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农技人员服务工作方案3篇

时间:2022-03-25 09:52:25

农委农技人员服务工作方案3篇

第一篇

为创新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省农委关于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的相关相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动员组织全县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结合相关项目的实施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建立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农技推广新机制。明确每名农技人员包1个(以上)行政村及服务指导10个农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全年服务指导每个农户(种养大户)12次以上。并通过短信、明白纸等形式给农民提供更多服务,使全县蔬菜(草莓)、粮油、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科技示范户当年增产增收较全县前三年平均增产或增收15%以上,辐射户带动所在村的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二、实施内容

(一)确定服务指导对象。每名农技人员确定1个(以上)行政村作为技术包扶对象;并在全县科技示范户、幅射带动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中遴选10户确定为服务指导对象,所选择的户要求有独立的通讯工具,确保联系畅通,便于能通过电话及时提供科技服务和接受相关部门电话抽查。

(二)制定分户指导方案。技术指导员要围绕全县主导产业遴选推介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结合所联系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分户指导方案。

(三)开展进村入户服务指导。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关键时期、重要生产环节,进村入户扎实开展现场服务指导,及时解决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技术指导员入户时应按要求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指导科技示范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及悬挂科技示范户门牌。

(四)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委系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单位要依托我县现有的试验示范基地、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全县主导产业,相关单位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要组织好农民到试验示范基地观摩,开展对农民的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五)发放技术资料及物化物资。技术指导员要根据每户的指导方案,针对不同品种或技术,发放技术明白纸、技术手册等,提高技术针对性。并配合做好所联系科技示范户和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物化物资的发放。

(六)参加培训。技术指导员要积极参加县农委组织的农技人员培训班及省、市农委组织的提升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同时组织好所联系科技示范户参加有关培训。

(七)开展科技服务咨询。各单位要设立便民农业科技服务咨询平台,安排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农技人员现场解答农民咨询的技术问题。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制定年度包村联户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农技人员上报服务指导对象名单并予审核。

(二)实施阶段。2014年3-11月:召开包村联户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组织技术指导员制定分户指导方案,根据农时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辐射带动全县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

(三)总结考核阶段。2014年12月:组织技术指导员代表和服务农户代表召开座谈会,认真总结经验;并对每名技术指导员的工作实绩及各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四、相关要求

(一)人员要求。县农委和畜牧水产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单位全体人员和各乡镇农技(综合)站在岗的全体人员均要求参与。

(二)服务满意度的要求。技术指导员必须保证所联系的农户对服务指导工作满意。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项目办)将每月进行电话、实地抽查,电话不通及不满意的将扣分,抽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成绩(具体考核细则另定)。凡省、市、县抽查发现问题(含入户率、满意度、手册填写、联系示范户通讯状况等)并被通报的,技术指导员绩效直接定为最低档;二次被通报的取消绩效奖;三次被通报的取消绩效奖和下年度技术指导员资格,所在单位一并通报。

(三)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要求。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试验示范基地档案,要做好试验示范总结。项目办将对各基地建设及试验示范效果每季度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将与相关扶持资金相挂钩。

(四)明确责任,签订责任书。县项目办将与开展包村联户工作的单位签订责任书,相关单位也要与开展包村联户工作的农技人员签订责任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包村联户工作在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根据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包村联户工作的实施、检查、督查考评等日常工作有项目办负责落实,各实施(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包村联户工作第一责任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成立包村联户工作专家组,负责全县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推介,审定分户指导方案;根据农时和区域主导产业需要适时开展现场指导,培训指导技术员和骨干示范户,会商生产中出现的突出或普遍性问题等。

(二)强化管理。一是规范运行,集中或分单位召开包村联户工作会议,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工作要求;二是建立农技人员指导服务情况每月统计和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评先评优及奖励挂钩。

(三)明确工作重点。围绕蔬菜(草莓、瓜果)、粮油、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确包村联户工作的重点,确保包村联户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四)抓好技术指导。布置技术指导员制定分户指导方案,组织技术指导员有针对性地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棚舍指导农户,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加强检查监督。为了确保包村联户工作的质量,县项目办将组织人员每月对全县包村联户工作进行电话、实地抽查,以尽早发现问题。对抽查的情况及时公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包村联户工作均衡发展。

(六)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站、农业信息网等媒体网络对包村联户工作的好做法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扩大影响。

