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新课程实验动员会讲话

时间:2022-05-24 10:37:00

县长在新课程实验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从今年秋季开始,我县将随全省一起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全面启动。本次高中新课改是一场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为主要内容的重大改革,我们必须本着“积极进取、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研引领、以校为本,政府主导、通力合作,分段培训、全员参与”的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以教育创新的理念,立足我县实际,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精心安排,确保我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刚才,张局长对全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课程实验

普通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变革,对于新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就是要求教育部门要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各项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对高中教育明确的、科学的定位,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是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灵魂是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将从根本上打破应试教育的模式,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采用学分制、选修制、模块制、学段制等四项制度,新增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所以,我们应牢牢把握机遇,把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

(三)搞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基础性。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带有转折性的阶段,是奠定一个人终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程实验就是着眼于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复杂性。新课程实验对课程的功能、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课程管理、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深刻变革。它不是简单地改一改教学内容、换一换教材,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三是关联性。普通高中教育既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又影响到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既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又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既关系到学生、教师、学校,又关系到家庭、政府、社会,牵一发动全身。搞好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即可巩固义务教育,又会使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变化。四是创新性。虽然全国先期进行实验的地区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每个地区情况不一样,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我县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新课程实验。这些特点决定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牵动着教育工作全局的实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抓好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很好地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

总之,这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对传统的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树立改则必胜的决心,切实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二、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群策群力地推进新课程实验

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关系到广大高中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与高考改革紧密相联,社会影响深远。高中课程改革比起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专业性更强,情况更复杂,社会更关注,难度也更大,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同时,需要全社会给以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切实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统筹协调,确保组织领导到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政府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育、发改、财政、人劳、编办等部门。县上成立了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共同组织落实好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高中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部门要全力组织实施好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抓好培训体系、研究体系、评价体系、督导体系建设,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编制部门要在整合现有教师资源的基础上,研究新课程实施带来的新增因素,合理核定和调剂高中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发改部门要根据县政府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将高中标准化建设,特别是教学实验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人事部门要重点解决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职称评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县教育局以及各高中学校要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组织,成立局长、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相关股室及实验教师为具体责任的“横到底,纵到边”的新课程实验组织领导责任体系;还要建立健全新课程实验运行工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和“有法必依”,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有序、有效、有力的进行。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倾斜政策,确保课改经费到位。县财政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落实足额且长效的新课程实验专项经费保障,通过一定的倾斜政策,不断提高标准,解决新课程实验的启动资金和教师培训经费。同时,各高中学校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学校课程资源现状分析,摸清家底、算清底数,包括校舍、设施、器材、师资、图书等情况。这些条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基础和支撑。在对自身发展现状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课改实际需要,及早动手,增加对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以及体育、艺术、劳动技术等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设施、仪器的补充、更新和配备,为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营造课改氛围,抓好舆论宣传,确保氛围营造到位。

有关部门以及各高中学校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学生、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营造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浓厚氛围,创设政府重视,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有效环境,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课改局面,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内涵发展,规范运作,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课程实验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系统工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导服务的功能,促进全县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深入地进行。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做到三个加强。

(一)加强校本研训,实行内涵发展。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入推进课改实验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要建立研训机制。县教育局以及各高中校要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长效机制,围绕新课程实验,通过制度引导、政策扶持、评价激励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训。要拓宽研训领域。以县教育局统筹,打破各普通高中学校之间封闭自守的教研局面,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学校积极开展校际教研,切实树立大教育观念,实行一盘棋推进,致力形成全县各高中校之间互补共进、合作共赢的局面。同时,各高中校要积极与省内外课改实验典型示范学校建立咨询、指导、服务等合作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有效开展研训活动。

(二)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专业成长。一是要补充短缺教师。针对新课改实验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方面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专业教师短缺的实际问题,县上将在选招教师中拟考虑选招一定比例和数量的专业教师充实到高中教育教学第一线,解决各高中学校学科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要抓好教师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全县普通高中教师实行“全员、全面、全程”培训,同时,要做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研人员和学校领导的培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使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和高中教师适应新课改、走进新课改、驾驭新课改。三是突出指导服务。县教育局要成立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专家指导服务组,定期深入各高中学校进行新课程实验指导、服务、监督、评价等工作。同时,各高中学校要聘请省、市等课改实验专家定期进行指导,与课改基地学校定期开展互动活动,及时解决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督导评估,突出示范引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今年乃至近几年督导工作的重点,对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课堂教学等新课程实验各项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专项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进一步发掘典型,总结经验,进行宣传推广,示范辐射,有效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教育部门要将各高中校课改实验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对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和先进教师进行大力表彰,有效发挥模范带动和先进激励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课改实验有序进行。

同志们,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个高中教育的探索、创新和深化的重要教育实践,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提升我县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实现“建设西北教育名县”的战略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