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市)

时间:2022-05-31 04:44:00

环保局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市)

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坚持结合实际解放思想,“三问三民”查找问题,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改革、服务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认真解决在思想解放、发展理念、工作落实上与科学发展观的差距,努力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以思想大解放引领环保事业科学发展。

一、站在新起点,着眼新发展,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服务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讨论阶段,做出了开展“推动思想大解放、加快经济大发展”活动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局上下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认真查找和解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按照“强化学习打基础、查摆问题抓整改、更新理念定准位、强化措施促成效”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紧扣主题,严格步骤,不走过场,以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想大解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科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并把解放思想提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战略高度,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内涵。我们学习贯彻*精神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努力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使思想境界与*精神相适应,使工作标准与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就是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做法、体制中解放出来,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精神和省、市安排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广元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上来。

(二)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广元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历史发展表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无不伴随着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我市环保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当前,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参与政府综合决策活动,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及时吐故纳新、转换思路,切实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尽快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活动,是推动全市环保改革大推进、工作大落实、事业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几年,我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个目标,立足于我市经济发展和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大局,以生态广元建设为载体,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以强化目标责任制为手段,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在广元经济社会以较快速度增长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是,跳出广元看广元,跳出环保看环保,我市面临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水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环保工作存在着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在创新中发展,如何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发挥综合统筹、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等,都要求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要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清醒把握当前广元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刻分析当前影响我市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有利于环保事业加快发展的机遇,着力探索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二、在解放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以来,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实现“三个转变”的崭新时期。以此为契机,我们在全市环保系统广泛开展了以“解放思想、推进转变”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集中表现在对历史性转变的学习浅尝辄止,思想认识还没真正统一到环保人的科学发展观,即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上来,缺乏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环境保护部门自身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宏观层面看,需要提高“三个认识”。一是提高思想转变的认识。环境保护历经三十余年,已由早期的单纯“三废”治理发展到事关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三个转变”已经使环境保护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层面上,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转变“惯性思维”,即从较为注重污染整治等具体性事务,较少从宏观方面进行深层次思考,转变到如何更多地就体制、机制弊端制约环境保护以及如何整合社会各领域共同推进环境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二是提高服务全面的认识。环保部门不仅要加强环境监管,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服务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防止在促进发展上片面强调环境保护,忽视经济发展,或者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虽然近年来我局参与了部分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但实际参与度不高,项目可操作性不强,规划项目实施比例不高。三是提高管理创新的认识。环境保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环境管理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对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行体制机制加快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微观层面看,需要缩小“三个差距”。一是制度建设有差距。一些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比如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环境保护激励机制、环保科研监测机制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有的是没有建立,有的即使建立了也落实得不好。从单位自身建设看,一些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和完善,还存在着错位、缺位和不落实的问题。二是队伍素质有差距。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环保队伍还不适应工作的需要。近几年,我市环保队伍建设有所加强,但数量不够、素质不高、力量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还不强。县一级环保机构仍然没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农村环境监管基本处于空白。一些地方连完善的监测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没有,机构非常薄弱,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需要,知识更新和教育培训力度还不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三是服务基层有差距。主要表现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多,环境管理与基层实际情况有脱节,对基层具体指导不力,向基层提供环境信息和政策支持不够,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还有差距。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志对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满足于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研究思考问题,导致思想和业务水平提高不快,对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规律缺乏认识,观念陈旧,视野不宽,工作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和创造性。一些同志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认为当前四川的主要矛盾是加快发展,环保工作难有大的作为。有的同志感到目前环保机构小、队伍弱、设备差,是“小梁撑大厦,小马拉大车”,要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敢坚持原则,也不敢大胆把关和管理。另外,还有些同志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浮在面上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少,工作缺乏扎实性、细致性,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不具普遍性,但往往导致我们做出的一些决策和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的有些老大难问题一直得不到圆满解决。

在讨论中,大家认为,在“提速加快、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呈现的新特点、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一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既要将自身工作经验不断升华运用,注重吸取兄弟市州乃至国内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助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要形成“跳出环保看环保,围绕发展抓环保,搞好环保促发展”的开放理念。二要牢固树立“前沿意识”。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理念已深入人心,环保部门的工作已经成为党委政府执政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勇于担当重任,抛弃“边缘观念”,自觉将自己融入发展大潮,置于建设经济发展高地的主战场。三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虽然我市环保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自身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与环保先进地区相比,不论是系统工作能力,还是能力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树立高标准,不断提高追赶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紧紧跟上“两个加快”的前进步伐,以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四要牢固树立“爬坡意识”。虽然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是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摒弃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盆地意识”,凝聚团结拼搏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的进取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勇气,真爬坡,敢破难,确保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走到全省前例,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心智。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好如何解放思想、重点解放哪些思想、怎样才算解放了思想等问题,我们认为应突破以下几种观念:

