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03 10:44:00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制金融组织。经过5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长为资产、负债及员工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的金融机构,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业、农民、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加入WTO以来,金融竞争和金融风险明显加剧,农村信用社承受着来自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的冲击。农村信用社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提高竞争能力。

农村信用社自五十年代组建以来,其管理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特别是银行体制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多数变革,一度丧失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是要把农村信用社建成真正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据此,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接受人民银行监管,明确了体制和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并在全国范围内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化改革。截止2002年6月底,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已有各类机构10.2万个,其中法人机构4.01万个;各项存款余额达1.8万亿元,占全国各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12%;各项贷款余额1.3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0%。目前农村中大约80%的农户贷款和70%的乡镇企业贷款由信用社供给,其在支持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合作金融流于形式

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性质虽已明确,但其网点遍布较多,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已超出农村的范畴,向城镇和大中城市扩张,经营的是商业银行业务而不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以赢利为经营目标,均显示出经营模仿国有商业银行的倾向,偏离了为“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宗旨。基层社对人、财、物实际上已无自主权与管理权,因此,管理上也体现不出合作制金融的特点。

(二)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三)不良资产不负担重,风险大

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2000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账面不良贷款高达517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9%。资产安全性差,资产形式单一;没有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流动性弱。农村信用社资产经营中蕴藏的巨大风险,严惩制约着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影响信用社的支付,甚至危及生存,给社会稳定带来的隐患。

(四)员工素质低,人才匮乏

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素质在金融机构中较低。信用社受过中、高等教育的职工比重较小,有些人甚至没有高中学历,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员工的专业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总体偏低。员工(包括一些管理人员)的金融法律和法规和政策水平存在差距。管理人员的决策、指挥、创新能力不够,知识老化,缺乏综合型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五)经营环境不宽松,负担过重

农村信用社面对的是高风险、低利润的弱质产业,服务对象分散、抗风险能力弱,因而经营风险很大。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持、发展“三农”的社会责任,不仅得不到像国外合作金融那样的免税准备率,却不能享受国有银行在保值利息、不良资产剥离、承销国债等方面的优厚待遇。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回收率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信用社亏损,特别需要国家和政策扶持。而国家扶持农村信用社的政策一是力度偏低,二是未得到落实,如对不良贷款剥离和保值储蓄贴息弥补问题。社会责任与经营环境的矛盾已使信用社陷入困境。有数据显示,全国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挂账1083亿元,已占资产总额的10%。负担过重、亏损严重已成为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阻力。

(一)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确农村信用社的性质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1、坚持合作金融道路;2、按股份合作制重建出资人所有权;3、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2001年11月江苏张家港、常熟、江阴三市成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模式有很强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农村经济相当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相当高的地区。其他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应继续坚持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按照“由社员入股、由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原则,继续进行规范化改革。改革信用联社系统的两级法人体制,建立县级联社的一级法人体制,统一职权和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健全信用社法人制度,建立行业县级联社的一级法人体制,统一职权和管理,提高抵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健全信用社法人制度,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建成信用社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的组织体系。强化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司(处、科)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指令和业务经营的监管职责,发挥社会审计中介作用,健全信用社内部监事会制度,建成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需求的监管体系。

(二)健全“三会”制度,保障社员权利实现

(三)运用在财政金融政策化解信用社不良资产

据有关人士透露,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比例远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包袱不可能完全靠信用社自身消化,也不可能靠国家直接拿线弥补。因此,解决农村信用社巨额不妨资产的办法:一是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不断规范和整顿消化一部分,即由于其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不良贷款。二是国家通过资金扶持转移支付、减免税收等措施,帮助一部分,即解决由于信用社承担的政策性贷款和支持乡镇企业形成的不良贷款。具体来说,剥离1996年底以前农业银行领导管理农村信用社期间,由其统一安排的乡镇企业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将其全额划转到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削减信用社上缴税款的方式,弥补农村信用社支付的保值储蓄补贴利息,并核销一定比例的信用社从事水利、扶贫等政策性业务中的呆帐贷款。通过特别政策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四)扩股充实资本

(五)确立县以上信用社的独立核算的法人地位,解决异地结算难问题

(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七)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