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形势报告会领导讲话稿

时间:2022-01-11 05:40:00

职校形势报告会领导讲话稿

各位老师:

今天,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形势报告会,能够借此机会,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回顾的发展、展望的未来,我非常高兴。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五个问题。

一、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底,州和平解放,全州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建国年来,全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的巨大成就。特别是1978年党的届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州的开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当今全州已经从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自治州,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总体上越过温饱步入小康,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是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全州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10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8倍,年平均增长12.0%。经济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人均GDP从1978年的131元上升到年的2319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也表现为人均指标的迅速提升。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231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2.8倍,年平均增长11.2%。按现行汇率换算,全州人均生产总值405美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大提高了财政实力。年全州财政收入12.64亿元,比1978年增长66.4倍,年均增长17.6%。全州经济综合水平从建州时的全省挂末位次上升到全省第6位,在全国31个自治州中,从挂末位置上升到第13位。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优势产业快速发展。1978年前,全州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国家对州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很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结构演进也十分迟缓,直至年之前产业结构始终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格局,产业层次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年经济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年我州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立足本州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经过大力加强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已由1980年的64.7:12.3:23.0转变为年的31.96:37.58:32.50,逐步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初步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长期以来,全州农业生产单一,技术落后,农产品主要以粮食为主,农业多种经营发展不够,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农村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积极发展科技农业、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年农业增加值31.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5倍,年平均增长7.1%。粮食总产量102.28万吨,比1978年增长2倍,年平均增长2.7%。油料、烤烟、水果、牧业、蔬菜等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州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年全州油料产量3.26万吨,比1980年增长15.6倍,年均增长12.4%;烤烟产量最高年产达2.53万吨,比1978年增长18.2倍,年均增长12.0%;茶叶产量2047吨,比1978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7.3%;水果产量5.23万吨,比1980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12.5%。肉类总产量达18.03万吨,比1990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9.7%;蔬菜产量达72.54万吨,比199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5.4%。

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三中全会以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结构畸形,只有一些手工作坊,1981年全州工业总产值6387万元(1980年不变价),由于规模小,基础薄弱,企业组织程度低,结构上具有初级的并依附于农业的性质特征。全州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是90年代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日益增多,工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电力工业超常规发展。年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31.52亿元,比1982年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16.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7年的8.7%提高到年的30.9%。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后劲大大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州时不足1亿元,直到进入九十年代,投资规模逐年加大,1998年超过10亿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67亿元,是前50年累计投资的2.4倍。

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强了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支撑经济增长能力大大增强。先后建设了木浪河等多个水库,确保了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电力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从缺电到输送电的转变。南北盘江的航道治理和码头的建设,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建成了兴义机场。公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路油化网络贯穿全州,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高速公路全线70多公里。南昆铁路建成通车。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已形成包括数字微波、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分级交换等现代通信技术手段的完整的通信体系。电信网已经完成由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基本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全州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到年已达40.44万门;移动电话从无到有,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06万户。全州电话已全部实现程控化。

四是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新中国成立后,我州城乡市场处于高度计划经济阶段,实行的是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封闭式、多环节、低效益的流通体制,消费品市场货源紧缺、缺乏生机。1978年后,全州商业在改革开放中搞活,商品流通体制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节机制转变,商业发展格局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特别是建州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货物供给充裕。一批大商场,县城中心市场、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构成了多渠道、少环节和城乡一体化的流通网络。一些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仓储式商店、连锁经营店等不断涌现。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2亿元,比1981年增长10.9倍,平均每年增长11.9%。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环境日趋完善,促使了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特别是住房、汽车、通讯、旅游等居民消费持续升温。

五是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实行改革开放之前,全州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1982建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就业多元化,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成倍增加,得到的实惠最多,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元,比1978年增长17.7倍,年平均增长11.9%。在农村,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的快速发展、农副产品价格的逐步放开以及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46元,比1978年增长31.3倍,年平均增长14.3%。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385元增加到年的5136元,平均每年增长11.1%。在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年,生活水平向着追求享受型和发展型的小康生活转变,从“吃、穿、用”消费转向了“住、行、游”消费;主要耐用消费品发生明显变化,从过去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为特征的“四大件”逐步过度为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音响、电话、手机、空调等为主,家用电脑、轿车等新的消费品也普遍进入部分居民家庭。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消费品种趋向丰富。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96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主要表现在住房质量的明显提高,年人均住房面积达20.99平方米,其中人均钢筋结构为4.05平方米。

六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州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加大了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整体投入,使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州人民能够“少有所学,壮有所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发展局面初步形成。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州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经济落后、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全面发展。当前全州教育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教育体系。年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46%,全年中小学在校学生61.32万人,全年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302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122人,全州共有教职员工240人。科技事业发展令人瞩目。科技成果不断出现,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取得了一定成绩,从事各项科技活动的科技人员逐年增加,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上千人。全州有上百项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为全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到年,全州电视覆盖率达89.02%。切实加强卫生机构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全面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引进和培育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卫生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