一是从简单化、片面化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不断冲破各种不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的观念束缚,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使我们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相关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凡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环境保护规律,有利于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思路,都要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努力在实践中把握规律、总结经验、探索路子。

二是从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对立起来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深刻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牢固树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思想理念,彻底纠正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环境污染、强调环境保护继而经济就发展不上去的错误认识,从而统筹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达到二者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是从见物不见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环境保护本身所具有的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特点出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作为自身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从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用发展眼光、开拓性思维看待环保,自觉跳出环保看环保,站在“三个转变”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不断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是从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坚决摒弃单纯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的习惯,自觉适应新形势,善于研究新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切实提高驾驭环保工作和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通过解决上述问题,不断打破思维定势,冲破观念束缚,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视野,自觉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思考环境保护,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环境问题,从生产生活的各领域拟定环境政策,从社会组织的各方面着眼构建污染防控体系,推动形成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使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在全市范围内得以落实,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发挥好环保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使环保部门真正进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

为此,我们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紧紧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以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理念”这个主题,紧密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探索改革创新之道,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破解制约历史性转变的突出问题,力求在落实污染减排上有突破,在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上有所作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探索,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结合新要求,拿出新举措,确保“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活动取得实效

根据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全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又要与“提速加快、又好又快”总体部署紧密结合,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灾后重建紧密结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保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环保“三个整治、一个确保”为载体,为我市“提速加快、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撑。

(二)主要措施

实现以上思路和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创新环保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个整治、一个确保”,坚定不移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坚定不移地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具体措施是:

1、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科学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创新我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以保护环境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机制。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撑。二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的机制。强化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服务、论证和决策。三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引导激励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引导,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引导机制,健全完善环保奖励政策和举措。四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落实保障机制。继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统一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改善机制、总量控制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考核检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机制。五是强化环保监管体制,做好环保机构改革“三定”工作,加强对县区环保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

2、加大减排工作力度,为发展提供环境容量支撑。按照“*减排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努力采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在完成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的同时,努力服务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一方面,要通过节能减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向轻”转变;另一方面,要以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确保实现“*”总量减排目标,为发展提供足够的环境容量。

3、扎实推进“三个整治、一个确保”,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在工业污染源整治上,重点是加强污染防治,降低污染负荷,腾出环境容量,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排放强度准入,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城市污染源整治上,重点是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全面推进城市污染源整治。推行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系统建设,确保集中收贮和安全处置。在农村污染源整治上,强力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进程,重点做好以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面源、清洁养殖源、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五清洁”活动。强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大力推行苍溪“六个一+三配套”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四川丘陵模式,抓住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在确保饮水安全上,重点是以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为重点,依法划定和管好饮用水源保护区,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类排污口,坚决取缔、关闭危及饮水安全的污染企业。整合环卫、环保、卫生等部门人力资源,形成强有力工作督导班子,开展定期、不定期跟踪检查;制定完善的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检查验收标准,形成长效机制;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城乡各地开展舆论监督,帮助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

4、强化环境法治,维护全市环境安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强化环境安全防范。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使用和处置等环境风险及安全隐患排查。突出加强辐射环境和危险废物监管。督促企业完善应急机制,落实风险评估。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积极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环境准入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类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区域、流域及开发建设规划必须坚持按规定进行环评,未经环评的规划不得审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严格落实“三限批”即对没有环境容量地区的项目限批;对没有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地区的项目限批;对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的新建项目限批。严把项目引入关和审批关,绝不能让今天的项目投资成为明天的整治对象。凡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登记注册,不得发放贷款,不得核发生产和经营许可证。

5、深入开展统筹城乡环保试点,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清洁城乡行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环保工作试点,力争到2012年实现创新突破,初步形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到2020年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构建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措施:一是健全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构建决策体制、综合管理体制、监管体制完善的统筹管理体制和统一规划、分口实施、建管一体、城乡统筹、集中监管、市场运营的统筹运行机制。二是创新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模式,促进环保工作更加适应城乡发展新格局的需要。三是完善统筹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强力争取国家农村污染防治“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支持和其它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集镇村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3-5年内建成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使大多数村庄实现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洁机制,打造清洁田源、清洁水源、清洁家园。

6、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环保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拓展宏观思路,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活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提升干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通过组织干部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培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提倡鼓励继续教育等举措,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上挂下派、重点岗位和艰苦环境磨炼等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注重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引进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建立环保系统人才高地。加强局属单位和县区环保部门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严格干部选拔标准,选好配强“一把手”。加大干部交流轮岗特别是关键岗位轮岗力度,建立干部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让得过且过的干部腾出位置,让四平八稳的干部感到危机,让锐意进取的干部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