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农机推广现场会讲话

时间:2022-03-14 05:51:00

局长在农机推广现场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虽是黄河冲积平原,耕作层较厚,土地肥沃,但生产责任制后,土地耕作单位变小,机械反复碾轧,致使土地板结,透气性差,地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改革耕作制度,提高耕作质量。机械耕作程序复杂、重复碾轧造成作业成本上升,土地板结,也需要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益。保护性耕作就是一项很好的耕作制度,完全符合的情况,但由于我们最初认识不到位,在2004年之前,保护性耕作对于尚是空白。2005年,我们对保护性耕作进行了小面积的试验,取得初步成效。2006年,由市局局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全市各县区农机局长及技术人员,到河北藁城市和我省东部潍坊、东营参观学习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并组织各县区农机局长参加省办举办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班。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和参加省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全市农机系统领导及技术工作人员认识。在此基础上,为取得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市局结合我市现有耕作制度存在的不足等问题,经市政府领导批准,组织了由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农业的领导,市农机、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县乡农机、农业、水利专家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100余人参加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市土壤耕作质量》研讨会,为我市开展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耕作质量展开研讨。会后并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改善我市土壤耕作质量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全市土壤耕作质量的实施意见》(菏政发[2006]54号),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等部门和有关专家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农机局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市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土壤耕作质量,为促进保护性耕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领导和资金保证。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制度的改革,要改变人们对传统的耕作模式思维,必须加大宣传,营造一个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氛围。在宣传工作中,我们采取“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版块,网上有页。2007年秋季,我们制作了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专题讲座,在电视台多次播放。市县乡三级现场会、演示会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大篇幅报道。二是利用现场演示会,向农民群众演示作业效果和技术操作过程,组织农民参观小麦长势。三是与农机生产和经营企业联合,带着保护性耕作机械,送科技下乡,让农机赶大集。特别是2007年夏秋两季在各级农机科技示范园都举办了小麦高留茬联合收获—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现场演示会;玉米机收—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现场演示会,使农民群众大开眼界。通过广泛宣传,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成了千家万户、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话题。两年来,全市共举办机具演示会、机械作业现场会100多场,印发明白纸、宣传材料等10万多份,赶科技大集10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2万余人次。

(三)政策引导,重点倾斜。为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实行重点补贴,优先补贴。在中央、省规定补贴的基础上,对农户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实行“双补贴”。对购置免耕播种机的农户根据所购品牌的不同每台再给予1000元或2000元的地方财政补贴,对购置深松机的农户每台再补贴机具价格的30%;同时对示范园区内实施玉米联合收获、玉米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小麦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地块,每亩分别给予15—30元的作业费用补贴,有力地促进了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

(四)精心组织,层层培训。为保证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利用省办编写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教材,结合农机生产及经营企业,深入到各县区和有关重点乡镇,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为提高培训效果,一是领导带头讲。市县农机局长带头学习研究保护性耕作,并亲自在培训班上进行讲课;二是深入基层直接面对面培训农民,让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实施要点和效益,使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把握技术要点及相关配套措施;三是重点培训机手,采取办班为主,现场为辅,田间指导等方式相结合,使机手达到了解知识,掌握技术,熟练操作,能够维修,还会宣传的目标。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班50余次,共培训基层乡镇干部、农机技术人员、机手和农民共3000余人次。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干部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调动了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建设园区,示范带动。自2005年,市农机局在牡丹区农作物原种场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农机科技示范园以来,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就被列为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工作。要求市县乡三级都必须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市级1万亩,县级2000亩,乡级500亩。市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在示范园内重点实施小麦高留茬机收(留茬高度在20cm左右),玉米联合机收、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机械深松,小麦(玉米)免耕播种等机械化技术。为激励县区建设示范园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考评办法,对建设情况良好、面积规模大、技术项目全、辐射带动效果好的科技示范园建设单位,经市局验收考评进行表彰奖励,并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三、二、一万元的奖励。仅2007年全市就发放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奖励资金15.5万元,作业费用补贴52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设县级以上农机科技中心示范园区11处,乡级示范园50余处,面积达到近10万亩,在示范园区内各级召开现场观摩会50余次,组织群众参观十几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市共带动玉米机械免耕播种80余万亩,玉米机收70余万亩,玉米秸秆还田300余万亩,小麦免耕播种17万亩。