第二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保障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放心农资市场,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根据市《2014年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和禁用农业投入品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资生产企业现场检查覆盖率达到100%,重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率和反馈率达到100%,上级督办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假劣农资投诉举报数继续下降,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农民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重点

1、突出重点品种的监管

种子监管重点:启动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积极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狠抓基地专项整治,组织拉网式检查,打击无证和侵权生产等行为;狠抓经营主体综合治理,打击无证无照和侵权经营等行为;组织开展市场检查,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行为。

农药监管重点:以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监管为重点,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农药、无农药登记证、扩大使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等违法行为。重拳打击添加高毒农药成分和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强化对限用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

肥料监管重点: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配方肥产品有效成分不足、标签标注与登记证标注内容不符、生产销售假冒配方肥的问题,加强对配方肥和县内的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测。

2、突出重点季节的监管。春耕生产期间(3-5月份),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春季专项治理行动”和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主要以水稻种子检查为重点,同时对肥料市场进行检查。夏种期间(6-9月份),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和“农药市场专项执法行动”,以农药市场和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为重点。秋冬期间(9-11月),组织开展“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以小麦、油菜种子检查为重点,加大对肥料质量的抽检。

3、突出重点地区和领域的监管。加强对县城农资市场、农资批发商、乡镇集散地农资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强化对草莓、蔬菜、瓜果集中生产区、用药高峰期、规模化种植区、特色农作物产业园区、产业带等领域的投入品使用的日常监管。

4、突出重点对象的监管。要把信誉差、屡查屡犯以及列入省重点监控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诚信经营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对多次违法经营记录单位的监管和查处力度。

三、工作任务

(一)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一是加强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二是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监管,将农资经营户的经营档案建立和完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对乡村流动农资商贩或以送科技下乡等名义销售农资行为的监管力度,保证农资监管工作不留盲区和死角。三是根据县农业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农时、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集中力量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落实农资市场检查登记制度。四是强化农药经营管理。继续深入开展高毒农药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和示范门店创建,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台帐记载、溯源管理,加强经营门店对购买者的使用指导,强化高毒高风险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监督抽查,确保农资质量。进一步完善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制定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2014年抽检任务如下: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抽检不少于35个;小麦品种质量抽检不少于25个;油菜品种质量抽检不少于20个;农药质量抽检不少于50个品种;肥料质量抽检不少于30个。对抽检不合格农资产品,及时组织查处。

(四)加强案件查处,严查违法行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定排点,认真分析排查,不断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农资打假的针对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推行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建立监管工作记录,如实记录执法检查情况、违法事实情况及处理意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登记存档,有三次以上违法记录的、抗拒执法检查及重大违法行为的,将列入“黑名单”,在媒体曝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措施不落实、该报告不报告、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不控制、该查处的不查处、该移交的不移交等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造成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分。建立投诉举报协查工作机制。设立农资监管举报电话,制定奖励举报措施。及时查阅报纸、网络掌握和了解农资市场的相关信息,处理反馈相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打击、早控制。

(五)加强两法衔接,严惩犯罪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农业部、公安部《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最大限度地打击违法行为,遏制农资违法犯罪活动。执法部门在执法检查时,发现违法行为明显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案件,要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切实加强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监管工作分级负责,把农资打假工作细化到具体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加强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督促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监督,对工作不力、发生重大假劣农资案件,造成农民严重损失和在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地区,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切实加大投入,落实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保证农资市场日常监管、监督抽检、大案要案查办工作落到实处。要继续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报告制度、跨区域大要案协查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大力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反应迅速、执法有力、行为规范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努力提高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健全执法管理制度,实行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推行“阳光执法”。

(三)强化联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合作打假机制、联合推动机制等,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健全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工作简报、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实现农资打假信息共享。加强区域间农业部门的横向联动,严格案件报告制度,提高整体整治效果。

(四)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组织力量深入到农村基层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活动和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各种形式,普及农资法律法规,推介诚信企业和产品,曝光典型假劣农资案件,传授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安全生产的水平。

第三篇

一、基本概况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县政府已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批准设立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由于人事变动,2014年3月又下发了《关于调整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的通知》,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由县农委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农经科、法规科工作人员为办公室成员,计7人组成。仲裁委员会聘请了35名具有资质的仲裁员,仲裁日常工作经费、办案经费等已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仲裁工作正常开展。但仲裁设施条件建设滞后,仲裁委员没有配备仲裁庭、合议调解室、档案室等工作场所,仲裁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人员设备不足,调解调查取证工具等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调解仲裁工作,因此,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分必要。县政府高度重视已协调落实项目选址,利用县农委原办公场所进行改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和各功能分区均满足仲裁场所建设标准,并按要求落实了项目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