通过以上的纵横对比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为我们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闯出之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州为什么始终能够把握机遇,经受住国家宏观调控、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减速的种种考验,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我认为,值得总结的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从实际出发,选准正确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州的发展道路并不是现成的、平坦的,其中不乏风风雨雨和艰难曲折。州历届领导能够实事求是,积极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适时提出不同的战略方向,正确引导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大胆改革,建立良好的发展机制。20多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特别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努力建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模式。深化企业改革。我们实行政企分开。各级政府从直接投资办企业转向投资环境建设,行政机关与其所办企业彻底脱钩,建立起公有资产管理运营体制,完成了政府由经营企业向经营资产、行政管理向产权管理的转变。目前大多数国有和集体企业已经完成转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到今年底,全部国有集体企业都将完成改制。推进所有制改革。随着非公有企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姓社姓资”的争论。我们认定,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就坚持,就大胆去做。因此我们没有卷入争论,而是引导发展,加强管理。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我们积极探索,初步建立社会共济和自我保障相结合,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项目较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末全州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9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3万人。先后建立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总之,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极大地解放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多管齐下,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与人文环境,形成综合环境优势,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扎根,加快的建设步伐。

在投资环境方面:我们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的战略,先后建成了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依托南昆铁路,大力发展以现代流通业为主的商贸物流产业,促进全州大生产、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形成中心城镇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局面。

在政务环境方面:我们推广一站式服务制度、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协调会议制度等,提高了办事效率。政府各部门全面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创造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环境。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在法律环境方面: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和企业及时掌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行政,秉公执法,为外商提供完善的法律中介服务,切实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环境方面:按国际惯例办事,积极清除所有制度歧视,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规齐有序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防范安全事故。加强经济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坚决遏制乱贷款、乱集资等行为,创建金融安全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在人文环境方面: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州,积极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努力繁荣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市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竞争、效率、环保、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塑造了诚实守信、开放兼容、勤劳务实、不甘人后的精神,促进了我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再次飞跃,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我州经济发展处于全国滞后位置,但就区位来说,它在大西南是一个承接东部与西部的内陆重要地区,也是南(宁)贵(阳)昆(明)产业带的一个重要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拥有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

一是西南交通的便捷通道。我州虽然是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三不沿”地区,但却有近海、近江、近边的相对区位优势。南宁至昆明铁路和324国道线福州至昆明、320国道线上海至瑞丽经州境而过,州府所在地兴义的出境公路,南往广西,西往昆明,北往贵阳的重要公路干线已经建成。兴义飞机场建成营运。北盘江、南盘江汇入红水河后,经过几年的航道整治,现已成为唯一出海的水上通道,500吨船位可直达珠江口磨刀门。这样,成为大西南的心脏地带和交通枢纽,不仅为各方区位优势互补的运输捷径通道,而且在经济发展中为发挥各方优势承担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功能。

二是“西电东送”的枢纽。我州具有水火互补的能源优势。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发电量涉及的拥有装机1000万千瓦。已建成的天生桥一、二级和鲁布格水电站,装机容量达312万千瓦,加上州内已建成的一大批小型水电站,总装机近400万千瓦,除满足境内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电外,每年售电给广东160亿度左右,占广东电力市场份额10%以上。目前布局兴义火电厂,还有已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平班、鲁贡、马马崖、光照等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将增加300万千瓦。这样,在近期内可以实现“水火互济、相互调峰”的发电格局。由天生桥至广州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三回交流,一回直流已投入使用。由西到东的电网网络已经形成,是直接承担大西南“西电东送”的枢纽地区。

三是矿冶结合的原材料基地。我州已发现矿产41种,现已探明储量的有21种。在众多的矿产中,煤、锑、金、重晶石、硫铁矿等最具有优势,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煤炭远景储量约180亿吨左右。黄金远景储量达500吨以上,被誉为“中国金州”。

四是举足轻重的生态屏障。境内的河流均属珠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其生态屏障作用极为重要。此外,这里气候温和,降雨充足,生物资源丰富。以绿色产业为特征的特色经济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总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蓝图是十分宏伟壮丽的。但是,要实现这个蓝图,我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迎接巨大的挑战,当然,首先必须抓住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宝贵机遇。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深化,产业与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进一步加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同时,中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处在泛珠三角9+2与东盟国家的中部,为我们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的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目前整个珠三角区域已经成为一个联系紧密、充满活力的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强大的经济组合,将有力带动我州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转型。

