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党组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08-20 09:16:00

财政局党组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我们通过印发《调查问卷表》,走访两代表一委员,向基层财政部门征求意见,先后召开服务对象、局机关老干部、青年干部和科室负责人座谈会,党组和党支部(总支)民主生活会,设置征求意见箱,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局党组认真查找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局党组在精心组织,抓好局机关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坚持身体力行,当好表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了共识。

(一)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大家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

(二)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反映出党的先进性特征的增强。只有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先进性在引领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行动指南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局党组认识到,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能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财政促发展、保稳定的职责,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四)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局党组成员领会到科学发展观赋予财政工作的新内涵,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市财政处于相对困难的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理财,精细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促进加快发展,做大经济“蛋糕”,壮大地方财源,又量力而行,着力加大民生投入;既狠抓收入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严格支出控管,提高财政保障经费水平;既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规范财经行为,又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推进财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市财政局党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着力提高财政服务水平,为推动荆门开放崛起做出了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全力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先后出台规模工业企业和县市区经济发展竞赛奖励办法,建立招商引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激励措施,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结合财政部门的实际,拟定出发挥财政职能、服务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调动各方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2002年—2008年,全市财政部门通过向上争取、预算安排、资金整合、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筹措资金100多亿元,重点支持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其中32.4亿元用于支持热电三期、李宁(荆门)工业园、福耀玻璃、二甲醚、钟粮祥瑞、国宝桥米等一批重点财源项目建设,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41.5亿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土地综合治理、农业产业化项目、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30.5亿元支持城乡基础设施、本科学院、文化体育场馆、城市疾控中心、社区卫生体系等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5亿元用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关闭“五小”企业,逐步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积极支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2002年—2008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10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0.5%。其中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为49.8亿元,年均增长18.2%,重点用于企业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提标和发放、再就业培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移民后期建设、城乡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面,促进了社会稳定;教育投入22.7亿元,年均增长15.6%,重点用于农村校舍危房改造,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实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投入3.5亿元,重点用于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人畜饮水等方面,改善农村生态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7000万元用于城市廉租房建设和廉租房货币化补贴,保证困难群众住有所居。16亿元用于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油价改革补贴等惠农补助,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共财政的成果。

(三)坚持科学理财,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由于石化税收出现异常,部分重点税源效益下滑,加之国家取消农业税,给我市财政收入带来严重影响,全市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加强税源调查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推进征管方式改革,确保收入均衡入库;严格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土地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收缴行为,努力增加政府财力。2002年—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69.5亿元,年均增长10.7%,可比增长1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2.2亿元,年均增长10.6%,可比增长15.5%。特别是2006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呈恢复性增长的态势,2008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0亿元,增长21.8%,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全市财政部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确保了全市干部教师工资发放和津补贴政策的落实,保证了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实现了较为稳固的财政收支平衡。

(四)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深化财政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改革互联互动,整体推进,部门预算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政府采购工作是全国的试点单位之一。落实省管县财政体制,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探索“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推进市、县、乡财政协调发展。推进项目支出细化预算评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审、会计委派、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政务公开等工作,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构建的“三级联动、五形并存”会计委派模式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会计建账监管、农村财务“双”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构建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其作法受到国家综改办、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组深刻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市财政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发展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从经济发展全局主动思考问题,超前谋划不够,难以在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一是在筹措资金上办法不多。特别是在向上争取资金方面,项目储备工作做得不够扎实,部门协作、资源共享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工作绩效有待提高;在内部专项资金整合上,存在既分散使用又重复投资的现象。二是财政投入的机制不活。财政资金大多以直接投入为主,如何以“小钱”引“大钱”,以“增量”激活“存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研究不够,办法不多。三是没有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难以作出系统、规范、准确的评价。

(二)财政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我市部门预算改革虽然较早,但受财力的限制,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偏低。公用经费全部按人员编制核定,导致部分费用定额不科学。在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研究“脱”的问题多一点,而对收支脱钩后“收”的问题研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藕断丝连”的现象。政府采购规模增长不快、政府采购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宽。国库集中收付流程过于复杂,内部传递环节多。会计委派的实际效果与理论设计还有一定差距,改革呈徘徊不前的态势。