二、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县政府高度重视已协调落实项目选址,建设地点位于水湖镇长寿路136号;“一庭三室”是在县农委自有土地具有自有产权的房屋基础上,通过新建或部分改造实现规范化仲裁场所的功能。项目所在区域水、电、光纤、道路均已配套完善,能满足项目投入使用的有关要求,不存在征地补偿,并按要求落实了项目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

三、项目建设目标和业务流程

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仲裁庭、合议调解室、案件受理室和档案会商室齐全的“一庭三室”的仲裁场所,实现数字化庭审的基本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仲裁机构办案条件得以全面改善,调解仲裁工作按照申请、受理、举证、开庭、调解、仲裁、送达、执行的流程规范开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化解能力显著提升,年纠纷仲裁能力达到200件以上,可同时调解、仲裁3起以上纠纷案件,60日结案率达到100%。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土建工程。按照“一庭三室”的要求进行新建和改建。

新建153m2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建设布局包括庭审区60m2,设置仲裁员席、书记员席、被告席、原告席、证人席和旁听区按80座设置,面积为93m2。分开设置仲裁员专用通道和其他人员公用通道。进行内部装修,安装暖通空调、供电照明和弱电系统等建筑设备。安装仲裁相关人员固定桌椅、旁听席固定座椅,安装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统一标志等。

改建“三室”:其中案件受理室61.2m2,建设布局包括接待区和受理区。改造门窗、墙地面、吊顶等并进行内部装修,安装暖通空调、供电照明和弱电系统等建筑设备;合议调解室61.2m2,改造门窗、墙地面、吊顶等并进行内部装修,安装暖通空调、供电照明和弱电系统等建筑设备。档案会商室91.8m2,建设布局包括档案存储区和仲裁员会商区。改造门窗、墙地面、吊顶等并进行内部装修,安装暖通空调、供电照明和弱电系统等建筑设备。档案密集架按照档案30年存储期限设计,安装80个。

改建仲裁委办公室,面积30.6㎡,改造门窗、墙地面、吊顶等并进行内部装修,安装暖通空调、供电照明和弱电系统等建筑设备。

(二)设备购置

1、新建音视频显示系统:安装拾音、录音、扩音等音频信息采集和录播设备;安装文档图片视频播放、证据展示台等视频控制设备;安装电子公告牌、电子横幅、告示屏等显示设备;并进行系统集成。

2、新建安防监控系统:安装监控录像、应急安全报警联动、手机信号屏蔽、信息存储调用等设备,并进行系统集成。

3、购置仲裁工作设备:主要包括电子经纬仪、数码相机等仲裁取证设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仲裁办公设备。

4、购置交通工具:购置取证、流动仲裁和文书送达用车辆一部。

根据市场调研和询价,确定设备规格及参数,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的设备。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按照上述建设内容及标准测算,仲裁庭采用新建方式,需投资25万元;“三室”采用改建的方式,合议调解室需投资5万元、案件受理室需投资7万元、档案会商室需投资11万元、仲裁委办公室2万元;新建音视频显示系统需投资5万元;新建安防监控系统需投资4万元;购置仲裁工作设备需投资3万元;购置交通工具需投资1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及预备费2万元。项目总投资77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定额补助50万元,地方解决配套资金27万元。

六、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按照批复的项目内容,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实行项目单位法人负责制,确定项目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上级检查和监督。

项目建设年限:2014年4月20日—2015年1月31日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2014年4月20日—2014年11月20日完成仲裁庭新建;2014年11月20日—2015年1月1日完成一庭三室内部装修;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完成新建音视频显示系统、新建安防监控系统、购置仲裁工作设备及交通工具。

七、效益分析

项目建设完成后,新增固定资产40万元,仲裁机构办公室条件得以全面改善,调解仲裁工作按照流程规范开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化解能力显著提升,年纠纷仲裁能力达到200件以上,可同时调解、仲裁3起以上纠纷案,60日结案率达到100%,及时化解裁决纠纷矛盾,助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局面。

八、有关证明材料

1、项目建设内容投资计划表

2、成立仲裁委的文件、章程;

3、日常工作人员及仲裁员名册;

4、县财政仲裁工作经费文件;

5、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

6、建设地点的平面图;

7、县政府配套资金承诺函。