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科学规划总结会上讲话

时间:2022-06-22 05:22:00

县长在科学规划总结会上讲话

把“惠民富民”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切行动的目标。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富民。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让改革发展的效果更多地惠及全体群众。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就业、社会保证、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热点难点问题。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县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五年,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扩大开放的五年,和谐发展、繁荣稳定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围绕“工业超千亿,全国争百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城乡统筹、东向发展、科教兴县”四大战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越100亿、200亿元台阶,由63.3亿元(不含龙岗开发区,下同)增长到205亿元,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现价)人均生产总值由5950元增长到18700元,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4%财政收入由3.74亿元增长到15亿元,年的4倍,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1亿元增长到34.8亿元,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32亿元,年均增长52%继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年的全国第340位晋升到第160位,中部百强县中位列第20位。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五年来。三次产业比例趋于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9.9∶41.5∶28.6调整到18∶57.6∶24.4一产迈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32.7万亩,被评为“全省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4家,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被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守业基地”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称号。规模养殖场总数达50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75%被评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渔业富民先进县、畜牧富民惩办县。二产比重超过“半壁江山”工业立县”效果显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5.2亿元增长到296.1亿元,年的6.5倍,年均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6家增加到29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0亿元,建筑企业发展到118家,其中一级总承包企业6家。三产繁荣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47.6亿元增长到141亿元,年的3倍;各项贷款余额由26.1亿元增长到75.2亿元,年的2.9倍。县信用联社改组为农村合作银行,湖州银行在县发起成立村镇银行,徽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4家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审批。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7亿元,销售商品房350万平方米。旅游度假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列入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镇、镇、古城镇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

狠抓体制机制创新,五年来。改革开放不时引向纵深。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县108户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集体林权制度、水管体制等农村各项改革不时深化。实施了乡镇、村居区划调整。改革目标管理考核方法,对乡镇进行分类考核。镇、镇被列入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全面推进县乡财政体制、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征管等改革,县乡财政保证能力大幅提升。招投标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不时深化。完成了工商系统办管脱钩改革。开展了村级集体“三资”清理及“阳光村务”工程,全面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4722万元,兑付村干部垫交农业税569万元。对外开放继续扩大。累计引进县外资金456亿元,其中市外资金352亿元,超亿元项目78个。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4亿美元,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到100家。被确定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循环经济示范园纳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程。镇省级商贸物流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目前招商势头十分强劲,已签订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68亿元。

强力推进大建设,五年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新建和改造了路、、路等10条乡村主干道和通济桥等3座主干桥梁。火车站建成启用,合店路一期、合马路一期、大道建成通车,出城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累计撤除各类违法建设25万平方米,对沿河东路北段等30万平方米的旧城进行改造。实施了河综合治理二期、老城区局部雨污管网改造等水环境治理工程。县城污水处置厂投入运营,污水处置厂一期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天然气门站和主管网建成,3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建成青少年、河三期、景民游园二期和新城。被评为全省园林县城。开通了至至公交车,取缔了985辆非法营运正三轮车,277台“县内客运”小汽车胜利转换为出租车。园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形成“五纵七横”22公里道路网,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家。循环经济示范园高起点建设,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初具规模,已入驻项目32个,9家企业正式投产。东城新市镇建设开局良好,元疃等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也有了新进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30个批次建设用地置换和“增减挂”项目,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1.8万亩;38个新村建成,4549户农民喜迁新居;完成村庄土地复垦1万亩。被列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试点县。除险加固2座中型水库和68座小型水库,改造危桥107座,开挖整修塘坝1324口,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杯”铜杯奖。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182公里,完成路、路西段等6条道路改造工程,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村村通班车”率达98.5%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启动实施。荣获“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分水岭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长足进步,综合治理开发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五年来。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排定民生工程项目,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全县百万人民受益。胜利跻身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平安试点县,新农保参保登记率全省第一,14.3万名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累计发放涉农补贴8.9亿元。开展了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发放财政补贴4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34元增长到7000元,年均增长17.4%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4276元增长到32386元,年均增长17.8%社会保证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平安等参保率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能力不时提高,515敬老工程实现全覆盖,镇敬老院被评为首批“全国模范敬老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补充中小学教师892名。新建了六中等4所学校,改造D级危房3.4万平方米。二中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县职教中心被评为省级中等示范职业中学。胜利实现由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跨越。新建改建了县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精神卫生防治院等6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完成了36个乡镇卫生院、303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新建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7个“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丰硕,涌现出谭海美、吴刚、姚延顺等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镇再次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民主法治建设不时加强,五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信访维稳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平安生产、食品药品、人防应急、防震减灾等公共平安工作力度加大,荣获“全省综治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县”称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扎实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五年来。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共料理人大代表议案6件、建议408件,政协委员提案578件,办复率达100%实施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县人民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项目由280项精简到163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获得省政府批准。开展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阳光运行试点,完成了行政职权目录编制工作。审计“双百”制度得到认真落实。开通了县长热线电话和网民在线留言答复,政府信息公开形成常态。以“合法、高效”为原则,出重拳、下猛药整治机关作风和推进效能建设,相继开展了查摆找补创”作风教育月”和“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全面推行了首席代表制”和“审批专用章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网络。连续两届荣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增强了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

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物价、档案、地方志、人民武装、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得到进一步加强。金融、税务、工商、质监、公路、供电、电信、邮政、盐务、气象、烟草、平安等单位都为我县的十一五”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

