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时间:2022-07-13 05:16:00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较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今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与此同时,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深化财税、价格、投资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防止投资反弹,促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要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型产品出口;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的资源、原材料进口,促进资源进口多元化。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对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大型制造装备和基础实验设施建设,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抓住当前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依法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坚决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高技术产业专项,对符合转变增长方式的高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

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着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扩大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和政府外包服务,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要消除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限制,统一和规范服务业市场,加快服务业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其在产业技术进步方面的带动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物耗能耗较高、生态环境代价较大的现状,必须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要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实现优势领域的战略突破;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

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要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为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科技的竞争关键在人才,要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养大批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作为战略性举措切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