(三)财政收支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在收入征管上,对国家重大税收政策变化前瞻性研究不深不透,缺乏主动应对措施;对全市经济结构、税源状况的异动变化跟踪分析不够,导致收入协调起来比较被动。从支出上看,保障水平偏低与约束不严并存,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要求,考虑各单位招商引资及争取项目费用增加的实际,适当增加了市直单位公用经费,但仍不能完全满足部门的需求。在预算编制中,由于无法准确预测上级财力补助,预算盘子打得很紧,造成年中追加预算时有发生,对年终收支平衡带来较大压力。在预算执行中,对市直部门(单位)工作职能、收支概况、经费保障、项目支出等缺乏全面真实的了解,存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情况。在预算监管中,非建设性资金的使用缺乏跟踪问效,造成部分专项资金固化为部门的财力。加之发展、建设、偿债压力叠加,国库资金透支严重,市本级财政运行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效能有待提高。由于制度和机制的原因,干部队伍断层现象极为突出,成为制约财政事业发展的“瓶颈”。相当一部分干部没有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敢想会干、能写会算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全局干部的工作作风、业务素质、办事效能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敢于负责的精神有待增强,特别是对各单位的资金需求,认真调查不够,把关不严,为政府理财责任心还需加强。二是“好人主义”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对机关的作风建设缺乏持之以恒地抓,对少数单位和个人存在的服务效能不高、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没有及时批评指正。三是工作大而化之,精细化水平不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加强。四是对系统文明创建工作思考的不多,工作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财政所的工作职能、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缺乏深入的研究,系统的思考,未形成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办法。

通过分析检查,我局在上述几个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理解不够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组成员主要是按市委要求完成了各项学习活动,而结合工作实际,系统的学习、理性的思考等方面不多,没有将理论及时消化并很好地运用于实践之中。

二是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大。对新形势研究不够,对新变化适应不快,思考问题、研究工作习惯停留在传统观念和制度上,考虑财力困难多,考虑筹资办法少;考虑体制制度障碍多,考虑突破障碍的办法少。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下行影响不断加深,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东部和沿海产业梯次向内地转移的形势下,如何利用财税政策“筑巢引凤”、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在建设鄂西文化旅游圈,加快与武汉城市圈的对接工作中,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增强市区经济实力;在财力有限增长和支出需求过旺的矛盾交织中,如何运用财政手段,筹措更多的资金服务好全市建设与发展等,对这些重大和长远问题,缺乏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之策。

三是党性宗旨观念不够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些严肃而原则的问题,我们应保持清醒和坚定的认识。应该说,我们每名党组成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的,但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财政工作处于风口浪尖,财政部门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有时迫于各种压力,自觉不自觉地存在“好人主义”思想。这都是宗旨观念不强,党性不纯的表现。

四是工作作风不够实。在对外服务方面,主动上门服务,开展换位思考,做好宣传解释、沟通协调工作做得不够,存在按部就班、坐等上门的现象;在对内服务方面,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涉及干部子女就业、入学,干部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关心不够。

四、推进荆门财政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措施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财税职能和手段,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深化财税改革,挖掘收入潜力,强化收入征管,增加政府可用财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努力构建发展型、民生型、阳光型、节俭型财政。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理财观念

1、要增强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为己任,着力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等多种财政政策手段,不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实现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良性互动,使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到财政上。

2、要增强民生的观念。无论是预算安排,还是预算执行,都优先考虑民生、优先保障民生,把相关支出按要求列入预算,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快与民生相关的各项重点事业发展,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劳动就业保障体系。

3、要增强服务观念。做到增强敏感性,注重超前性,预测准确性的三者统一,抓住事关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分析,积极谋划,当好参谋助手,要通过财政专题调研分析等形式,提出一些有份量、有价值的建议,主动为党委、政府服好务;要通过“换位思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主动为部门服好务;要坚持群众观念,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主动为基层和人民群众服好务;在不影响资金安全前提下,手续尽量简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巧办,杂事合办,主动为预算单位和纳税人服好务。公务员之家:

4、要增强精细化观念。不断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体系,真实全面反映政府收支状况。逐步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积极探索与我市财政经济实际相适应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及费用定额标准,加强支出基本数据的测算。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强化基本数据信息统计、收支科目体系、支出标准、项目库、会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基础建设。

(二)坚持科学理财,不断创新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

1、建立服务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结合实际,认真搞好项目策划,建立门类齐全、适应性强的发展项目库,提高项目申报的准确率,争取国家、省优先立项、优先扶持、优先批复,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高于上年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大本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确保每年市本级新增财力的20%以上增加用于市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建设和科学技术投入;同时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整合现有的各类专项资金,以项目和产业为平台,加大对全市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点产业、企业的支持。2009年市本级安排1800万元用于工业投资奖励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市本级对旅游投入2010年达到500万元,全市达到1000万元。三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认真执行中央、省支持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落实好出口退税、循环经济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严峻形势下,让财政这只“有形的手”在帮助行业、企业度过“寒冬”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支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发展。从2009年起,市本级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注入担保公司,扩充资本金,以此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担保公司,增强其融资能力。同时安排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建立市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机制,努力为担保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五是积极支持城建投资公司改善资本结构,扩大融资能力。

