实现翻番目标;强化原材料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协调产业发展,年均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总面积达到8万亩,实现蔬菜的季节性均衡供应,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场)200个,加快“三品”认证和标准化进程,标准化种养覆盖率达到50%以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高标准观光农业景点50个;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对农业的贡献率增长到65%以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率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县域经济,以大县城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亮点片区建设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三)优化“十二五”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必须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不断提高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不断突出优势生产区和核心生产区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作为省会城市,我市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的压力较大,农业发展不必依靠数量取胜,攀比大而全,一定要追求特而优、精而强,靠打造精品来赢得主动。为此,“十二五”期间,必须要紧紧围绕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进城和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市民出城这“一进一出”两大内容,以“百园兴农”工程为引领,大力发展好吃好喝的特色绿色农业、好销好价的优质高效农业、好看好玩的观光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制醋、畜产品(乳业)、蔬菜、干鲜果、粮油等五大加工产业,形成“三大片区、五条线路、六大基地”。具体是:

“三大片区”就是,规划布局南部以清徐为核心的现代农产品加工示范片区、中部以小店区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片区、北部以阳曲县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综合片区的“三大加工片区”。

“五条线路”就是,着力培育西北部(万柏林、尖草坪、晋源)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清徐、小店)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阳曲)黄土风情领略带,汾河水源(娄烦、古交)度假带,东山(杏花岭、迎泽)生态农业观光带的“五条精品休闲观光线路”。

“六大基地”就是,打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特色干鲜果种植基地、苗木花卉展销基地、种苗科普示范推广基地的“六大产业基地”。

各县(市、区)要根据资源条件,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确立发展方向,寻找发展定位,在基地农业、设施农业、园区农业上做文章,加快推进我市建成产业成块、基地成片、辐射成圈、互为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

三、扎实做好2012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百园兴农”战略为引领,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树立“对标”意识,争创一流业绩,着力提升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37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48元,增长11%,粮食总产稳定在27万吨,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万亩,菜、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4.65万吨、4万吨和11万吨,农业产业化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十大工程”:

(一)特色农业推进工程。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县域经济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合并召开,把农业农村工作提升到县域经济层面,形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的发展战略。指出农业兴县域兴,农村稳县域稳,农民富县域富,县域经济要转型跨越,就必须打造现代农业这个基础。特别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总抓手和切入点,计划重点扶持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6个“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专业村的标准是专业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要通过做强产业,培育品牌,建立合作社,培养带头人,创建新机制来实现。种植养殖、加工要搞“一村一品”,农家乐、乡村旅游、民间工艺也要搞“一村一品”,运销流通等服务业也可以搞“一村一品”。基地县的标准是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要围绕制醋、优质杂粮、绿色蔬菜、干鲜果品、苗木花卉、牛、羊、猪、鸡等产业,大幅度提高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在我市,娄烦的马铃薯、晋源的苗木花卉、清徐的醋产业、阳曲县的小杂粮等都具有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希望有关县(市、区)要围绕省里要求,结合当地特色,拿出更多的精力,集中更多的资源,通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比较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启动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引导和带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特色农业标志性工程。

(二)农产品加工提档工程。综合产业、规模、品牌、发展潜力等条件,对农产品加工“513”工程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排队,重新评定,将政策、资金、土地、科技等要素集聚到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提档升级上,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中型骨干企业,带动种养基地建设,扩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打造园区经济、片区经济、条带经济和板块经济,培育知名品牌产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推进肉畜产业的产量扩张、制醋产业的扩产增效、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干鲜果品产业的增值增效、粮油加工企业的升级换代(从今年5月1日起,全部停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作为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引导资源型企业转产、招商引资和金融扶持,推动新上一批技改和扩建项目,在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着力于延长产业链上,围绕龙头企业的扩产增效,传递信息,牵线搭桥,在市域内引导农民建设农产品加工原材料种养基地,把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与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拓展产业化发展的空间和领域,使产业化经营惠及更多的农民,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三)标准化健康养殖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创建标准,围绕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六个畜种,大力引进和更新新品种,推广繁育新技术,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达标创建和试点示范,力争全市打造5-10个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授牌企业,培育储备10-20个条件好、易改造、有潜力的示范后备企业,带动我市畜禽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特别要吸取“三聚氰胺”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沉痛教训,通过建立实施奶站饲料许可证制度、生产企业备案制度、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建立生产档案和购销台账,强化养殖投入品监管。同时,要结合全市即将开展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程示范单位挂牌活动,巩固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准入、质量抽检、标识化等管理体系,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设施农业建设工程。积极落实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落实财政贴息政策,搞好市《绿色日光节能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和《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范》两个标准的宣贯实施,推进设施蔬菜基地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冬春季蔬菜的自给率。以清徐县优势高效蔬菜示范县为蔬菜种植核心区,高标准打造清徐县成子村、集义村,晋源区东庄营村,阳曲县河上咀村,古交市白岸村5个设施蔬菜标准园,重点建设清徐县小武村夏秋菜、阳曲县凌井店旱作菜、娄烦县米峪镇脱毒马铃薯3个露地菜专业生产基地。通过标准园的示范带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以清徐、晋源、小店为重点的南部蔬菜生产片区,以阳曲、尖草坪为重点的北部蔬菜生产片区,以古交、娄烦为重点的西部蔬菜生产片区。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经营,依靠现代科技,推进增产增效,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温室3000亩、大棚7000亩),推动全市蔬菜产量达到157万吨,让农民得到更大收益,为平抑物价奠定基础。同时,以晋源区梅芝园艺、四季青、森泰、杏花岭杨家峪、尖草坪区爱绿园艺等为重点,打造一批高标准的设施花卉基地。

