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是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关键

时间:2022-07-13 09:37:00

坚持党的领导是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关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党要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关键是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本质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革命时期要取得革命的成功需要党的领导,在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时期,只要有一套健全的政治体制,就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十分宏伟艰巨的事业。这项事业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而要完成这一宏伟事业,就必须在具有远大政治眼光和严密组织性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是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标榜他们主张和实行的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全民”民主,但这种所谓的“全民”民主,其实质只是极少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真正为实现绝大多数人而不是为了某个小集团、某一部分人利益的民主。因此,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自己的事业。这一真理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只有共产党才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才能真正做到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了群众,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并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党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应当看到,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巩固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这一历史阶段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条件所决定,我国社会各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利益和利益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的一个方面,便突出地表现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正确全面地反映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在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优先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还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因此,只有在没有任何私利的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统筹全局、把握方向,并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我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从而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课题。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政职能应该分开,不能以党代政,党不能代替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行使权力。随着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具体任务的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也必须相应有所改变。强调这一点,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政党和政治组织都无法替代和完成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无从谈起。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实现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党既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者,更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社会主义中国,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决不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三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能仅讲依法执政,而忽略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执政,忽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民主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包括执政理论、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和执政基础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是党采用什么执政方式开展执政活动的问题,是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依法治国”来替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说到底,要坚持和正确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通过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治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和方式。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都必须得到法治的保障并在法治范围内实施,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实行依法治国,要求相对于任何个人和组织而言,法律高于一切。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当情况发生了变化,需要适应新的情况,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党就要通过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及时地修改或废除过时的法律。而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或废除,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使党领导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最广大人民在依法治国实践中的主人翁地位,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

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或废除上,而且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遵守宪法和法律方面所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上。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广大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会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领导体现在党对经济工作和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等诸多方面。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课堂等多种手段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直接宣传解释宪法和法律,而且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从而传播先进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法制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各级组织还要针对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关心并尽可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所有这些,都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在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关键。在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首先,高度重视对党的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然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正确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理论工作,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运用、建设和发展。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战略举措,表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成熟。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外一系列新情况正在凸显,越来越需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国际国内新的重大变化,给我们党的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的重大课题。只有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不断解放思想,科学地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与重大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的事业才能生机蓬勃、万古长青。

其次,坚决相信、紧紧依靠和始终为着广大人民群众,永葆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靠自身的先进性赢得的。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最为根本的要求,就是党必须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这一点,党执政就有了最为先进的阶级基础和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有了实质的合法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与增强,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自觉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活动。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坚决相信、紧紧依靠和始终为着广大人民群众贯穿始终。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否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党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载体。无论是紧紧抓住国内外难得的发展机遇,还是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都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任何民主政治的发展都根本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调整社会各个不同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人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的过程。在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注重把握好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一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需求,使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既卓有成效,又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四,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高贵品质和自律意识最为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献身精神、高贵品格和自律意识,是法律、法规及纪律等他律性的规范所不能代替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决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和理论,而是奠定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使人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会自觉自愿、斗志昂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去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