第三,我们拥有许多比较优势。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泛珠三角地区,我们一是具有区位和交通优势。对外交通有公路、铁路、水路、空路,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便捷,使的辐射带动能力也相应得到增强。二是产业配套完善的优势,使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三是体制优势。我们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

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外部环境来讲,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但是国际间不确定因素也有所增加。从内部环境来讲,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让我们感到困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将会影响到下一轮的发展。一是投入产出效益较低。我们现在主要还是依靠廉价出卖资源来换取收益,投入产出效益很不理想。二是吸引外资的质量亟待提高。我们吸引大财团、大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利用外资、扩大出口的后劲不足,引进高科技含量项目和著名品牌的企业较少。三是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四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镇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仍然偏弱。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少。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同时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结构性失业的现象比较突出,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压力较大。由于年龄、文化、技能、观念、素质等原因,目前我州有相当一批农民就业困难,出现了大量外来劳动力就业和一批本地劳动力失业并存的现象。五是整个发展环境的综合竞争力不强。虽然我州早就确立了“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意识,积极营造和优化发展环境,但与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综合环境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不够,工业“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等。存在的以上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发展中前进中的问题,当然也有我们自身工作上的问题,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又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发展能力。

四、同心协力,再创辉煌

迈进新世纪,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州如何再创新辉煌呢?

今年春节,总书记到州视察工作,给我州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精神动力,全州上下掀起学习和贯彻总书记到州的重要讲话及《总书记在考察结束时的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州上下的一致共识,为了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我州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发展环境,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托资源,打造资源型经济将是我们的着力点,依靠大投入,促进大开发,形成大循环,实现大跨越。抓好整合、创新、提高、发展,创造优良发展平台,建立优质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服务队伍。

整合,就是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与优化配置,改善结构,提高效益,增创优势,推动发展。从产业布局、链条、品牌等方面入手,整合产业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

创新,就是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在观念、结构、科技、制度、环境五方面推进创新,实现新突破,增创新优势。

提高,就是要从投资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五方面入手,提高环境的综合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科技开发水平,提高整体竞争力。

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向境外、州外和民间放开,以放开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到年,全州生产总值将在“”的基础上翻一番,突破24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0亿元左右,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400亿元以上。我们初步考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着力调整农业结构,主攻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优质稻米、烤烟、茶叶、甘蔗、干鲜果、蔬菜、中药材以及油桐、油茶等特色农产为重点,主攻质量,增加总量,形成规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完善、规范和健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种草养畜,按照“三个做大”(草场、品改、畜群)、“两个扩张”(奶牛、波尔山羊)、“一个严防死守”(畜禽疫病防治)的要求,增加投入,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推进百万亩草畜配套工程,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引进市场机制,积极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牧业产值和效益,力争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

二是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年,建成两横(65#和汕昆)高速公路和两纵(兴义至省城贵阳的高速公路连接和毕-水-兴)高等级公路的高速主骨架公路网。建设以经济路、旅游路为重点,基本形成连接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枢纽、重要港口、码头、主要工矿区、旅游目的地和县与县之间的二级公路网络。继续实施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实现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95%以上的行政村通机动车。努力争取和推动南昆复线和隆百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并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加强兴义机场营运管理,下大力培育客源市场。进一步改善南北盘江出海中通道的航运条件,充分发挥航运的优势,缓解南昆铁路和公路运输压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着力抓好水车田、坝潮、菁口、柘仑、桑郎水库和兴中灌区续建工程,加快盘江灌区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早日开工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市政工程建设,增强城镇集聚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是突破“两电”建设。建设北盘江流域梯级电站、兴义电厂、安龙自备电厂、平班电站及一批中小型水电项目,到年全州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加快兴仁至深圳500千伏输电大通道的建设,完成兴仁500千伏换流站、安龙500千伏变电站、德卧等220千伏变电站和一批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善供电网络,提高供电质量,增强全州用电自供能力。

四是加快煤炭开发。加快煤炭资源勘查,力争普兴矿区列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今年开工建设糯东400万吨大型煤矿及建设一批安全、高效、低排污的大中型骨干矿井,到年实现煤炭生产能力2000万吨,形成“大煤保大电”、煤电联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建设重化工、煤化工基地。以安龙昌宏化工为龙头,到年,形成年产64万吨电石、32万吨烧碱、40万吨聚氯乙烯的重化工基地;以实施兴化“2030”工程为重点,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全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积极发展铝煤电联营。利用南昆铁路运输通道,充分发挥我州与广西百色地区各自的铝和煤、电优势,推进与广西百色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实现铝、煤、电联营,到年,争取建成兴义电解铝及铝加工基地。

七是加快黄金开发。州黄金资源丰富,要在积极作好黄金资源地质勘探基础上,加快贞丰水银洞、烂泥沟金矿建设,狠抓金龙、金兴公司原生矿选冶和扩能,推进泥堡、雄武、板其、大观等金矿风险勘探,到年实现黄金年生产能力50万两。