2、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整合资金,充实整合财源建设资金,加大对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尽快投产达产,形成实实在在的财源。结合本地实际和国家税制改革动向,加强税源调查,建立税源调查的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税种、部分行业进行调研,超前研究税源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重点结合增值税转型改革、燃油税改革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开展调研,掌握本市本地区税源结构现状、异动情况和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改革和调整使财政收入总量受影响,使财政收入进度受影响,使地方财力受影响。力争到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0%以上;全市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左右,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左右。

3、建立促进社会事业进步的保障机制。一是按照“两加大一提高”的工作思路,即在加大经济建设投入、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调整和优化结构,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逐步提高部门经费的保障水平。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今明两年,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资源置换等方式筹措12亿元,支持十三运会场馆、中医院、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明荆门”创建。三是加大对城市污水、水泥粉尘治理等环保投入,让荆门的天更蓝,水更清,推进“魅力荆门”创建。四是加大对综合治理、政法部门、应急维稳的投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进“平安荆门”创建。五是加大中心城区社区建设“三基”投入,从今年起,市级财政在保持现有投入总量不变的基础上,每年按不少于100万元的要求安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推进“和谐荆门”创建。

4、建立改善民生的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安居工程、生态家园等民生方面的投入。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2009年市本级安排3800万元用于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安排1.3亿元用于城乡低保支出,实现应保尽保;从2010起,提高“新农合”农民参保财政补助标准,从现在年人平80元提高到120元;市本级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荆门城区居民参加城区居民医疗保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三年内全市年人均公共卫生财政支出达到15元。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按政策兑现。三是推进廉租住房投资建设和廉租补贴发放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四是支持加快乡村道路、电网、广播电视、通讯、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社区文化和群众体育建设。

5、建立严格规范的财政监管机制。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国库支付资金直达比例,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重点开展政府基础设施、涉及民生方面的财政投资评审,加快建立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将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科学化、精细化与财政评审有机结合起来,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加大各项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重点做好中央、省扩大内需、保增长资金,各类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全面推进惠农资金“一折通”发放方式,由县级财政部门将各类惠农补贴直达农民个人账户。加大政府债务监管力度,运用多种手段清收到期债权,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维护政府信誉。加大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力度。大力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根据依法便民、统筹兼顾、真实准确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财政预算信息特别是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以及财政转移支付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进一步明确财政预算信息对外公开的方式、范围、内容和步骤,完善财政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全面加强财政系统政府网站建设,着力实现功能设置由单纯的静态信息到动态信息、在线服务、公众参与的“三位一体”转变。

6、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机制。对局机关的业务工作进行流程再造。对每一项业务工作从入口到出口,进行梳理整合,科学设计运行流程。今年重点解决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与局国库科职能整合问题,减少审批环节、减少支付时间,减少服务对象上门次数。将行政事业单位小车购置中涉及的资金审查、编制核批、配置计划等审批职能整合,实行科室单位联签,由局行资科对内对外一站式办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实现网上申报,网上承办,网上答复。对需要一定审验手续的业务,力求在网上明确提示诉求单位和人员,一次带齐相关手续,上门审验一次完成。积极探索市直部门按预算对口的原则,归口局内一个科室(单位)服务,专人跟踪办理,实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各科室要推行定期走访制,实地了解部门的经费保障情况,加强财政财务指导,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以沟通求得理解,以理解求得谅解。

(三)坚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

1、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自觉与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财为政出,从讲政治、讲大局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坚持服从和服务大局,不断提高执行力水平,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

2、抓好作风建设,努力做到依法理财、为民服务。坚持践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坚决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僵化”思想,不断拓展思路、更新观念,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解决财政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把团结和谐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齐心协力抓工作、同心同德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廉洁从政、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完善“一岗双责”责任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坚持抓好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习惯在监督下生活,在慎独下洁身自爱,做一名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

(四)加强系统文明创建工作,推进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全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全市财政部门文明创建工作规划,市对县财政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县(市)财政部门文明创建、业务工作的指导。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理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改善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条件,调动广大基层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职业技能比赛、文艺体育比赛、演讲等活动,打造荆门财政文化。二是抓好局机关干部教育培训。以能力建设年为契机,创新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大竞争上岗、交流轮岗、公开选拨干部工作力度。调动干部工作激情,优化财政队伍年龄、知识结构,提高财政队伍的战斗力。四是开展“社会公众评议科长”活动。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单位人员对业务科室、窗口部门的政策水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廉政建设等进行评议,促进财政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提高效能。五是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