(五)观光农业拓展工程。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城郊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优越条件,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将其纳入全市旅游业总体规划深度开发。依据不同农业分区布局,塑造一批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农业景观,提炼一批具有独特乡情的民俗文化,打造一批富有时代特征的体验农业,发展壮大一批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多功能园区,推动传统农业纯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功能的转变。今年省里计划在我市召开一次规模大、档次高的全省休闲观光农业现场会。我们要借机在全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扶持打造5个省级、10个市级的宜看、宜居、宜游的休闲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园和特色“农家乐”示范点,加大宣传,规范管理,带动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合作社星级打造工程。省人大已经审定通过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颁布实施。要以打造星级示范社和合作联社为重点,加大宣贯实施力度,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发展后劲。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效益农业,连片开发农户流转土地。清徐、晋源、小店、古交、娄烦、阳曲六个县(市、区)和全市70%的乡(镇)要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纠纷仲裁中心,加强服务和引导。要把“一村一品一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普遍的模式加以推进,鼓励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清徐有个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新苗合作社,是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其生产的葡萄在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上得到了一致好评)。要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发展定位上由注重数量向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服务内容上由单一的生产服务、生产合作向生产、经营、信息、技术等综合服务、多领域合作转变;组织方式上由农户之间单层次的合作向跨区域、跨专业的多层次联合合作转变;运转机制上由松散的生产合作制向紧密的股份合作制转变。今年省里还计划在我市召开一次全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各县(市、区)要抢抓机遇,争取主动,集中打造观摩点,借机扩大影响力。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要深刻认识到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能,在进一步巩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信息化服务、农业综合执法等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着重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尖草坪、万柏林、杏花岭和迎泽四个区应集中精力加快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任务。要利用国家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的有利契机,启动实施玉米、马铃薯、蔬菜等现代种业推进工程,扶持种业公司做大做强,优化提升种子质量。清徐、小店、晋源、阳曲要加快推进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进度,使其尽快投入使用,充实和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严格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加强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基地直销和“农超对接”模式,加强流通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整合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继续加强同北京的区域合作,重点组织举办好第二届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

(八)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同时,要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主线,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抓好以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大幅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重点要通过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出并举,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今年力争培训农民3万人以上,科技入户3000户,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突出片区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工程,积极探索具有省会城市特色的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新路子,全力组织实施好娄烦县以马铃薯种植为主、阳曲县以小杂粮深加工为主的片区开发项目,完成劳务扶贫1万人、脱贫1.9万人的任务。

(九)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继续筛选117个省级重点推进村加快新农村建设,今年全市要重点打造50个一流标准的新农村。按照交通连线、产业连片,公共服务共享、文明社区共建的思路,实施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每个县(市、区)都要集中打造1-2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建设亮点片区。结合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开展以街巷硬化、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和沼气建设为重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继续做好机关、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工作。抓好乡镇和重点推进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协调配合有关部门着力推进新的“五个全覆盖”,特别是要牵头组织实施好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

(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农村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12.26亿元,实施玉米丰产方补贴等“十大惠农政策”,投入43个亿,启动粮食高产创建、高标准粮田创建、现代种业等“十大强农工程”。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积极申请资金扶持,及时研究跟进措施,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四、全面开展“对标”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用一流的发展环境推动全年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的“三农”工作新形势,面对全市上下围绕转型跨越、树立对标意识、争创一流业绩的新任务,我们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处理好“千条线”和“一根针”的关系,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要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的思路,办好“三农”的事情,严格项目监管和工作考核两项硬措施,切实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优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能。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干部强化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前沿知识更新,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奠定技术服务基础。全方位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从根本上改进政务服务管理水平。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结合建党90周年活动,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加快推进效能建设,坚决查处利用职权谋取不当利益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严厉杜绝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和吃拿卡要等现象。

(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要继续抓好机关作风纪律整顿,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以治理“庸懒散”为突破口,认真落实“五个不准”和“八条禁令”,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益,以治散正风气。要深入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倡导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开展下乡驻村“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更多时间放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上,从一线总结经验,从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研究思路,在一线提出对策,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推进工作。在调研中,对属于农业部门职责的问题,要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大胆创新,推动落实;对不完全属于农业部门职责范围、却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议,当好参谋,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解决。

(三)强化目标责任,严格考评考核。对全年目标任务,将通过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分解下发到各级各部门,形成年初目标任务分解到人,年中目标落实督促到位,年尾考核结果评比排队的流程体系。特别是要结合目标任务,量化考核指标,调整评分办法,完善考核程序,对所有考核项目进行全市排队,向各县(市、区)委、政府反馈,作为明年农村工作会、农业工作会表彰的重要依据,而且还要和下年度农业项目资金的安排挂钩,真正起到风向标、指挥棒和助力器的作用。

(四)加强项目监管,推进反腐倡廉。全面贯彻落实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和市纪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加快建设具有农业系统特色的惩防体系。要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监督检查,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项目申报、审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对不负责任、违规运作、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务必于3月底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在建农业项目验收任务,对未按期完成的单位及负责人要启动问责制。下一步,市农委将出台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规范项目的申报流程和执行监督,确保资金不“跑偏”,干部不“出轨”,项目不“出岔”。要围绕动物疫病防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农及扶贫专项资金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重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普惠广大农民。要加大“并州阳光农廉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各县(市、区)务必要在4月底以前建成开通,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运行。

同志们,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可以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关注重点领域,抓好关键环节,加速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确保开局之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努力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在转型发展中开创新局面,在跨越发展中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