(六)引进革新,搞好研制。做好机具引进和研制开发,为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提供物质技术保证。2005年,我们积极引进了河北华勤产保护性耕作机械、西安西旋旋播机在我市进行试验示范。在示范应用中,发现一些不适宜我市农艺要求的问题。针对机械存在的不足,我们结合郓城工力、奥龙等农机生产企业对保护性耕作机械进行技术革新,并开发研制出了满足我市农艺要求的保护性耕作新机具。例如,奥龙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2BMFS-200免耕施肥播种机;郓城县工力有限公司研制的2BLMFS-8-4-3多功能免耕播种机和1ZS-150型震动深松机;省明庆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4JQM-110型玉米秸秆切碎机灭茬还田机。这些节本增效新机具的研制推广,有力的推进了我市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进程,为大力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物质技术保障。

(七)全力服务,利益驱动。为推动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为机手和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技术服务。在作业期间,组织市县农机推广部门和各生产厂家成立技术服务队,携带配套维修零部件和工具设备实行跟踪服务,做到机手有困难随叫随到,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减少故障,保证其正常作业,提高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作业面积。二是组织作业,增加机手收入。在整个保护性耕作作业市场没有形成之前,我们对作业机手进行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主要是靠示范园带动周边作业。在示范园内实行统一作业、统一收费,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面积。例如,牡丹区机手晁忠起、李文振、刘景方等在牡丹区市、县两级示范园内进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每个机手平均作业1000亩以上,收入都在2.5万元左右。定陶机手李合兵、李合桥兄弟俩在定陶县示范园内作业,均在800亩以上,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同时还组织了部分保护性耕作机械开展跨区作业,进一步增加了机手收入。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实施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增产效果明显。2007年,由于天气原因,全市有130多万亩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而在示范园内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基本没有出现倒伏现象,通过测产每亩增产平均在80公斤左右。秋季,对2007年免耕播种的玉米,我们邀请农业专家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地块亩株数比人工点播增加了1067株/亩;采用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玉米平均亩产比人工点播的玉米增产130.8公斤/亩,最高亩增长达到207.8公斤/亩。

(二)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快速提升。2006、2007连续两年我们针对适宜机型重点推广、重点补贴,有力地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新增免耕播种机593台,保有量达到776台;新增大型拖拉机2396台,保有量达到21216台;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582台,保有量达到1392台;新增玉米秸秆还田机2277台,保有量8200台;新增大型深松机122台。

(三)社会效益凸显。保护性耕作的全面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据测算,实施保护性耕作平均每亩可实现节本增效110元。由于机械化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清除了秸秆污染源,解决了乱堆、乱放、乱烧等问题,净化了农村环境,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保护性耕作的保证。保护性耕作是耕作制度的的一次革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农机部门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各方面的配合。农机部门应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以取得支持,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要带头深入学习研究保护性耕作,制定具体的推广和实施方案。只要领导重视了,政策有了,资金也有了,工作开展就有了保证。

(二)因地制宜,选择机型,是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关键。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先进适用机具和技术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成败的关键。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推广的小麦免耕播种机既要做到播幅适度又要保证施肥深度、起垄等作业质量,还要有利于生产管理,便于追肥、浇水。在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性质不同,进行不同的作业模式,在粘土地上推广保护性耕作要慎之又慎,要根据地性采取保墒措施。如有坚硬犁底层的土地,在免耕播种前进行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有利于水分下渗,应边深松边播种;如墒情较差,要注意保墒,保证一播全苗。只要把好出苗关,就成功了一半。因此,选择好适宜本地的机型和技术,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成功的基础。

(三)强化机手培训,是搞好保护性耕作的重点。保护性耕作实施的主体是机手和农民。机手即是农民又是保护性耕作的实际操作者,还是保护性耕作的宣传员。培训好机手使其熟练掌握机具操作技能,对于保证耕作效果,加快推广步伐起着重要作用。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保护性耕作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兄弟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东风,按照市政府和省农机办的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进一步加快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