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有机结合经验总结

时间:2022-06-07 06:57:00

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有机结合经验总结

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有机结合经验总结

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三村建设”,为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物质基础。

一、建好“三支队伍”,提供组织保证

建设新农村,核心在班子,关键在队伍。推进“班子队伍带村”,适应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新要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优化村党支部班子结构。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为了优化村党支部班子,我们立足于就地选才,全面推行“公推直选”,为全市2000多个村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立足于多方引才,在回乡的转业军人、退休干部、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中优选了1100多人,充实村党支部班子;立足于下派育才,选派了380余名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市村党支部班子平均年龄下降到38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65%,结构明显得到优化。

增强党员队伍能力。为了增强农村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在加强“双向培养”上着力,把3500多名优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农村新发展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85%;把8000多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全市农村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60%。在加强素质培训上着力,按照分工责任制,市委对45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对96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重点培训,各乡(镇)对村其余党员进行了全面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队伍的致富能力和帮富素质。在加强实践锻炼上着力,通过党员带头办“田园学校”、上“科技党课”、建“示范基地”等形式,使10多万党员在农村发展第一线经受锻炼。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健全激励村干部机制。为了构建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我们一手抓政策激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意见》,建立健全一整套村干部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监督管理、权益保障等制度和机制;一手抓导向激励,把“三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用“三村建设”的实际效果检验村班子,考察村干部,评选农村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优秀村党务工作者,形成了党员干部自觉在“三村建设”中接受教育、转变作风、展示先进的良好氛围。我们还实行定期表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制度,并选拔20多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积极引导和促进村干部健康成长。

二、狠下“三个功夫”,加快经济发展

建设新农村,根本在人才和科技。推进“人才科技兴村”,找到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加强科技普及培训上下功夫。我们从强化科技意识和科学理念入手,拓宽培训渠道,依托党校、干校、农广校等主渠道,同时开辟田园学校、农民课堂、网络培训、科技党课等新途径,两年内使100多万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培训资源,通过社会化办学、自主性选学等模式,培训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10万余名,努力实现农村实用科技人才的供需平衡。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分类培训,对农民群众强化科技普及,对科技队伍强化科技更新,对农村基层干部强化科技武装。目前,全市70%以上的基层干部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者。

在加强科技推广应用上下功夫。为了使科技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我们着眼做大“龙头”,用产业联企业,围绕建成六大优势产业,用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培育出了一批发展快、辐射强的龙头企业;着力做强“龙身”,用企业联基地,建成了13个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落脚摇活“龙尾”,用基地联农户,带动农户应用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目前,全市120个“三村建设”示范村初步实现有企业带动、有基地覆盖,成为科技推广应用的典范。

在加强科技产业支撑上下功夫。我们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围绕各村资源建基地、引企业、联农户,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530多家,直接带动农户12万多户。采用“支部+协会”等模式,提高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建立各类协会1400余个,覆盖了全市95%的乡镇和40%的村。我们还发挥组织优势,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推动部门帮扶。两年来,政府部门捆绑使用项目资金5600余万元,带动农户自主投入4.8亿元,激活了城乡市场,加快了全市新农村建设。

三、推动“三个规范”,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进“民主法治管村”,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稳固的社会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用制度规范村务。我们坚持党管农村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村“两委”联席会议、村重大事项向党支部报告、村“两委”交叉任职等制度,推进村“两委”的协调运转;坚持民主管村与依法治村相结合,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听证等制度,推进村务规范运行;坚持整体建设与精细管理相结合,推行记民情日记、民主评议等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用体制保障民权。围绕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坚持村官民选,在村换届选举和村干部职数出现空缺时,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和村委会成员“海选”;坚持村务民管,实行村集体资产由村民理财小组管理,村务报账由理财小组审核,建设项目由村民派代表全程监督管理;坚持村事民决,研究村务请村民听证,村级重大事项交由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执行结果由村民评判议决。

用法治规范综合治理。结合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万人送法到村活动,推动农民和村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以争创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为目标,扎实开展“平安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发动群众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防群控网络。大竹县、通川区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大竹县庙坝镇五桂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两年来的“三村建设”实践,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的目的。

激发了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通过“三村建设”,形成了党员受教育“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前有引力,后有推力”的促进机制。它适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顺应农民群众对现代生活的企盼,促使农村党员不仅接受政策理论教育,还要自觉提高素质和能力,自觉接受相关应用知识、实践知识教育,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能力。

实现了农村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三村建设”立足于贯彻党管农村的方针,把民得实惠与党得民心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党建与“三农”工作双向互动,使先进性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载体到抓手克服了“两张皮”的现象,找到了以党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构建了在新农村建设平台展示党的先进性的有效机制。“三村建设”按照“一点一点地抓,一线一线地连,一片一片地推”的思路,在循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了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机制;坚持党委总揽、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解决了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的问题,构建了党建工作共推共建的机制;坚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判,解决了封闭运作、自我评价的问题,构建了协调互动的评判评估的机制。

找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现实途径。“三村建设”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科技、民主、法治为抓手,用科技推动发展,用民主凝聚人心,用法治维护稳定,使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使干部受到思想教育和实践锻炼的同时,让农民群众得到了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