对照规划抓落实,年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对照许诺抓兑现,对照目标抓调度,合力攻坚,强力克难,坚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5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1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增长17.4%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386元,增长10%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年,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精心为企业做好服务,一是主攻工业经济保增长。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96.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26%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1户。完成工业投资106.6亿元,增长3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5户,总数达295户。新增私营企业561户,总数达2875户,其中工业企业1123户。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亿美元,增长30.8%其中入口创汇1.1亿美元,增长40.2%

认真贯彻落实皖江城市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二是衔接产业转移建项目。以“衔接产业转移、实现县域突破”为主题。积极参与“中国企业500强会”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项目引进、开工、建设、投产的速度明显加快。实行招商选资,建立招商项目预审制度,引进县外资金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引进项目49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9个。200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为年计划的123%新开工项目409个,其中超五千万元项目24个。中盐红四方化工基地首批5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钢(公司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海合钢管一期、东华建材水泥项目建成投产。加强与中海工程建设总局等央企合作,河港区及商贸物流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25个项目纳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争取中央资金1.12亿元。全县项目贮藏库总投资超2000亿元。

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增20家市级、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狠抓现代农业促增收。粮食总产达69.5万吨。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0亿元,和诚、福涌泉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市示范社。规模流转土地9.4万亩,发展订单生产40万亩。新增设施栽培2000亩、露地蔬菜1.9万亩、水生蔬菜6000亩,种植紫云英1.1万亩,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发展到47个。元疃丰宝生态农业示范园等4个农业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新增各类养殖小区200个,安泰种猪场、现代牧业被评为部级规范化养殖示范区。推广“田头窖”堆腐还田7.4万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效果显著。

、定光新农村、城南新村等拆迁恢复楼建设加快。县城新建停车场2处,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抓建设。编制完成了县产业发展规划、市政设施布点规划、百村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商贸物流开发区规划。八斗路东段、沿河路中段、新街等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路开工建设。合店路二期、合马路二期、南淝河大桥、环巢湖道路、高铁南环线、京福高铁段、皖港综合码头等一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县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日供水10万吨自来水厂开工建设。沿河东路北段旧城改造拆迁恢复楼分房入住。划定停车位3100个;新建和改建公厕12座,改造菜市场5个。

全年各级财政投入5.2亿元。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平安统筹并轨,五是发展社会事业惠民生。实施了30项民生工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和规范化村卫生室的基本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中小学校舍平安工程稳步实施,加固、重建校舍31万平方米。确认计生奖扶、特扶对象1814人。培训新型农民5860人、农民工技能培训3945人。对8122名重度残疾人实施了生活救助。解决了6.82万人的饮水平安问题。兴办留守儿童活动室6个、留守儿童之家90个,建成农民健身活动场所20个。向493户乡村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廉租住房一期完成选房入住。文化广电大厦封顶装饰。整体转换数字电视2.4万户。县城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加大,市容环境全面整治,县城面貌明显改观。

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严格控制高耗能企业和全社会电力消费过快增长,六是加强生态维护优环境。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开展节能节电活动,调控阶段日均节约用电91万千瓦时。植树造林清洁家园”活动扎实开展,成片造林1.1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万亩,高标准建成合宁高铁绿色长廊41公里,森林覆盖率由年的15.2%提高到18%淘汰关闭18门(含)以下小轮窑25座,基本完成42家矿山石料企业依法淘汰工作,对合马路和路沿线126家石料破碎企业整治关闭,对镇10家非法制桶企业依法取缔,对7家环保不达标造纸企业挂牌督办。三车”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源头治超工作强力推进。

五年的成果令人鼓舞,各位代表。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此,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缺乏:从发展速度来看,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虽然纵向比拟我县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横向比较发展速度仍然愉快,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从发展质量来看,县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主导产业不够明显,龙头型、支撑型大项目缺乏;从发展统筹来看,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从构建和谐来看,劳动就业、社会保证等压力较大,平安生产、社会稳定等任务繁重;从发展环境来看,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还需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对此,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展望

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十二五”时期。奋力赶超的机遇期,工业化、乡村化、农业产业化“三化”推进的加速期。推进跨越发展,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难挑战。机遇催人奋进,挑战逼人奋起。必需掌握发展大势,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目标。

顺应全县人民的新期待,以富民强县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升级为主线,以“中部领先、全国百强”为目标,加快工业化、乡村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立县、产城一体、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城乡和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幸福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前景,充分掌握县情实际。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力争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十二五”末,综合实力更为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市县中位居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超68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24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亿元。

优势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经济结构更趋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63∶29单位GDP能耗达到市控目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乡村污水处置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构建。

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更快变化。老城区改造和政务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城镇化率超过55%合部副中心展现新姿。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不时改善,涌现出一批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小城镇,初步形成以东部组团为中心、以临湖沿山片区和分水岭片区为两翼的区域战略发展新格局。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公共服务更臻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时加强,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安全、医疗平安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安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平安基本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群众体育健身场所。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群众收入大幅提升。年均增长16%以上。群众的住房、出行、电气化等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时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不时提升,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应掌握以下几项原则:实现上述目标。

县面临的最大压力还是经济总量不大,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加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主要矛盾还是发展缺乏。唯有加速发展,才干提升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异;唯有加速发展,才干有更多的财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唯有加速发展,才干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激发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力求速度争先、总量进位。

进一步壮大支柱产业,二是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十二五”时期必需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以工业化引领乡村化和农业产业化;抓住建设区域性特大乡村的机遇,主动融入省城,高标准规划建设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项目,促进产城一体,吸引人口集聚,积极打造合部副中心,加快乡村化进程;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加快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

敢走新路,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推动。始终高举解放思想大旗。敢破难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招投标、投融资等各项改革,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发展新优势。牢固树立“大开放、大招商”理念,顺应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新趋势,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