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局工作思路

时间:2022-07-23 09:15:17

经信局工作思路

2013年经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概括为“127”行动计划,即一个主题: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工业强市建设推进年"活动为主题;以“双转”为主线,推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型,推动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以“七大”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平台能级,切实提高有效投入,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为打造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2013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34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工业投入18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GDP能耗下降4.61%。工业增加值增长9%。

(一)实施产业集聚提升工程

以开发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建设三个板块为突破口,实现工业平台发展水平的大提升。

1、提升工业园区能级。一是以启动创建部级开发区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省级开发区主战场作用。坚持政策规划和政府服务先行。抓好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环境的提升,强化整体形象、产业发展及服务功能的展示和宣传,吸引海内外大企业大项目集聚,使之成为高端制造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和产业转型示范区,积极发挥省级开发区全省考评综合排名位列第一的优势,全方位争取国家资源,并启动部级开发区申报工作。注重加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力度,实施“产城联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高科化、高产化、高端化”等新型工业板块的发展,引进优势工业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两区规上工业产值在全市规上工业中的占比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以启动松阳工业园区共建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此外,配合组织好塑博会、小家电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

2、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以建设国内领先的产业中心为目标,以家电、新型纤维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为重点,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抓好产业集聚区块建设,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业环境,形成基地特色。积极争取各级产业基地的牌子,利用多种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3、推进新兴与特色产业园建设。以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为依托,以集聚化、规模化为方向,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条式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的思路,重点培育打造宁波“”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科创中心、加速器、生产基地三方联动;强化裘皮服装产业园建设,加大裘皮城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裘皮城品牌效应和档次;加快汽车零部件、涉塑等“区中园”、模具、消防器材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明确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推进道路、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环保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务洽谈、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增强园区的资本、人才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推动新兴与特色产业集聚发展。2013年,预计全市实现新兴产业产值625亿元,同比增长25%。

(二)实施工业强镇(街道)建设工程

1、开展工业强镇创先活动。努力做大经济总量,目前我市规上工业超100亿的仅为四个乡镇街道,与工业强市建设目标差距很远,必须下大力气增总量。引导各地树立学习榜样,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抓好“两化互动”,以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为基础,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城区、新型工业卫星城市和新型工业强镇。通过“制度激励”,建立健全工业强镇评价考核机制,引导乡镇(街道)尽快向百亿强镇目标迈进,建成一批总量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工业强镇。2013年,阳明等6个乡镇(街道)规上工业产值在全市规上工业中的占比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努力达到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50%。

2、开展工业强镇争优活动。注重对相关乡镇(街道)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创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阳明街道要发挥城区街道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发展的核心放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高端领域,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售后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2.5产业;泗门镇要抓住小城市建设的机遇,加强对小家电、电线电缆、新光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周边地区的企业落户;兰江街道要利用好区位条件,积极提升在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灯具等方面的优势,与经济开发区形成互相配套的“嵌套式”产业格局;低塘街道要重点发展家用电器、模具、精细化工等高端化产品;马渚镇在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化妆品包装材料产业的同时,注重电线电器、塑料模具、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的培育;丈亭镇以“五金”为特色,重点推动五金机械、管阀轴承、塑料模具、园艺设备等产业发展。

(三)实施“六型”企业培育工程

以企业规模化、产业高新化、品牌美誉化为目标,推进“总部型、上市型、高新型、品牌型、成长型、旗舰型”企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1、培育增长极。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方法,在跟踪世茂、华鑫的同时,着力扶持舜宇、大丰等企业发展。强化规模实力型企业的培育,制订与实施企业培育壮大年度工作方案,强化企业发展和投入实绩的考核,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2013年,力争新增产值超50亿元企业2家、超3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2家。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企业的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坚持走精品名品之路,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商标和名牌,支持企业注册境外商标和并购海外知名品牌,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增强和壮大企业内在的扩张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企业。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微企业转规上”工作。