八是大力发展旅游、医药、建材、信息等产业。加强旅游规划,搞好配套服务,加强区域合作,全力打造我州特色旅游品牌,形成后续支柱产业。积极支持药业企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和保健品,引导医药行业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药业产值突破10亿元。以瑞安水泥为龙头,积极支持瑞安水泥第二条生产线建设。采取租赁、收购等方式置换一批小水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步伐,完善信息通讯网络,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创造条件发展信息业和制造业。

九是建设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我州地处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环抱之中,其生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珠江下游地区的安全。今年元月,南盘江上的万峰湖承担了珠江压咸补淡任务,紧急调水5亿立方,确保了珠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建设好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事关流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生态建设上,重点规划100万亩竹基地、100万亩经济林、100万亩人工、半人工草地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工程建设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把生态建设与培育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是进一步抓好精神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目前已具备的良好物质基础上,下大力气抓好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发挥政治优势,进一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全社会的精神支柱,把精神文明抓得更好,形成两个文明相互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局面。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加快经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塑造开拓、创新、团结、诚信、务实的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明程度;认真抓好社会信誉建设,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与时俱进办学,努力学习成才

职业技术学院比较年轻,正式成为专科院校,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师生员工按照州委、州政府“边教学、边建设”和“分两步走”的指示,采取“市场导向、院企合作、学训并举、定单招生、两证毕业”的办学方向,在办好高职、普通中专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短、平、快”的特点,积极与州内外工矿企业、院校等加强联系和沟通,目前,已培训输出学员1279名。学院各项工作有声有色,生气勃勃,令人振奋。州委、州政府对学院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对你们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州要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增强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的升级转型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必须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州委、州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建成了教育强州,才有可能成为科技强州,进而成为产业强州。当然,建设教育强州,关键是教育战线每一位同志的努力奋斗,大家都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

作为州唯一一所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在我州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强调:“没有适当的高等学校和科研,任何国家无法实现自身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无法缩小与发达工业国家的差距。”因而,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中心、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的苗圃和创业者的摇篮”,成为州经济社会升级转型的有力依托。州委、州政府对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寄予厚望。在此,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对职业技术学院,也对全州教育战线提几点希望,供大家参考。

一是创新办学机制,推动教育产业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州的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规模大。我们不但要承担本地户籍人口的教育,还要办好大量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二是需求多元化、多层次。我州需要培养的人才多种多样,涉及电力、煤炭、黄金、建材、医药、食品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培养一大批技能较强的产业工人迫在眉睫。三是教育与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必须从教学内容、研究方向、培养模式、办学方式等各方面入手,加强与科技和经济的对接,更加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创新办学体制,重点是推进办学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我们要看到,面对我州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公办学校的传统体制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职业技术学院应当立足时代特点与地方特色,以加强产学研的横向联合为重点,积极创新的办学机制。前不久,学院与安龙金宏公司、电建二公司、盘南电站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并引进两家福建企业为实训基地,为校企结合奠定了基础。学院还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河海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开办成人本、专科学历层次教育。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我希望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和大学合作的一个新载体,通过合办研究所、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生院等形式,引入大企业和著名高校合作办学,在获得资金、师资和技术、信息的同时,获得面向前沿、联合攻关的宝贵机会。职业技术学院要大胆探索,积极尝试,走出一条合作办学、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二是优化教师队伍,推动素质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教育强州,首先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我州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创业环境和生活条件,采用年薪制、聘任制等方法聘请国内外教授、学者到校任教,切实加强师资队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学院人事编制和分配方案,逐步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公开招聘制,建立和完善公平、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为学院建设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最近,我们以州政府的名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了5名资深教授作为学院医药系的客座教授,为全院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积极的示范。与此同时,要以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与考核工作。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强调终身学习,勇于创新、严谨自律、敬业奉献,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带动学生。

推行素质教育,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适应我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层次、科类和形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采用“合格+特长”或“合格+发展优势”等摸式因材施教。

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功能扩展的重要体现。职业技术学院要努力抓住有利机遇,主动走出校门,大力拓展与企业和其他高校的双边或多边技术合作,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通过在职培训、委托培养、委托研究、相互兼职、联合攻关、技术入股、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吸收风险投资等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成果转让或风险投资等关系,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步伐,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多位一体的高等教育模式,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联合,形成市场、企业、学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此,我想通过在座的各位老师向在校的青年学生转达几点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校的每一个青年,都即将承担建设全州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历史使命,切实增强作为一个青年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投身到的经济建设的热潮中,为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21世纪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21世纪也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百倍珍惜。作为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树立远大志向,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旺盛的创造力,在时代的大潮中搏击奋进,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开拓创业,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

最后,祝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使重点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