2、扭转薄弱点。总部型、上市型企业数量明显偏少,发力明显不足,是我市工业经济的薄弱点,让薄弱点成为增长点,是加快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四年来,我市无新上市企业,尽快结束09年以来企业“零上市”现象已是当务之急。要以大丰实业、江丰电子等企业为重点,加快形成培育梯队,集聚各种资源,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上市,实现裂变式、突变式发展。坚持内育外引原则,强化总部大楼建设和政策支持,发展一批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总部型企业。

3、形成扩张力。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成长计划,强化新兴产业先导地位,通过产学研合作、实施技改项目等途径,攻克一批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企业。坚持“专、精、特、新”方向,加大创新驱动工作力度,筛选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强化动态管理、重点扶持,加快打造“小巨人”企业和行业单打冠军。

(四)实施有效投资推进工程

贯彻落实“以项目建设促产业发展”的建设思路,提高工业的有效投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1、推进项目建设。将以“五法并举”推进项目有效投入。采用“增量激活法”。一方面抓好已获土地企业(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对已拍的1580亩出让土地和已申报的1825亩土地的跟踪对接,对项目推进情况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加强项目推进的综合协调,强化项目信息的互通共享,及时发现、妥善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顺利实施。争取新开工项目达到100项。另一方面积极做好项目生成和要素保障申报工作,为项目储备奠定基础。采用“存量盘活法”。对批而未供存量4639亩、供而未用闲置的3512亩土地加大处置力度,落实每宗土地开发建设五落实制度,加快开发建设,促进项目早落地、早竣工。2013年,力争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超过138个。采取“亩产增效法”。积极倡导“亩产”理念,大力推进“零增地”技改和“低产田”改造,鼓励企业节地挖潜建造标准厂房,支持企业将空闲土地和闲置厂房采取合资、合作、企业重组、租赁经营等形式实施改造利用,落实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实施搬迁改造,探索建立工业土地招拍挂准入评估与企业亩产绩效挂钩制度,防止低产出项目发生,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亩产效益。采用“技改推动法”。健全完善工业投入考评机制,抓实企业技改“关键点”,做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筛选、储备,指导实施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力保高质量、高强度的技术改造投入。2013年,技改投入在工业投入中的占比争取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采用“服务提升法”。加大服务力度,加快项目进度,按照“快速、高效、有序”的要求,不断完善项目准入、综合协调、跟踪服务等机制,确保重大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力争项目投资进度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项目提速1个月以上,当年度可新增该投资额的4%左右。

2、强化招商选资。围绕“大优高新”四个字的要求,开展菜单式招商、点穴式招商,发挥招商平台作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一是“大”,即以央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入50个左右亿元以上项目。二是“优”,即通过借企引企、借才引企、借链引企、借资引企等途径,通过实施单位消耗低、产出效益高的项目,进一步优化现有产业结构,提升档次。三是“高”,即以技术高端化为目标,努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含量较高的项目。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结构更优、层次更高的项目。四是“新”,即在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新要求、产业转移新动向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招商路径,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力争生成重点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

(五)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工程

以创新载体建设、两化融合、人才培育为重点,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构筑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1、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坚持企业“技术主体”,在科研投入和创新成果应用中以企业为主流,引导企业立足自主创新,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继续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推进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发挥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努力建设好舜宇集团企业研究院。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平台服务企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能够为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辐射性较强、公共服务特点明显、发展空间较大的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体系。2013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占地方GDP的1.67%。

2、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联动。以“智慧”建设为核心,全面部署和落实信息化工作任务,确保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突出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提升信息化项目的质量和规模,2013年,力争企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超过18个。积极推动信息化企业建设,探索开展信息化示范企业试点,通过示范试点企业的带动,推进产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突出重点行业信息化改造。以家电、灯具这二个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推进家电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节能照明及新光源转型升级示范区信息化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以骨干企业为重点,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发智能化重点新产品20个,提高嵌入式软件应用水平。突出生产设施的信息化改造。按照机器换人理念,加快生产设施自动化改造,支持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无人车间”、“无人仓库”,促进减员增效,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积极搭建由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厂家、设备应用企业构成产业技术联盟,推广信息化管理新技术,强化企业间自动化生产技术与经验交流。突出抓好软件产业发展。在继续确保嵌入式软件产业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重点提升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服务收入比重,改良软件收入结构。加快软件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在市科创中心设立软件产业孵化园,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新引进软件企业20家以上,其中认定10家以上,累计达到50家以上。力争软件产值增幅达到3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到35%以上。

3、推进人才培育工作。努力实施企业“431”培训计划,即分4类企业对象(“老一代”、“创二代”、职业经理、小微企业四类),确定300家企业,培训人员超1000人次。注重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和引进,支持企业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注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实践锻炼和专家评审,培育壮大企业工程师群体。通过举办“企业家沙龙”,组织企业家或骨干到国内外著名院校或培训机构“充电”,提高他们的转型升级意识和实战能力。

(六)实施绿色发展保障工程

继续实施节能降耗“365”行动计划,发展集约型工业经济,以有序用电、节能改造、能效管理、淘汰落后为抓手,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力争实现能耗总量、能耗强度“双控”目标,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61%以上。

1、强化能效管理。一是全面启动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数据化、实时化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成为宁波市第一个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县市。二是把好项目准入关,根据《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强度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对新建、改建以及扩建项目实施严格的用能评估审查制度。三是加强全过程能效管理,注重日常跟踪监管,对已正式投产的企业(项目),实行能效对标管理,探索实施超限额加价政策。加强能效整改,督促相关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整改,达到法律法规要求。

2、强化节能改造。做好对企节能服务,以产品技术推介为平台,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注重推动节能项目建设,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重点支持企业采用变频调速和节能型变压器等高效节电设备或采用余热利用、中水回用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2013年,力争有100个重大节能项目列入宁波市计划,年节能量4万吨标准煤。

3、强化淘汰落后。深化落实《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规划》,以不锈钢、小熔炼、小化工、再生塑料及落后设备等为重点,以专项整治和差别电价为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加快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引导企业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2013年,确保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以上,省绿色企业1家,并重点抓好河姆渡不锈钢专项整治整合提升和阳明街道再生铜整治提升。

4、强化有序用电。执行分档管理,对全市重点用电单位按照“优先保障”、“一般保障”、“有限保障”等类别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实行企业用能与企业规模、效益、税收贡献相挂钩,确保用电平稳有序。创新调控机制,推行有序用电合署办公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市有序用电办、乡镇(街道)有序用电领导小组派出相关人员与供电部门合署办公,按照指标分配、信息、负荷监控、现场检查和处罚、统计分析的流程开展工作。

(七)实施企业服务优化工程

服务是我们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深入开展“真情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开展“五心”服务,实现四大转变。

1、开展信心服务。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为企业深入分析当前形势,营造积极发展氛围,深入一线宣传最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企业提振信心,坚决抓住人口、城镇化、改革红利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扩大有效投入,提升产业层次,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2、注重真心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配合做好工业项目模拟审批和联合验收工作,为企业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提供方便。强化能评管理机制建设,探索实施项目用能分类评估制度,制定能评简易流程,根据项目所属行业与所选设备的不同,差别化对待用能项目,把低能耗项目列入简化评估程序范围。

3、推动贴心服务。企业的情况多种多样,企业的需求各不相同,推进个性化服务,才能更好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2013年要以舜宇百亿企业培育、江丰企业上市推进等为重点,深入企业细化调查研究,与企业家面对面地开展交流沟通,帮助企业查找和克服薄弱环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扶持工作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着力热心服务。深化“破难促调”服务企业工作,利用8718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建设,整合资源,扩大“71.90”(企业一点就灵)网站服务影响力。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采取网络互动、公布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征集企业发展难题。加快办公自动化改造,着力推进新产品、技改项目网上申报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建成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行信息化、数据化、常态化管理,提高为企用能服务水平。

5、强化用心服务。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扶持方向更加明确、扶持重点更加集中,扶持绩效更加突出的政策体系。加快奖励资金兑现,建立重点项目预补助制度,增强扶持政策的实效性。强化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壮大担保公司实力,稳步提高担保总量,破解中小企业抵押贷款难题。科学安排有序用电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和重点企业生产用电,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前瞻性、实用型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转型升级意识和经营能力。积极弘扬实干之风,深入企业一线、深入项目现场,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用能、用工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